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禹堂肿瘤治疗心悟——肺癌

 虚竹怀远 2022-10-15 发布于湖北

肺癌

一、概述

       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肺癌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确,大量资料表明,长期大量吸烟与肺癌的发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已有的研究证明,长期大量吸烟者患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10~20倍,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肺癌的概率越高。此外,吸烟不仅直接影响本人的身体健康,还对周围人群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导致被动吸烟者肺癌患病率明显增加。城市居民肺癌的发病率比农村高,这可能与城市大气污染和烟尘中含有致癌物质有关。因此应该提倡不吸烟,并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工作。中医虽然没有肺癌这一病名的提法,但是早在宋代的一些中医方书中就载有治疗息贲、咳嗽、喘促、胸痛、咳血、胸膈壅闷、呕吐痰涎、面黄体瘦等肺癌常见症的方药。金元时期李东垣治疗肺积的息贲丸,所治之症均类似肺癌症状。肺癌属于中医的“咳嗽”“发热”“胸痛”等范畴,古代又有“肺积”“痞瘀”“息贲”“肺壅”之称。

二、病因病机

       王老认为,肺癌的病机主要以正虚为本。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从而出现肺气郁滞,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于是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因此,肺癌是因虚而得病,因虚而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肺癌的虚以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实则不外乎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变化。《素问·咳论》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本病病位在肺,但日久必殃及其他四脏。

(一)肺癌与主要脏腑的关系

1.肺癌与脾的关系

       若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成痰,痰贮于肺则咳嗽痰多;脾失健运也致水聚成饮,宿于膈上,每遇风寒或风热犯肺,外邪引动内邪,气道不利而发作咳喘,此乃脾病及肺。土为金母,脾气虚弱,水谷精微不足以奉养肺金,也可引起肺虚。反之,肺病日久,子耗母气,也可损及于脾,二者相互影响。

2.肺癌与肾的关系

       肺为肾之母,肺虚则母不荫子,肺虚及肾而成肺肾两虚。肾主水,肾虚则水泛为痰;肾主纳气,助肺呼吸,肾虚则呼多吸少。以上均有损于肺,肺肾同虚则病势更为深重。

3.肺癌与肝的关系

       毒热内炽,伤及阴血,肝阴不足,虚风内动,或因清浊之气不能纳吐,壅盛之邪热内陷,蒙蔽清窍,引动肝风,症见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嗜睡、昏迷等。

4.肺癌与心的关系

       心脉通于肺,肺朝百脉,宗气贯心脉而行呼吸;肾脉上络于心,心阳根于命门之火,心脏阳气的盛衰与肺肾关系密切,肺肾之虚可致心阳亦虚,形成晚期肺癌之虚实夹杂证。肺气不足,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心气虚衰,血行不畅,心脉瘀阻,而发为心悸气短、颈筋暴露、面唇青紫、舌质紫暗等症。

(二)肺癌与痰、瘀、热的关系

       在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痰、瘀、热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肺失布津、脾失健运、肾失蒸化皆可致水湿停聚成痰,此外热灼津液也可成痰。痰贮于肺,使肺之气机进一步紊乱。就本病而言,既然咳喘反复不愈,其痰必然深痼于肺内,难以祛除。正如《医宗金鉴》所谓:“伏饮者,乃饮留膈上伏而不出,发作有时者也;即今之或值秋寒,或感春风,发则必喘满,咳吐痰盛,寒热背痛腰疼,咳剧则目泣自出,咳甚则振振身动,世俗所谓吼喘病也”。肺朝百脉,肺之气机不畅,则血行涩滞,百脉皆瘀。再者,寒热之邪或痰饮阻遏,血运亦失其畅达;又或心阳虚衰,不能温运血脉,亦可致血滞而成瘀,瘀阻于胸内,心肺气机进一步受阻,更加重了病情。热之成因,或由于体虚常易感受外邪化热,或由于痰瘀蕴结,郁而化热。热邪犯肺,灼津成痰,痰涎壅盛,阻塞气道,又因肺虚无力主气、肾虚无力纳气,则吸气艰难,而致晚期患者呼吸衰竭。

