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拾相记》轨迹 / No.63

 拾相记 2022-10-12 发布于广东

这是《拾相记》第63篇文章 / 郑洽

2022年8月21日,8月22日

注:《拾相记》拾寻世界真相,内容覆盖科学、心理学、哲学等领域,我会把我的探索记录在这本书里面,揭晓未知的力量。同时也希望借此书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

本文阅读难度:☆☆  学者级

人的生命轨迹,其实跟其它昆虫和动物都差不多。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个性,遗传基因再加上独特的经历和教育历程形成了不同的世界观,于是世界观又指导了我们的生存模式,而这种模式就投射了我们的言行举止、观点判断、兴趣爱好、择偶标准、人生信条等等。

它之所以称之为模式,就因为它是难以改变的,既然是难以改变,那就代表大部分人是不会改变的,或者说根本不知道“它”的存在,那么,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那套生存模式走下去,就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而这条人生轨迹,是可以通过生存模式来预测的。换句话说,当你晓得一个人的世界观,就可以推出他的生存模式,那么他的过去与未来便可以大致推断出来。

终身不变

我在二十多年的观察中发现,很多人的行为模式、价值观,甚至有些人在事业上的进展,几乎都没怎么变过,我有个初中的同学几十年来他的价值观几乎没有怎么改变,虽然在财富上已经有了巨大变化,但思想内核并没有太大改变。

而有的朋友,十几年前怎么样,十几年后还是怎么样,不管是价值观、认知水平还是工作能力,完全跟十几年前没有区别。这个朋友,我们称之为A,因为后面会详细谈到他的问题。

于是,我又把样本范围扩大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随之又发现,许多老年人的行为模式似乎如同动物一样——不断地重复,每件事你基本上很容易猜出他下一步要做什么或者说什么,似乎成了自动化程序。

随后,我又试图跟他们讲解一些道理和观念,有些他们不认可,有些他们相对认可,后来我在观察中发现,即便他们暂时认同,在行为上也没有任何改变。

一个人的世界观经过几十年的固化,已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越年轻越容易改变,越晚年越难改变。

那么,年轻人就很容易改变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来看看A。

难悟

A这位朋友是跟我相当要好的,平时也比较认同我的想法,所以过去我经常会跟他分享一些东西,比如分享一些哲学、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等等,当时他给我的回馈就是很认可,觉得有道理,于是我认为我的分享是有价值的,应该能够帮助到他。

由于我们在不同城市,所以见面较少,短则几个月、长则一两年才能见一次面,后来我们又见面了,我又谈及之前的一些想法,令我诧异的是,他竟然完全不记得了,甚至我说过什么他都完全没印象。

后来我才渐渐明白,人的大脑与大脑间的差距是很大的,智力水平、心智水平决定了他所能接受的东西,即便他想学也学不了,我推荐给他的书和学习方法,他一看就犯困,每次跟我聊天时他能表现出一副想上进、想改变的样子,但第二天就又恢复唉声叹气模样。

经过几次这样以后,我也不再跟他分享什么了,因为我发现没有意义,他再跟我哭诉工作、家庭等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也只能当个沉默的聆听者。

时光很快十年就过去了,他仍然与十年前没有区别,甚至经济状况变得更加糟糕了,这也许是他的命吧。

后来老婆也跟我说,A其实是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的,只是为了迎合你才装出有认真在听的样子。而后来我也发现,能“混社会”的人似乎都有这方面的特征,他们会根据你的喜好去调整他的“观点”,他这一刻的“观点”与下一刻的“观点”是完全不一致的,全然看场合改变。

这是后话。

A的状况,属于“难悟”,而还有另一种人,属于“不悟”。

不悟

“不悟”不只是不想悟,更严重的是,他能自成一套认知系统,对其它对立的观点和看法一律持否定态度,这种人比上一种“难悟”的人更复杂,“难悟”至少还有机会悟,而“不悟”就真的是无法悟了。

因为他们自成一套固化的认知系统,在此之前,我以为他们在碰壁之后应该能够有所改变,但后来我发现,他们当中有的人在遭受严重挫折之后,竟然能够自圆其说,把错误全推托给他人,然后自己成了全然的受害者,这样逻辑就自洽了。

形成认知闭环的人,可以说他的信念是坚不可摧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进行考验,他都能自圆其说。

比如之前跟一个传统电商的老板交流,二十年来他给我的信息仍然是对新行业、新科技持怀疑态度,对于超越固有认知框架以外的事物几乎全盘否认,并认为许多人在借新行业的红利期割韭菜,属于纯粹的投机行为,是不可取的。

从表面上看,确实市场上有不少投机的人,这是事实,但这只是表面,一些行业投机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长远的发展空间,却是他看不到的,或者说他根本不想看到。为什么呢?

因为思想保守的人始于内在的不安全感,接受新事物则意味着风险。

不安全感会使人固化在自己的认知框架里面,并形成闭环,别人进不来,自己也出不去,因为他需要自我保护,于是自己建立思维堡垒。所以他们的生命轨迹其实是很容易猜得到的——基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可悟

“可悟”的人是极少数的,这种人懂得怀疑自己的判断,他们有更大的认知框架,而这个框架是包容与其相对立观点的,所以他们不仅愿意接受新事物,也接纳他人观点,更可贵的是他能够不断思考。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我见过变化最大的人,十几年前他傲慢无礼、自以为是,现在谦虚而智慧,可以说完全是判若两人。

“可悟”的人我们一般会说他有灵性、悟性,我昨天还和一个老朋友喝茶聊天,他说他自从学习哲学之后,整个人在智慧上的成长非常快,而这一点从与他谈话中我也感受到了他与过去的不同,他过去在谈论一些话题的时候经常会用“绝对化”的语气,而现在对不同观点有着很大的包容性,能在更高维度看待问题。

这两个朋友都属于“可悟”之人。

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未来更能实现他的梦想,更能获得理想生活,因为他们具备洞察和自我纠错能力,这便是智慧,而智慧始于自我觉察力。

思维模式

其实一个人能不能悟、会不会开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思维模型,而这套思维模型同样是基于生存模式,而思维中的“维”则代表维度,维度越高其开放程度越高,就越有智慧,反之则越封闭,越趋向动物本能。

大脑的发育有个过程,是往更高维度走的,但是有的人到中年甚至老年还很幼稚,心智仍得不到发育,其实并非生理上发育不良,而是其经历和教育、环境等因素导致自我封闭的结果。而自我封闭的人是不知道自己被封闭的,不然他就不会封闭自我。

认知闭环就像一个轮子,在你的人生中辗下一条长长的轨迹。

当我们与一个人相处久了,他一翘屁股我们就知道他想干嘛,这就是模式,这就是轨迹,这种轨迹猜都猜得到,因为程序已写好,模式已固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模式,而这种生存模式会起内在冲突,却也能形成认知闭环。有生存模式就会有边界,而边界就是自我的安全堡垒,这个堡垒可能会自我封闭。而智慧的人能够打开这个安全堡垒,去扩大自我边界。

而99%的人,却只能终其一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因为他拒绝了别人,也囚禁了自己。

关注《拾相记》公众号

发掘世界真相,聊聊心理学、哲学、科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