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今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概述 本篇论述血痹病、虚劳病两种疾病。血痹病,是由阳虚不能卫外,邪风侵入,致血凝泣于肌肤而成。其证“身体不仁”,治以通阳气、和营卫为法。虚劳病首以“大”和“极虚”的脉象,揭示虚劳病的总纲,着重在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虚劳病为一系列的衰弱证候,如里急、心悸、鼻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喘喝、失眠、盗汗、腰痛、发落、痹侠背行等等。其病阴虚者,治以酸枣仁汤;阳虚者,治以天雄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等;阴阳两虚者,治以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等;有风气者,治以薯蓣丸;有干血者,治以大黄蛰虫丸。
小结 本篇论述血痹和虚劳二病,都是因虚所致之疾患,也是临床上常见之病证。 本篇依据《素问·五脏生成论》篇所说:“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之精神,指出血痹病之成因,是“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也即是阳气虚不能卫外,邪风乘虚入内,营血因而发生滞涩所引起。其外证为“身体不仁”,治疗上应该“针引阳气”,但如果病人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则又宜黄芪桂枝五物汤,调和营卫而宣化阳气。 本篇所载虚劳之病,首先提出:“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以脉象说明其病专重在先天之肾和后天之脾。 本篇所载虚劳病之主要症状为:“腹里拘急,心悸,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喘喝”,“盗汗”、“腰痛”、“发落”,“虚烦不得眠”,“精冷无子”,“痹侠背行”等。 本篇对虚劳病的治疗,是本《难经·十四难》所说:“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肾者,益其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的精神,以建中补精为主要方法。然由于其病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以及有风气、有于血,所以在具体措施上,又根据其临床表现施以不同方剂。如虚芳病之属于阴虚者,用酸枣仁汤补虚养血以清热除烦,如虚劳病之属于阳虚者,用桂枝加龙骨社蛎汤补虚调气血以燮阴阳、敛浮越;如虚劳病之属于阴阳俱虚者,用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建立中气以和阴阳、调营卫,或八味肾气丸滋阴助阳以补益肾气;如虚劳病之属于有风气者,用薯蓣丸益气补中焦以去风散邪;如虚劳病之属于有干血者,用大黄盛虫丸通经络攻瘀血以缓中补虚。这些都是临床上屡收效果的治疗方剂。 黄芪建中汤
黄芪25克,桂枝45克,白芍90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掰,饴糖200毫升(克)。 一两等于15.6克 我赞成古方用古代剂量。我曾经用肾着汤治一病人,就是用一两等于15.6克的,不过就用了2剂,病人在这之前连路都不能走的病竟然好了 黄芪建中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