(三)肺癌病机虚实相互转化的关系

       肺癌为慢性发病,病程较长,病机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初起病源于肺,咳喘不已,肺病及脾,久病及肾,肺、脾、肾俱虚,复感外邪,正虚邪盛,病情恶化,可出现痰浊或痰瘀蒙蔽心窍,或引动肝风,最后可致心肾阳衰,肺气欲绝,阴阳离决。但在不同阶段,虚实会有所侧重,或可相互转化。如肺虚不能主气,出现气短难续;肺病及脾,子盗母气,则脾气亦虚,脾虚失运,聚湿生痰,上渍于肺,肺气壅塞,气津失布,血行不利,可形成痰浊血瘀。病机呈现以邪实为主,或邪实与正虚互见。迁延不愈,可累及于肾,其病机则呈现肾失摄纳,痰瘀伏肺之肾虚肺实之候。若脾肾阳虚,水邪泛滥,上凌心肺,又可加重喘促、发绀,甚至导致心肾阳衰,肺肾暴脱,化源欲绝,气息微弱,呼吸殆停之喘脱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晚期肺癌病位虽在肺,但与肾、脾、肝、心密切相关,以肺、肾、心、脾、肝虚损为本,以痰、瘀、毒热内侵为标。肺虚气失所主,肾虚气不摄纳,痰瘀毒热雍阻闭塞,肺气宣发肃降无权是晚期肺癌主要病机。而且,虚实夹杂始终贯穿于晚期肺癌的全过程。

三、方药分析

(一)治疗思路

       王老认为扶正祛邪、标本兼治是治疗肺癌的基本原则。本病整体属虚,局部属实,正虚为本,邪实为标。肺癌早期,以邪实为主,治当行气活血、化瘀软坚和清热化痰、利湿解毒;肺癌晚期,以正虚为主,治宜扶正祛邪,分别采用养阴清热、解毒散结和益气养阴、清化痰热等法。临床还应根据虚实的不同,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按标本缓急恰当处理。由于肺癌患者正气内虚,抗癌能力低下,虚损情况突出,因此,在治疗中要始终固护正气,保护胃气,把扶正抗癌的原则,贯穿到肺癌治疗的全过程。

       王老治疗肺癌常用肺癌自拟方,全方大致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滋阴润肺药物,主要有南沙参、北沙参、麦冬等;第二部分,抗癌解毒消积药物,主要有夏枯草、山慈姑、北豆根、土贝母、土茯苓、莪术等;第三部分,滋补肝肾药物,主要有五味子、女贞子、枸杞子等;第四部分,化痰消导药物,主要有瓜蒌、鱼腥草等;第五部分,健运脾胃药物,主要有黄芪、党参、砂仁、焦三仙等组成。此自拟方中的南沙参、北沙参、麦冬滋阴润肺,上焦得润;黄芪、党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夏枯草清肝、散结、利尿;山慈姑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鱼腥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瓜蒌清热涤痰,宽胸散结;莪术行气、消积、止痛;北豆根清热解毒,祛风止痛;土贝母散结毒,消痈肿;女贞子补益肝肾,清虚热;砂仁健脾补虚;焦三仙健脾胃,助消化。诸药联用起到养阴清热、解毒散结作用,补虚而不恋邪,祛邪而不伤正,符合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基本原则。

