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格尔谈论艺术时,提倡描绘美好的东西,提倡纯粹的艺术,他不仅反对艺术的商业化,亦反对把现实中不美,不舒服的题材引进绘画,显然不是所有的画家会听他的劝告,总有出格者,毕竟艺术的题材是广泛而多样。但是对于大多数正常的画家来说,或者对于正常的人类美好世界的向往的画者来说,还是遵循唯美,优雅的艺术风格。 格雷夫斯也是在其画面造鲜花布满的梦境,有佳人在其中,大多数的人,是喜好这种美好的情境,他画人物场景,技法远不如现实主义的画者,还有点稚气,但印象主义其实是写意油画的类型,不必在这个方面过分要求。在大红大绿的现实世界,用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来再现自然是不合适的,容易产生庸俗的意味,只有印象派的画者处理光影的风格,来绘制花团似锦的世界,是再适合不过的。 我们看到格雷夫斯运用群青渗和钛白,或者还加入粉绿的作品,在色调上营造一种雅致的韵味,红紫的花亦加入钛白而淡化其鲜艳性,自然亦清洗了一种俗艳,按我们东方的话来说,就是有一种优雅的风致。我们看到格雷夫斯有一幅画的西洋采莲女的画面(见上图),显然这不是西洋的《西洲曲》,那只是睡莲,而不是莲花过人头的湘莲,通常我们理解这个场景是莫奈的东方风情的睡莲花园,用在洋美人采莲女或戏莲女身上者是合适的。那个画面就是用群青,渗和紫罗兰,加入钛白而形成的主色调,远处有一股氤氲迷朦的感觉,两位洋佳人衣白一,衣浅绿一,纯白如玉,清如水的境界在这幅作品是十分充满。这类有情境与诗意的作品在格雷夫斯的作品中也不算多,算是格雷夫斯作品中的精品。 老是画着鲜花与美人,算得上是流行的文艺青年,也是唯美主义者坚守者,不过那仅仅只是一种风格,其它的风格仍然是现实地存在着,只不过不入安格尔之流的法眼罢了。(文:雷家林) 附转来的画者资料: Abbott Fuller Grave 艾伯特·福勒·格雷夫斯 艾伯特·福勒·格雷夫斯(Abbott Fuller Grave)(1859至1936年)1859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在当时他虽然已经被认为是波士顿最好的花卉画家之一,1884年他还是决定前往巴黎和意大利继续他的学业。 1885年,格雷夫斯回到波士顿,在考尔斯艺术学校做讲师,与亲密朋友和同事柴尔德哈桑,这两个画家互相影响。1887年,格雷夫斯再度来到巴黎,在巴黎大琪朱利安学院学习人物画。 1891年,他在波士顿开了所自己的艺术学校。不久学校搬到肯纳邦克,1902年学校在缅因州关闭后到05年,格雷夫斯为巴黎商业杂志做插画。1936年去世,享年77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