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卦与救赎

 错的多美丽 2022-10-14 发布于河北

吃瓜群众无处不在,小道消息一旦风起,总会在某个时刻沸沸扬扬,哪怕犹抱琵琶半遮面。

一般明星大腕们的八卦都是堂而皇之:英国女王崩,世界人民都在关注小三熬成王后的上位史,又在关注哈里王子与梅根太太如何在王室尊崇与民主自由间犹疑不决;独立女性成为时髦人设后,精装职场女性在各类影视剧中奔涌而出,才不管后来通通走向英雄救美,或所有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剧情;明星们今天励志恩爱,明天就可能塌方劈腿,……群众们立在虚拟的场边,吃瓜吃得不亦乐乎,虽然彼此世界根本不沾边。

民间八卦大多男女情事绯闻流传,不管学术大佬是否晚节不保,不管青年得志忽地平地惊雷,也不管谁谁谁跟谁谁谁,群众们以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探究精神去追溯:这是真的吗?到底因为啥?你听谁说的?那个人是谁?这个人叫什么?怎么出来的这个消息?你再问问谁……别笑,人人都是“长妈妈”,嘁嘁喳喳。

有的八卦,在当事人可能是悲剧或不幸,可能是完全两样的版本,也可能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然而捕风捉影,风总是起于毫末,然后成为蝴蝶的翅膀。

最近教学进度在名著节选单元,每一课都是经过岁月积淀淘洗的文学明珠,细读全都滋味无穷。文学即人学,批判现实主义里面是人道主义的幽微呐喊,浓缩而成的“米考伯主义”,比时兴的“摆烂”更多耐人寻味的内涵,到托翁这一课,借一个始乱终弃的老派故事,表达对人类道德精神面貌的高度关切,就升华了这类耳熟能详的老套情节。

中国民间流传的许多同类故事,大多以惩罚或宽恕作为结尾。陈世美负了秦香莲,被包公铡了,大快人心;据说西厢崔莺莺也遭遇了张生后来的背叛,需要写诗表达内心的凄惶悱恻;原是丐帮帮主女儿的金玉奴置换人生,成了富贵小姐,棒打薄情郎后,还是选择了宽恕;霍小玉化作幽灵,也没放过负心汉……这些故事里,是满满的中国味道,因果报应,善恶轮回,奇幻现实,但就是不提当事人自我灵魂的追索。

或者,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爱恨情仇里暴露了人性的善恶,多少年后,周是道貌岸然的老爷,鲁是苦大仇深的老妈子,故事更着重阶级斗争的主题与略显狗血的伦理崩坏,对人性的探究有一点突破,可惜限止于虚伪的到底虚伪,善良的最终善良。

这样,就显出托尔斯泰的伟大。一个贵族如何面对因为自己而悲惨堕落的灵魂,如何面对自己曾经的罪恶,一味祈求宽恕,而不得宽恕,可能陷于循环的软弱,救赎不得选择妥协逃避,又容易虎头蛇尾,《复活》则写出来有真诚鲜明的“自我”的善恶交锋,并不偏向一方去说教:

被侮辱被损害的女性,在人生的炼狱里走过,只好做出最娇媚的“嫣然一笑”,是对美好人性的放弃,拒绝,麻木和沉沦。

两个人监狱重逢的部分,间杂嘈杂混乱的监狱背景,是告诉人们,这是个现实的世界,容不得美丽幻想,容不得不切实际的泡影。

最初的救赎是贵族伯爵有些自我感动的忏悔,虽然不乏真诚,却略显单薄,女人烦躁,反感,愤懑,拒绝,痛楚,百感交集,就沉重得像一副人生的镣铐。

我们能否在人前高声忏悔自己的罪?不畏惧体面的沦丧,不害怕可能的流言?坦诚让人生出过人的勇气,却也难免欲言又止的挣扎。

女人说:“没有什么罪可赎的。过去的事都过去了,全完了。”最可怕的便是终于想要忏悔,却无从求得宽恕,鲁迅笔下《风筝》里的小兄弟是真的将受伤的往事忘掉了,使得后来那位忏悔的哥哥无地自容。玛丝洛娃“又嫌恶又妖媚又可怜地微微一笑”,她嫌恶眼前这个造成自己人生不幸的元凶,她的“妖媚”已然成为沉沦风尘的不知不觉,而她还觉得对方可怜,这是精神上的居高临下。

受害者,在道德的上风。

她也模糊记得当初那些“醉人的幸福”,那些与后来的“屈辱和苦难”都是真的,只是后者更让人刻骨铭心,人生的普世体验,浅表的享乐可以暂时阻挡深层的痛楚,却到底无法忘记。

……

先去正视那些赤裸裸的罪恶的丑陋,直面善恶相逢的挣扎与困惑,再抽丝剥茧般揭示“对人世间苦难者和道德迷失者的悲悯与拯救”,最终的爱不是因为忏悔和感恩,是因为爱,最丰盛的爱是自我独立的对真挚自由的向往。

托翁的“复活”故事,的确闪耀着理想主义的光辉,因为现实中的背叛与被背叛,太难得有如此执着曲折的救赎历程。

更多时刻,或许只是作为一则稍纵即逝的八卦,轻飘飘地风传,经过许多口耳,待真相浮出尘埃落定,围观散去,那八卦就成了各自生活里曾经的一道裂痕;或许有的,及时遏止,不容发酵,浮出的一角冰山就又悄悄沉下去了,无论是否重新开始,经常欠缺的还是一点人性自省的救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