分享

写在国庆假期即将结束之时

 年年有渔218 2022-10-09 发布于江苏

国庆期间外围还算给面子,只要今天美股收盘没有大跌,那么基本上红开问题不大。

比起红开,更关键的是对当前行情的判断,以及可能的机会方向在哪里。

一、行情判断

1. 先说结论:指数短期看震荡构筑平台再下跌。震荡平台期会有细分板块机会。如果要做有板块效应的趋势股,基本上就看这么一段时间了。持续时间预计1个月左右。

2. 市场整体水位

图片

目前沪深全股的50日线上方个股占比已经跌破10%,创业板综指、科创50跟随跌破。代表蓝筹的沪深300、上证50目前相对较高。

图片

上面这个是1月末,过年前的水位,随后开启了一个月的震荡期,赚钱效应集中在短线题材股上。

图片

这个是3月末的水位,随后开启的是地产板块的炒作行情。

图片

这个是4月末的水位,随后开启的是新能源的大反弹。

所以对标一下历史,目前的水位,介于1月和3月的两个阶段底部之间,距离4月末还有一定距离。阶段性行情的规模,对标一下应该心里就有数了,因此真的要参与,一定是早期进场,连续拉升就是兑现走人的时候,比如9月初的那几个小市值地产股,比如某航运股等等。

3.为何看好有行情(虽然只是下跌趋势中的一段反弹)

图片

就拿18年足足跌了一整年的情况来复盘。创新低的交易日,在总数里微不足道,只有红框圈出来的部分是。大多数时候依然是震荡,构筑平台,只不过最终失败了。

因此,如果真的要去找机会,熊市里得反弹机会一定是阶段新低之后创造出来的。

图片

再看今年,其实没啥本质差异。每一次构筑平台失败,就是阶段新低,阶段新低恐慌一段时间就是反弹和构筑新平台,直到最终见底。

所以新低了,才值得去根据市场情况适当参与。对标18年,我是觉得偏向于2,也就是7-8月这样子,距离10月底那个还有一定距离,但我觉得也不会太远的(震荡区间,一定是等拉升兑现的,千万不要在震荡区间去追涨,然后在新低阶段割肉,那是完全反向)

二、未来机会方向在哪里(屁股决定脑袋,务必客观思考)

1. 先说结论:我个人更看好广义消费类板块,超跌反弹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食品饮料、医药医疗等)

2. 领头羊分析

图片

目前领头板块主要是这些:

上游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航运这些(分化

防御蓝筹:白酒、食品、药/银行、地产、基建(走强)

题材炒作:跨境支付、热泵等(分化走弱

新能源赛道:钠电池、储能(分化走弱

指数反指:军工(走弱)

这里面需要关注一个点,就是煤炭开采板块的90+时间(综合强度>90的时长),目前已经来到了30。这个的关键在于,光伏板块4月末反弹到板块见顶,差不多40天。

这里是一个假设:假如煤炭板块强度真的逐渐见顶(板块指数可以震荡,只要强度下来即可),那么将会出现一个和指数共振(阶段底部反弹)的新老接替。机会我目前看好在防御蓝筹里。

3. 机会分析

一个板块能不能走出来,时机相当关键。这里主要说一下为什么防御蓝筹里面我更看好食品相关(屁股决定脑袋,务必客观思考)

板块能不能走出来,时机相当关键。这里主要说一下为什么防御蓝筹里面我更看好食品相关。

一个板块如果走独立上升趋势,均线全部向上,板块接近新高(即第二阶段),那么只要是先行者,一般都能走出来,不特别看市场环境。(失败的大多是很后面才走强的跟风板块)

而在熊市环境,基本上都是超跌反弹,那就必须要环境配合,也就是说,你自己走强只是最基础的条件,还要市场认可,比如当天上涨家数超3000家。这样才会有一个共振效应的存在。

为什么新能源龙头那么强,但是新高了之后就是回落,半导体啥的同样如此。因为没有市场认可背书,它们大涨,其他板块个股不跟。那么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自然就难以持续,变成了比谁买的早,比谁跑的快的抢反弹游戏,反弹幅度和持续性越来越差。

具体而言,到本轮行情就是排除法:

时间太早,8月末9月初走强的:银行、地产。一般和指数共振,可以稍早,但不能太早。你提前太早见底,反而容易补跌。一个月就有点过了。一两周还在接受范围里。

那就只剩白酒、食品、药。

启动时大环境不配合:白酒板块两次信号,分别是9-19和9-26,当时上涨家数分别是1098、913家。医药医疗相关板块,9-30信号,上涨家数1250,而且提前连涨,反而是透支。

只有食品板块,9-27出信号,当天上涨家数4314家。节前市场连跌新低,它窄幅整理,没有出现大跌跌破阳线的情况。

具体食品板块能否走出来,就等市场后续验证,能不能和情绪共振。这个就交给市场了。不行就止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