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为什么钟爱槐树?不仅好看,有文化意义,还能吃!

 恶猪王520 2022-10-14 发布于新疆
Image







全文约 2200 字,阅读需要 分钟







西安人钟爱槐树,由来已久。

早在西周时期,西安就有栽槐的记录。《周礼·秋官》载:周代宫廷外种有三槐九棘,三公九卿各站立其下。西汉时,植槐之风,首先传入宫廷,此后在长安城逐渐传开。汉朝皇帝宫殿称为“槐宸”,官衙称“槐衙”,长安城的行道树尽植槐树,称“槐路”。

《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在上林苑植槐“六百四十株,守宫槐十株”,因此槐树也被称为“宫槐”或者“守宫槐”。汉长安城的“槐市”,也植有槐树数百行,“长安九逵上,青槐荫道植”,即是对汉长安城槐荫街景的生动描述。

南朝梁元帝《长安道》诗云:“雕鞍承赭汗,槐路起红尘”,说明南朝时期长安的道路也种植槐路。

Image

▲临潼区胡王村汉代槐树,距今2000多年,树围8米左右,树高15米左右,冠幅400余平方米,据说鸿门宴时刘邦逃跑后曾在这棵树下休息过。图/网络

隋代营建大兴城时,就开始栽种槐树。如大兴城建好后栽树时,有槐树不成行列,史载:“(高)颎每坐朝堂北槐树下以听事,其树不依行列,有司将伐之,上特命勿去,以示后人”。

这棵槐树直到唐玄宗初年仍存在,《朝野佥载》记西京朝堂北头有大槐树,“文皇帝移长安城,将作大匠高颎坐此树下检校,后栽树行不正,欲去之。帝曰:'高颎坐此树下,不须杀之。’至今先天百三十年,其树尚在,柯叶森竦,株根盘礴,与诸树不同”。因为大槐树与营建者高颎之关系,特别保留了这棵不能成行成列的槐树。

高颎所栽槐树在130年之后的唐玄宗先天(712年)时仍郁郁葱葱,但到开元二年(714年)遭遇一场风灾,结果“长安城初建,隋将作大匠高颎所植槐树殆三百余年,至是拔出”。事实上,这些槐树并未达到300年,而是130余年。

Image

▲西安孔庙前1300多年历史的唐槐 图/网络

唐代长安城植槐之风最盛。大街两旁,所植槐树甚多,官街夹路多种植槐树。自宫城南门之承天门至南城之朱雀门,尤其是人们通常说的天门街两侧基本种的都是槐树。《中朝故事》亦载:“天街两畔多槐,俗号为槐衙”。当时还出现了“槐陌、槐街”等名称。

“槐陌”是指两旁植有槐树的街道;“槐街”也指天街。当时长安著名的十二街两侧都植有槐树。十二街可能指京城左右六街,天街可能指承天门街,“宫城南门外有东西大街,谓之横街。横街之南有南北大街,曰承天门街”。

这条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绿荫如盖。王维“俯十二兮通衢,绿槐参差兮车马”,白居易“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等诗句,即可见十二街所植槐树之盛景秀貌。

Image

▲荐福寺1300多年的唐槐 图/网络

从唐诗中也可见当时长安城内植槐风的浓郁。如郑谷“孤吟马迹抛槐陌,远梦渔竿掷笔乡”,称颂槐陌;岑参的“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称颂街槐;王维“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描写“槐色”就是指行道两侧种植的槐树;韩愈“绿槐十二街,涣散驰轮蹄”,称颂十二街之槐;李峤“暮律移寒火,春宫长旧栽;叶生驰道侧,花落凤庭隈”,描述了宫廷、街道、庭院之槐;罗邺“行宫门外陌铜驼,两畔分栽此最多”,是写皇家行宫植槐;李涛“落日长安道,秋槐满地花”,称道长安街道两侧之槐。这些咏槐诗作,都生动地描述了唐代长安青槐成行、绿荫蔽日的景致。

Image

▲荐福寺1300年的唐槐 图/网络

唐代长安人不仅广植青槐,而且流行用槐叶制作美食“槐叶冷淘”

《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燕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杜甫也在《槐叶冷淘》说:“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筋,香饭兼包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由此可知,“槐叶冷淘”在唐代就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品食的风味小吃。其制作方法,就是采青槐树嫩叶捣汁后掺入面粉调和,切成丝或者条状,煮熟后放入凉开水中浸漂,其色鲜碧,调以佐料即可食用。这一吃食,大抵有消暑祛热之效。

Image

▲槐叶冷淘 图/网络

唐人何以如此钟爱青槐,这是因为青槐的文化象征意义

槐树在古代是三公宰辅之位的象征。西周宫廷外种有三棵槐树,三公朝天子时,面向三槐而立。后人便以三槐喻三公。三公是指太师、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种最高官职的合称。从此槐便成了官职的代名词。

如古汉语中的“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执政大臣;“槐位”,亦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兖”,亦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宫殿;“槐掖”,指宫廷;“槐望”,指有声誉的公卿;“槐绶”,指三公的印绶;“槐岳”,喻指朝廷高官。此外,“槐府”,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另外,槐树在古代亦被视为科第吉兆的象征。自唐代始,科举考试关乎读书士子的功名利禄、荣华富贵,能借此阶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们的最高理想。

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试的年头称“槐秋”,举子赴考称“踏槐”,考试的月份称“槐黄”。唐李淖《秦中岁时记》载:“进士下第,当年七月复献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黄,举子忙。’”古代还流传有许多槐树为科第吉兆的传说故事。

受古都长安遗风的影响,古时关中各府县村村种槐,家家庭院屋前槐荫覆罩。直至“文革”前,不少村子上百年古槐比比皆是。大抵体现了青槐兆高中的农家子弟的理想与追求。

Image

▲城墙下的槐树 图/网络

目前西安临潼和长安有2000多年的汉槐,也多有隋槐、唐槐、宋槐,历经千年风雨,深受大众喜爱。正因为槐树在西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浓厚的文化象征意义,1986年8月13日,经西安市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确定国槐为西安市树。

Image

END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