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和做

 土而不渣 2022-10-10 发布于重庆

读书群里的伙伴提出一个问题,大意是不深度思考的勤奋是没有意义的。我试着回答下这个问题。

表面上看很多人似乎没有思考就去做了,其实是每个人的思考力不一样而已。各自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事是每个人的最优选择。

劳心者不能以为自己不劳力就觉得别人辛苦,做无用功;劳力者也不必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的幸福。

不同的水平有不同的活法。关键是自我认同不?如果不认同自己的付出与回报那就容易痛苦。这是个人主观感受。而他人如何看待我的幸福是他人的执念,与“我”无关。我只需要感受属于我自己的感受即可。幸福就继续,纠结就再努力。至于是何种方式过活,似乎无关紧要(当然要合法)。

说得极端点,动物因为没有意识难道就不幸福吗?因为没有思考,其勤奋就没有价值吗?我们要辩证看待成功。每个人的定义不一样,但每个人都在首先解决生存问题,这一步人人都是艰辛的,只是后来发展各不一样罢了。只要自我认同,无所谓发展之好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认为值得的价码在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

所谓年轻人把一辈子的聪明都用在肢体的勤奋上,我以为只是表象,更深的是他们没有办法去想到更好的办法。这是认知决定的。可能你会说那就提高认知啊?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就太难了。看书可以提高多少?实践可以提高多少?向高手学习可以提高多少?既然没法量化,那就更需要日积跬步。坚持却是反人性的。又要我活在当下,不纠结过往;又要我卧薪尝胆,孤注一掷。这人生的哲学太多了,又都太对了。我该从谁?

既然选择都是痛苦的,那就得过且过呗。将未来的痛苦放在未来,总比现在想来想去将痛苦前置的好。于是有的人学会了在实践中慢慢去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成为实践家,从而总结出经验成为未来的高手。老一辈革命家,企业家大抵都是这么过来的。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因为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与痛苦让他身心俱疲,最后是自我放弃。自我放弃的结果会出现一种是想明白一生不必追求太多,有即可,所以简单幸福。另一种就是从此一蹶不振。再有一种就是放弃却不甘,过上抱怨的一生。

不必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那么深,一个时期匹配一个时期的能力即可。理解多深消化多少,知道多少行动多少,面对具体实在具体去行动。我以为这才是正解。正如大脑和手脚一定要匹配,否则很容易栽跟头。所以看着不会走路的孩子不要着急,看着疾步如飞的年轻人不要羡慕。

人生路,徐徐向前,各有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