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值得品味、思考六个教育教学微观点

 云哥7tz6c7y122 2022-10-12 发布于四川

[红顺视点]:值得品味、思考六个观点

微观点1:不要过分夸大补差作用,要理性倡导补差,顺势、顺智补差。

有思想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学业型学困生补差新思考:

学业型学困生成因大致可分为对学习不重视贪玩(投入不够)造成学困生(时间),知识断层造成学困生(知识),遇到问题求助长期得不到回应帮助造成学困生(同伴关系),学习方法不科学造成学困生(方法),与教师关系激化赌气不学造成学困生(情绪处理),还有阅读力、思维力薄弱造成的学习力与后续初高中学习不匹配的潜在学困生(学习力),彻底失去信息、全面放弃性学困生(动机型),先天或后天原因、智商低下造成学困生(病理)。

天天靠输血而不是恢复造血功能的补差会出现一批补差专业户。

单凭一次谈话、一次沟通就会实现一夜间变成学优生是扯蛋!

只有某项智能低于基本水平时,弥补对成长、发展才有用,牺牲扬长去补所谓短板性价比太高,得不偿失!

病理型学困生逼着孩子去跟上大众,过度逼学生补学业差反而对学生是一种份害!是孩子缺少一种童年体面群体生活,是一种教育不人道!

给毕业班中欠帐太多自暴自弃学生补课,犹如一个人不想活啦,你在做喂饭行为,实在滑稽!

总之,不要过分夸大补差作用,要理性倡导补差,顺势、顺智补差。

微观点2:延时反思与团队反思不可少!

经验+反思=成长,可见,反思多么重要!我们愿来在学习时特别强调及时反思重要性。我认为延时反思也极有价值:在游学、谈话某一场景会让人触景生景,产生灵感;在解决某一问题时突然会对过去某一问题会有豁然开朗、一下子痛彻心扉的顿悟感觉。可见及时反思,可能是浅层的表面的;延时反思即顿悟可能是深层的本质的;即时反思多属于系统反思,是1到N学习;顿悟多属于灵感思维,会产生重大突破,是0到N学习。

过去仅强调个人自我反思,现在有必要重视学习共同体性质的团队反思。它包括同一学科同质反思和跨学科异质反思,让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反思置于共同体之中,进行反思共享,同时也提升了教师沟通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发现自身不足并吸取同事的缄默性知识和理念营养,拓展自己教育视野,完善自己教育哲学框架,提升理念高度、厚度。它的程序螺旋式的自我反思一团队反思共享一二次自我反思,这样动态循环能体现了对话性反思、互动性反思、本质性反思、跨界、答案众筹反思,能产生杂交优势,达到借智、借势后个人与团队共创、共享、共成长双赢之目的。

微观点3:双减背景下,学生六大解放后,学生该干什么?

陶行知先生六大解放就是给学生松绑,我在想,六大解放后,学生该干什么?

解放学生头脑后,就要发展学生不具权威的质疑性批判性思维、累积性或原创性的创造性思维、理性反思的元认知思维。

解放学生双手后,就要倡导学生从'听中学″走向'做中学'、'用以致学';就要引导学生重视体验、探索、实践等多感官参与的具身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解放学生眼睛后,就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双眼多观察现实世界,培养学生多维观察、深度观察能力。

解放学生嘴巴后,就是要倡导学生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善于合作讨论,能够有理有据理性逻辑表达自己个性化观点。

解放学生空间,就是鼓励学生放飞自我,从教科书是学生世界中挑出来,把世界当成自己教科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打破学校边界,拥抱智慧教育新时空;引导学生多参与跨学科学习、项目学习、综合实践活动。

解放学生时间后,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扬长学习;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变兴趣为乐趣、志趣,做自己想做、能做、做成事情。

微观点4:学校管理如何为新课程方案、新课标落地保驾护航?

新课程方案、新课标实施,标志这义务教育已进入核心素养时代。

新时代,新要求:提升教师对教育理解整体蓄水位,汇聚教育发展新动能,为教育注入领跑时代的新力量!

新要求、新行为:

第一件大事:基于标准的学校文化新架构。

第二件大事:用3.0版学校文化理念重塑中小学校本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图谱,思考学科课程宣言。

第三件大事:以课程图谱为纲,研制学校课程规划整体方案,构建相应链条:整体方案一一学期课程规划一一专项课程计划;为毕业生进行形象设计(画像),包括学段形像重点刻画;制定符合校情的学生素养为纲的学习目标。

微观点5:输出倒逼输入,输出是一种高效学习方式。

输出有三种方式:语言输出、文字输出和体验式输出。

融入世界是理解世界的最好方法,观世界才有世界观。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是在字里行间旅行,江水徐徐行万里;旅行,是从山川湖泊读书,天地悠悠读万卷。

当前学生欠缺的就是把世界当成教科书这种沉浸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生活实践教育就是体验式输出,能弥补封闭学校教育这个短板!

微观点6:判断一名教师在单位是否成长、增值六条实用标准

1、你是单位稀缺资源吗?你的岗位无可替代吗?

2、你的工资、绩效增加了吗?

3、你的职称、职位进升了吗?

4、你除了履行本职工作外,你为自己增值投资吗?成效如何?

5、你的简历能增加新的内容吗?

6、你具备随时离开原单位或体制能力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