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耕文明的挽歌

 魏春田 2022-10-11 发布于陕西

  秦腔陕西的地方剧种,据说有上千年的历史,可称之为戏剧中的活化石。

  秦腔发源于农耕文明,流行于西北五省,兴盛于清未民初。以节奏缓慢,动作讲究,唱腔悠扬高亢为特色。内容大多是才子佳人,忠臣节妇,王侯将相。辕门斩子、醉打金枝、三滴血、下河东、十五贯等是秦腔的精典剧目。

  无论是才子佳人,还是王侯将相,所倡导的多里是,忠孝节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等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时光流转,日月如梭,农耕文明渐行渐远,正一步一步慢慢地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其所留下的诸多痕迹,也在工业文明的涛声中被涤荡殆尽。秦腔虽然作为历史文化遗产保存了下来,但其源于农耕文明的艺术形式很难融入现代文明,为大多数的年轻一代所接受。

  懂秦腔,欣赏秦腔的,主要还是在秦腔中长大并逐渐老去的那一代人。他们与其说是在看秦腔,倒不如说在用秦腔声调去唤醒过去的自己,以及与自己有关的那些人和事。等着这些老人们如落花般逐渐地零落成泥,碾作尘,也许就到了秦腔悲怆谢幕的时刻,从此,留下的或许就只有记忆中的绝唱,也是农耕文明的挽歌。

Hello,伙伴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