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实乃经验之谈。翻开《语文课程标准》,1-6年级70篇“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赫然入目,并且还提倡任课老师补充推荐达到160篇(段);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3-4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5-6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建议“关于阅读”中还强调:“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由此看出:教育界权威人士也发现了当前语文教学的忧患,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视起来了! 那么怎样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呢?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认识的内驱动力”,只要对阅读产生了兴趣,逐步将课外阅读形成习惯,阅读时才能眼到、手到、心到,才能真正体味到文章的主旨、语句的精妙、字词的准确运用。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必须建立在阅读“需要”的基础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密切注意与教材的联系,抓住激起学生“需要”的时机。比如在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学生很自然地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敢立军令状的大智大勇赞叹不已,也对周瑜阴谋诡计没能得逞而拍手称快,教师可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引导:“周瑜对诸葛亮的才能一直心存嫉妒、欲加以陷害,这次没能成功,后来又如何呢?”在学生急于想知道答案时,教师推荐《三国演义》,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感知。又如学了《景阳冈》给学生推荐《水浒传》;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了《少年闰土》给学生推荐鲁迅的小说《故乡》等。 二、引导阅读书目。 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有一句名言:“功夫在诗外。”语文阅读要取得好的成绩也不能仅靠课内,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课内阅读是教师针对性的引导,课外阅读才是学生能力的形成过程。 面对浩如烟海的课外阅读,小学生茫然无所适从,不知该去读什么,怎样去读。教师应进行必要的引导。根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和教材的安排体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给学生指定各阶段的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让学生读有目标。例如可以指定学生必读童话为:《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金近童话》,选读童话为《郑渊洁童话》、《杨楠童话选》以及《童话世界》、《中外童话》等杂志;必读寓言为:《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国古代寓言》,选读寓言为《动物寓言世界》、《成语寓言》、《寓言故事》等。对学生的阅读,教师还需要指出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有阅读的方向。 三、教给阅读方法。 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的方法,并进行训练。如阅读的方式,包括精读、浏览、朗读、默读、速读、跳读等,教给学生怎样圈点、批注,怎样分析、理解,怎样做读书笔记等,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写作方法,记录别人的先进经验和自己的读书心得,了解、认识自己未知的知识领域和新生事物,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质疑。 要发挥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让他们大胆地探索课外阅读的方式方法,进而引导学生对读书方法进行定期不定期的交流。我在让学生交流中发现有一些方法很有个性:有位学生自己取名为“提要式”,就是对一些内容通俗的书之只看内容提要;有位学生交流的是“选择式”,即对大部分书,先看目录,对特别感兴趣的内容再认真细致地看;还有一位学生说了一种“推测式”的方法——读书前先由书目推测内容,再由提要推测细节,进而进行阅读验证。 四、组织阅读活动。 根据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大部分小学生持久力是不强的,做一件事情,坚持一个星期就有些松懈了。所以语文教师应开展生动有趣的阅读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的兴趣,活动方式有:1、语言积累竞赛。如成语接龙、词语小银行展览,或者是读背古诗、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然后小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2、讲故事比赛。阅读有关童话、寓言故事,再分组讲给大家听,然后进行评价,也可分组排练,表演给大家看。3、猜谜语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阅读材料,如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灯谜等,通过形象的描述或讲故事的形式猜出成语的题目或寓意及灯谜的谜底等。4、阅读欣赏活动。学生从课外自选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先由学生自由阅读而后分组交流阅读心得,既可讲从内容上得到的启发,也可讲语言的收获。5快乐读书活动。利用中队活动开展“谈天说地”、“畅想未来”、“世界之最”、“中国伟人介绍”、“风景名胜”、“周末大家乐”等活动。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才,足以成人。加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就能“胸藏万汇凭吞吐”,就可以“笔有千钧任翕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