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风不燥,阳光正好

 施训洋 2022-10-11 发布于安徽
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离不开课堂。初中数学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关键在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归纳出主要知识点。

10月9日,下午第2节,刘可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专项训练课《二次函数的最值及函数值的范围》。这类课,是教学中难度最大的课,问题设置不好,容易使课堂变得沉闷,容易变成老师的“独角戏”。

刘老师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他对习题的选择极富针对性。按一定的规律将习题归类,没有限定自变量的范围求最值、限定自变量的范围求最值、限定自变量的范围求函数值的范围、已知函数的最值求待定系数的值,让繁杂的二次函数最值及函数值范围问题变得简单。

刘老师选取的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正如此,学生积极性高、参与面广,课堂氛围得以充分调动。

刘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极强。由二次函数的三个基础问题引入,①二次函数y=aⅹ²+bⅹ+c(a≠0)的顶点坐标:___;②二次函数y=-2x²-4x+3的顶点坐标:___;③把二次函数y=3x²-6ⅹ+1化成y=a(x-h)²+k的形式:___,当x=___时,函数有___值是___。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充分利用“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展示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

课堂上,学生讨论积极、回答踊跃,教师评价及时有效。

刘老师教学之余,潜心教研,多次在县级以上教学比赛中获奖。

10月11日,下午第2节,庐江县初中数学学科指导组成员、实验中学(南区)数学教研组副组长骆方学老师执教《二次函数复习专题课:含参二次函数问题解决策略》。


骆老师以一道中考填空压轴题引入,激发学生思维。问题(2021年中考T14):设抛物线y=x²+(a+1)x+a,其中a为实数.(1)若抛物线经过点(-1,m),则m=___;(2)将抛物线y=ⅹ²+(a+1)x+a向上平移2个单位,所得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的最大值是___.

教学过程中,骆老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效讨论,为学生创造展示机会,并及时点评。充分关注学生数学素养培养,注重运算能力的提升,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骆老师紧扣数学知识生成规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预设问题。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代数方法解决函数问题与数形结合方法解决函数问题的利弊。

“几何画板”制作出的课件流畅度高,动感强,能很清晰地呈现所需的内容。

上课的老师们精心准备,听课的老师们专心致志。

数学教研组活动周自开展以来,同为数学组成员的教务主任孙方月每节课都是第一个来到录播室,坐在听课室最前排。

孙主任对“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颇有研究,参与设计《几何图形初步》作业获县级一等奖。

不但孙主任,组内很多老师的作业设计获得了县级一等奖,并在合肥市获奖。

正是有这样一群精于教学、乐于钻研、勤于思考的志同道合者,实验中学(南区)数学教研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数学校本作业,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既注重了分层,又减轻了学生负担,成为实验中学的一张教学“新名片”。

“听课”是课堂教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方法,由“备课”到“上课”,由“听课”到“评课”,每个环节都必不可少。

“听课”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过程,从目标的制定到具体实施,再到最后的总结评价,正好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流程。

在“听课”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有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足迹,也有集体智慧的结晶。

阳光正好,微风不燥。校园里,桂花的淡淡幽香扑面。

实验中学(南区)数学组的教学活动周还在继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