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俄战争中的俄罗斯士兵

 握中悬璧 2022-10-12 发布于天津

↓↓↓

由于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若不加星标可能会错过更新噢。

添加星标方法:

请点击上方名片「握中悬璧」→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快来成为我的特别读者吧!


按:本文主要资料来源于外网论文,不能保证全部的准确性,还请读者自行甄别。

一百多年前,沙皇俄国和日本在我国东北大地上进行了一场帝国主义狗咬狗的战争。

为了在战争中取胜,俄国进行了大面积的动员,总兵员前后多达136万人,沙皇尼古拉二世几乎下了血本。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场战争却以沙俄惨败而告终,损失高达20%以上,总人数多达三十万。

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变成了统计表上冷冰冰的数字,他们都是什么样的身份呢?是怀着报国之心的有志青年,还是像炮灰一样被赶上战场的底层贫民?

从战后资料中,可以得到一些蛛丝马迹,让我们来慢慢还原这些可怜人的原貌。

在这三十万左右的兵力损失中,有71802人成为日本的俘虏,这些俘虏中有各种各样的级别,上至第二太平洋舰队司令官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下至普通士兵,总之这些俘虏就像是俄罗斯军队的一个缩影,通过研究这些俄国战俘,基本就能得知当时俄罗斯军队的大概情况了。

俄罗斯帝国幅员辽阔,是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俄罗斯人以外,还包括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波兰人、鞑靼人、犹太人、芬兰人等,他们都是政府征兵的对象,因此俄国军队是一支多民族的军队。

不过民族划分是比较复杂的,因为有些人也说不清自己算是什么民族,也有些人是混血,因此只能根据宗教信仰和出身地做个大概的判断。

经统计,这七万多名战俘的宗教信仰情况如下:

东正教52856、天主教4777、新教52、伊斯兰教1623、犹太教373、路德教919、亚美尼亚教3、喇嘛教34、其他10165

所谓其他,就是非东正教,且不确定具体宗教信仰的人,也可能没有信仰,这些人大概率不是俄罗斯民族。

而出身地情况如下:

俄罗斯欧洲部分53524、波兰4658、北高加索180、外高加索312、芬兰6、西伯利亚12955、中亚101、其他66

从上面这两组数据看出,非东正教信仰的俘虏占26.4%,而出身于俄罗斯亚洲部分的占25.5%。

这两组数据非常接近,因此这很可能体现出的就是俄罗斯军队的真实情况,即超过四分之一都是来自偏远地区或者少数民族的士兵。

俄罗斯帝国虽然兵力庞大,但战场毕竟远离他们的核心区域,因此难以将主力快速调集到远东,因此它们只能被迫补充这样所谓的“二线兵员”。而军队中充斥着大量这样的人员则造成了军队的内耗,成了恶性循环。

在当时的敖德萨,由于种族歧视,犹太人不准学习军医护理课程并进行实际医护工作。而前线的俄罗斯族士兵对其他民族有所歧视,甚至出现波兰族士兵因感到不满与俄罗斯族士兵发生小规模冲突的情况。

在战争期间,波兰国民同盟领导人罗曼·德莫夫斯基由于受到沙俄政府的迫害流亡到日本。战争结束后他来到战俘营对波兰族战俘进行采访,其中很多人表示不愿意为沙俄卖命,甚至有些故意被日军俘虏。

沙俄军队中种族歧视的情况已经是铁一般的事实了,那么俄罗斯族士兵就是铁板一块,战役高昂吗?当然也不是。

从出身阶级来看,其中69162人是平民阶级,占96.3%。其余的公爵、男爵、世袭士族、终身士族、世袭名誉市民、终身名誉市民加起来也只有1582名。

那些贵族自不必说,名誉市民是什么呢?其实这有点类似于香港那个太平绅士,就是在某些领域(大多是经济领域)做出些贡献,因此政府为他颁布这个荣誉称号。也就是说终身名誉市民大多都是资本家出身。

现在事实就很清楚了,俄罗斯军队中绝大多数兵员都是来自偏远地区的牧民、少数民族、贫苦农民,城市中的劳工,出身较高的人则少之又少。

而这一结论也能通过他们的文化程度得到佐证,因为俄国战俘中文盲比例达到了45%左右,这足以说明他们总体出身偏低。那些被迫从军的劳苦大众如同战场上的“灰色牲口”。

虽然日本帝国也不是什么好货色,一样是靠压榨百姓进行侵略扩张,但矮子里拔将军,相比起来多少还是比沙俄强一点。

从士兵受教育情况来看,日本基层士兵文盲率要比沙俄低大约二十个百分点。虽然有沙俄教育普及度更差的因素,但也说明日本军队中出身较高的人比例会稍大一些。

其实沙俄军队并不是一直都这么烂的,在彼得大帝时期,俄罗斯还是蓬勃发展过的。当时俄罗斯开始实行新兵征集制度,征兵目标遍及国内所有阶级,即使是贵族,也必须履行保卫国家的义务。

这一举措增强了俄罗斯军队,也让俄罗斯在对外战争中占据优势。然而后来事情就变味了,贵族开始逃避征兵,他们的兵役负担被减轻了。

最初,一个贵族家庭允许其兄弟中的一人免于服兵役。后来到了十八世纪末,兵役期限被缩短为25年,之后还在不断减少,直至完全取消。而至于进入军校学习然后成为军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这是当时的沙皇彼得三世为了得到贵族们的支持才颁布的法令。

之后资产阶级崛起,由于他们可以通过纳税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因此也得到了优待,到19世纪30年代,他们的兵役期限改为20年。不过,这之后还有5年的休假期,期间随时都有可能被召回军队。休假期结束后,才算完全履行了兵役义务。

但是这也比农民阶级好多了,因为他们为政府创造的价值少,因此可以尽情压榨,只要保证既得利益者的权益就可以了。农民被强行征召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要政府下令随时都得去。

尽管如此,沙俄的权贵仍不满足,他们又玩出了各种新的花活。

有些人为了逃避服兵役,对政府官员进行贿赂,通过交一笔钱就可以得到让其他人代替自己服役的资格。当然,另找一个人来代替自己肯定也是要付报酬的。谁会愿意为钱替人服役呢?当然还是劳苦大众。

根据调查,当时完成这样的暗箱操作大约一次要花费500~600银卢布,折合现在的购买力大约是5000美金以上,这笔钱绝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掏得出来的。

而这种情况政府自然是清楚的,但是为了创收,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到了这一步,沙俄军队也就彻底烂透了。

以沙皇为首的达官贵人穷奢极欲,醉生梦死,而上百万贫民则为了统治者的野心奔赴异国他乡,在冰天雪地中忍冻挨饿,成为战场上的无名枯骨。

日俄战争让腐朽的沙皇俄国遭到了可耻的失败,但这一战似乎还没有打醒俄国,他们依然自我感觉良好,直到十年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才被揭开了最后一块遮羞布,最终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一百多年过去了,历史的悲剧还在重演,受苦的则总是老百姓。

近期文章

百年东吴系列目录(1-55章)

百年东吴(五十六)暨艳案

百年东吴(五十七)张温案

建安的尾声系列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三国名将系列目录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目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