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卷之下

 土而不渣 2022-10-10 发布于重庆
近来内卷很火,然很多人依然不清楚。先用一个故事形象描述下,“在一个电影院第一排观众不知什么原因站起来了,第二排观众为了不被挡住便也站起来了。紧接着第三排第四排…全站起来了。最后,所有人都站着看完了电影”。因为局部竞争激烈导致的整体成本增加,可以视为内卷。比方近几年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获得优秀教育资源而进行的大量资本投入,其实就是在无限推高教育成本而个体并没有收益。
内卷更严重会阻碍社会的进步。之前在《得到》听到一个关于为啥只有中国有扁担的疑问解答,引述如下:
“我小时候,家里还有扁担。那为啥呢?说白了,就是欧洲人,即使在中世纪的时候,所有的重活儿也都是由牲口来做的,很少需要人来做。而在中国的农业社会,往往需要用人力来承担很重的搬运工作,那当然就必须得有扁担。继续追问,这又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最近经常有人谈到的“内卷化”。简单说,就是内部竞争激烈,但是,不产生对外部的扩展和创新。中国历史上就是这样,观念上多子多福,人口增长得很快,所以,人力就变得非常便宜。这就产生两个结果,首先是没有了技术创新的动力。技术是用来节省人力的嘛。第二,就是人力要承担非常沉重的工作,这就是扁担的来历啊”
为什么近些年国家一直在提智能制造?其实就是要避免过去因廉价劳动力而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内卷,从而实现技术创新突破。过去种种都一再表明科学技术发展解决了生产力,从而带来新的生产关系,使人类可以从每一次内卷中走出来。可惜的是对于整个人类社会一定时期内的内卷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除非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长期保持突飞猛进。显然是不现实的。如今,很多人悲观的认为科学技术似乎停滞了,部分现象确实如此。比方我们的能源结构依然是化石能源,我们的通信技术依然是电磁波,我们的计算机还是二进制……
还有人说,在资源整体不变的情况下,个体越勤奋越增加整体社会的劳动成本。你为了多拿奖金,一天24小时的干,其他人就得到的少。慢慢地他们也会跟着这么学,一天也24小时拼命干,随着参与的人数越多,收获也就越少了,最后又回到不加班的收入水平甚至更低。
当你越努力越勤奋其实是在推高整体社会的成本;当你不努力不勤奋却永远要深陷其中。那面对内卷,我们到底怎么办?
一要创造性的勤奋。我们不能为了做事而做事。就像大家都在996一样,是否真的需要每个人都996呢?过去996是一种创业的精神,到今天很多的企业真的还需要吗?996或许只是员工生存哲学罢了。
社会和个体都要开始反思过去勤奋与现在所需勤奋的不同。如果说过去的勤奋着眼于获得,现在的勤奋应该着眼于创造。全社会的付出都应该是努力围绕打破僵局而出发,不能继续零和博弈了。勤奋就变成了社会整体向上突围的行为,有利于高效率的实现创新,从根本上避免内耗。要实现这一点对个体的要求则是高的,且不受监控,则需要第二点作为支撑。
二是升级思维,降维行动。升级思维就是要求个体提高认知,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定位自我的社会意义。同时还要接地气的去执行那些大想法大价值大意义,切不可停留在高处。思维是成事的准绳,升级越高越有利于社会整体跨越;行动是成事的推力,越降维则越具体,其推力越强。
三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离开实际谈方法无异于纸上谈兵。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既要抬头看天又要低头走路。一定客观看待环境变化,实施当下切实的方法,在不同时间节点作用不同的方法。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然要求个体不断学习,更新认识。只有加强学习力,才能提升认知水平,才能与时俱进方法,实事求是的创新发展。
资源是有限的,机会是有限的,于是太多人变得自私、功利,这是存量世界的必然。如果你悲观的以为人类社会就是如此了,那就蜷缩吧,如果你不以为然那就战斗吧!
内卷是不可挡的,这是人类发展种下的果;内卷又是必然被突破的,这是人类发展必要的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