(二)用药特点

1.重视导邪外出

       王老在选用化痰消导药物时,选择了瓜萎和鱼腥草。鱼腥草归肺经,清热解毒,消痈排脓。鱼腥草不仅能够解毒抗癌,而且能够消痈排脓,清泻肺中痰浊。瓜蒌归肺、胃、大肠经,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脏,肠为腑,病邪由腑入脏则病进,治疗疾病时应让病邪由脏出腑。瓜蒌不仅能够清热涤痰、宽胸散结以治疗肺内病灶,而且能够润燥滑肠,因势利导将痰、浊、瘀、毒排出体外,由此可见王老选方用药之精妙。王老在选择滋肾的药物时并不是选择如熟地、龟甲之类的纯阴之品,而是选用了阴阳并补的五味子、女贞子和枸杞子,而且药味也很少,并且与党参、生芪、砂仁、焦三仙同时应用。其原因在于如果没有健脾温阳的药物蒸腾汽化,则水湿无以上承,就像夏季湿气蒸腾却难得下一场淋漓畅快的大雨。五味子、女贞子和枸杞子阴阳并补,不像熟地黄、龟甲纯阴滋腻,又得参、芪的气化,砂仁和焦三仙温中燥湿,如大地湿润而不涝,水气得化,蒸腾于上,上焦得润,肺气“升已而降”,如“雾露之溉”,通过解毒抗癌、化瘀散结的药物将肺内的肿块化为痰、唾、腐肉等形式,再利用鱼腥草解毒排脓,瓜蒌清热、涤痰、散结,最后通过咳嗽、大便等形式导邪外出,在肺癌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

2.重视扶正治疗

       王老在临证过程中始终强调“扶正”治则的重要性,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是提高临床疗效、控制复发转移的基础。临床最常见的正虚肺癌患者,以肺气虚和气阴两虚为主。对于肺气虚的患者,王老特别喜欢用玉屏风散加减进行调治。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是中医用于扶正的经典名方,全方只有黄芪、白术、防风3味药物,配伍严密精练,补中有散,疏中有固,固散并用,相反相成,是益气固表的代表方剂。王老临床善于应用玉屏风散治疗肺癌患者常见的多种症状,如乏力、自汗、气短、体力下降;如一些患者反映发病或放化疗后体质变弱,容易外感,抵抗力下降;以及患者自诉变得敏感虚弱,不耐寒暑,而且皮肤易过敏等。出现以上症状时,王老用玉屏风散作为底方加减用药以固表益气、祛风止汗,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气阴两虚也是肺癌的常见证候,症见乏力气短、口干咽燥、干咳少痰,对于这种情况,王老喜用生脉饮进行调节。方用人参补益脾肺,益气生津,此为君药。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润肺除烦,为臣药。两药联用则益气养阴之功益彰。五味子酸温,收敛止汗,生津止渴,为佐药,即《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之意。三药相伍,一补一清一敛,补肺、养心、滋阴,共奏益气养阴、生津止渴、敛阴止汗之效,使气复津生,汗止阴存,脉气得充,则可复生。《医方集解·生脉散保肺复脉见暑门》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生之,其功甚大。”另加大量炙黄芪加强补益脾肺之力,加沙参以养阴清肺、祛痰止咳。

3.重视固护胃气

       中晚期肺癌患者经过手术或放化疗后多出现肺阴亏虚、气血两虚、肾精亏损等证候表现,故治疗上不能急于求成。如果攻伐太过,不仅癌瘤未能控制,而且常常导致脾胃受损,正气益虚。治疗宜平调阴阳,缓缓图之,以培补正气,固护胃气。王老常在处方中加入半夏、竹茹等健脾和胃,加入生姜、大枣、甘草等调养气血,加入鸡内金、焦三仙、砂仁等健脾消食,使患者食欲增强,体力增强,生活质量提高。

4.常用药对

(1)南沙参-北沙参

       沙参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经,《本草纲目》载其“体轻虚,专补肺气,益脾与肾”。沙参分南、北两种,南沙参体轻,味偏苦而性寒,善清肺火而益肺阴;北沙参体重而坚,味偏甘而性凉,功专养阴清肺,生津益胃。两药相配,清肺热而无苦寒伤阴之弊,对肺癌之阴亏有热者十分适宜。

(2)胆星-浙贝母

       胆星为天南星用牛、羊或猪胆汁拌制而成的加工品。胆星味苦,性微辛凉,归肝、胆经。功能清热化痰,息风定惊,适用于中风、惊风、眩晕、痰火喘咳等症。浙贝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能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用于风热、痰热咳嗽,瘰疬,瘿瘤,乳痈疮毒,肺痈。二药联用,可增强化痰散结之功,用于痰浊阻滞型肺癌。《本草纲目拾遗》载浙贝母:“解毒利痰,开宣肺气,凡肺家夹风火有痰者宜此。”现代研究认为浙贝母具有抑制异常免疫反应从而达到调节免疫平衡的作用。

