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脑梗每年夺走超百万人的性命!医生:45岁后,这3种事尽量别碰

 xianshanyuquan 2022-10-11 发布于河北

脑梗,每年夺走百万人的生命,已经成为第二大成人的致死原因。

脑梗塞,又称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部疾病,医学上称为“缺血性中风”,脑梗死占心血管死亡率30%。

图片

脑梗,有着“四高”的特点: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

脑梗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但是近年来不断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无论是中老年人还是年轻人,一定要严防脑梗。一般来说,脑梗也具有早期症状,如果大家可以及时判断脑梗的这些信号,或可有效逆转脑梗对大脑的伤害。

脑梗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口角歪斜:如果患者脸部出现了双侧的不对称,比如说吃饭的时候一侧漏液,发现口角歪斜的情况的时候就要警惕,可以试着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动作,比如说鼓腮,可以发现双侧的面部是否对称,如果发现不对称,可以及时去医院就诊。

2、四肢麻木:由于脑内血管狭窄、梗阻、血栓都会导致脑梗死,缺血缺氧会导致相应脑组织坏死。因梗塞部位不同,有的患者可有一侧肢体麻木,或活动不畅,甚至单侧偏瘫,出现这种情况也应该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诊治。

3、失语:如果患者出现言语不利,说不清楚话,或者是对于别人说的话不能理解,也就是出现了言语的异常,会有脑梗的可能,应该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图片

4、人体困倦:当人们持续出现嗜睡没有精神,可能是脑中枢的一系列异常反应,提示着脑部可能存在着血管硬化的情况,如果患者不加以重视,会导致脑部缺血更加严重,出现脑梗塞。

因此当人们频繁打哈欠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是否是脑梗塞的前期症状。据临床观察发现许多患者在发生脑梗塞的前6天左右,都会有嗜睡的情况,这是一个明显的早期征兆。

脑梗每年夺走超百万人的性命!医生:45岁后,这3种事尽量别碰

饮食不健康

高血脂的人,血液本身就处于一种比较黏稠的状态,如果吃得太油腻、太咸的食物,往往会对脑血管造成致命的打击。研究表明,高达95%的心血管疾病死亡与过量摄入高脂肪、高盐食物有关。油性食物富含脂肪,会增加血液粘度,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凝块,导致血管阻塞。

图片

抽烟喝酒

很多人都有抽烟喝酒的坏习惯,能够暂时地缓解压力,长期的抽烟喝酒对血管的损伤是比较大的。抽烟喝酒会损伤血管内壁,使血管壁上的脂质垃圾越堆越多,我的外界刺激时,脱落到血管中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过劳、精神压力大

根据统计发现,脑梗的人数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实与过度劳累长期劳作缺乏休息,有密切联系。

精神压力过大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血液中的饥饿激素增多诱发肥胖,而且熬夜还会导致热量摄入超标,对身材造成影响。

精神压力过大是一种心理压力,会促使压力激素皮质醇增多使身材越来越胖,所以,一定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更有助保护血管,降低脑梗风险。

图片

万一突发了脑梗,该怎么办?

脑梗的救命就一个关键字“快”

① 发现情况有异,马上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让病人就地平躺,将头侧向一边,等待救护车。

② 发生心绞痛时,将一片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若口渴可将少量的温开水滴入口内,五分钟后不起效,可再含服一片,每次隔5分钟。

③ 一定要看急诊,别挂门诊,脑梗死一旦发作,就是在跟“死神”竞跑,争分夺秒,犹豫一刻,都足以致命。

脑梗塞的高危人群是什么?

图片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这些患者的基本疾病会损伤血管,容易堵塞,容易引起脑梗塞,动脉粥样硬化的血管,管腔变小,容易引起血管堵塞。

经常吸烟的人:吸烟可以收缩血管,增加心肌梗塞、脑梗塞的风险,这样的研究太多,这已经是实锤,

肥胖的人:肥胖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健康问题,肥胖患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脑梗塞、心肌梗塞的概率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得多。

家庭中有很多人有脑梗塞病史:遗传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脑梗塞也有家庭聚集性。此外,脑梗塞也与生活习惯有关,不是家庭,而是家庭。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是我们体内的氨基酸代谢物,血液增多后,可以损伤血管,诱发血管堵塞。

年龄在45岁以上的人:脑梗塞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人的血管像水管一样,使用时间越长,质量肯定会下降,然而,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太差,脑梗塞的发病年龄正在迅速减轻,许多30多岁的人也患有脑梗塞。

有心脏病的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心脑不分家,如果是自己有心脏病的患者,特别是房颤患者(房颤患者容易在心脏中形成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入脑血管,导致脑血管堵塞),如果发生TIA,必须重视。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