(3)夏枯草-半夏

       夏枯草于夏至之日即枯,味辛、苦,性寒,入肝、胆经,功效为清肝泻火、解郁散结,善治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病。半夏味辛,性温,功效为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常用于痈疽痰核。二药联用,散结之效益彰,且以夏枯草之苦寒抑制半夏之温燥,寒温并用,相辅相成。此外,半夏得至阴之气而生,夏枯草得至阳之气而长,二药伍用,调和肝胆,平衡阴阳,顺应平秘而治疗肿瘤患者之失眠。陆以湉的《冷庐医话》以半夏、夏枯草治阴阳违和,二气不交之失眠,即得安睡。“盖半夏得阴而生,夏枯草得阳而长,是阴阳配合之妙也。”王老临床于前人妙论之上,复有发挥,以此药对治疗肺癌患者之实性包块及失眠或单见其一症状者。常用法半夏10~15g,夏枯草15~20g。

(4)土茯苓-土贝母

       土贝母,性微寒,味苦,归肺、脾经,功效为散结、消肿、解毒,常用于乳痈、瘰疬、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慢性淋巴结炎的治疗。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归肝、胃、肾、脾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功效,常用于治疗梅毒、淋浊、脚气、疔疮、痈肿、瘰疬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等。两药相合能够增强解毒散结功效。

(5)紫菀-当归

       紫菀味辛、苦,性温,归肺经,功能润肺下气,化痰止咳。当归味甘、辛,性温,功能补血活血,润肠通便。紫菀性温而不热,质润而不燥,色紫而走血分,行于上能润肺止咳。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得行,腑气自通。肿瘤患者久病血虚,故辅以当归养血润肠。临床常以此药对治肿瘤患者大便秘结,气虚者加黄芪,阳虚者加肉苁蓉,阴虚者加玄参,血虚甚者加首乌。王老认为肿瘤患者之便秘以正虚为主,切忌攻泻。经云:“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故以紫菀、当归之辛以制燥。《景岳全书·秘结》云:“当辨者惟二,则曰阳结阴结而尽之矣,盖阳结者邪有余宜攻宜泻者也,阴结者正不足宜补宜滋者也”,王老以当归补血,紫菀下气,气血俱调,秘结自除。常用量紫菀0g,当归1010~15g。

(6)龙葵-白英

       龙葵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肺、胃、膀胱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散结,《本草纲目》中记载其可“消热散血”;白英味微苦,性寒,有小毒,归肝、胆、胃经,功能清热解毒,祛风利湿。二者均有小毒,联用可抗癌解毒,是治疗肺癌、胃癌、肝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的基本药物,而且二者均有利水之功,对癌性胸腹水也有一定疗效。

5.加减用药思路

       王老对肺癌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非常重视。他认为与西医相比,改善临床症状是中医的优势所在,而临床症状的改善也会直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和生存期。肺癌患者咯血症状较常见,这个症状除了会给患者带来不适的感觉,临床还有一定的危险性,王老常用仙鹤草、白茅根、三七粉,用以止血化瘀。胸腔积液也是肺癌常见症状,积水较多的患者多有明显的气短、喘憋、胸闷等,患者比较痛苦,王老多用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以逐水下气,除了葶苈子、猪苓、茯苓、泽泻等利水药外,还配合党参、生芪健脾益气,法半夏、竹茹化痰降逆,抗癌药也多选具有利水作用的龙葵、白英、半边莲、土茯苓,诸药共同配合,则逐水之力倍增,祛邪的同时还保护正气不受伤,因此临床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肺癌患者的病灶容易合并肺部感染,咳嗽痰多的症状十分常见,王老多用千金苇茎汤加减治疗,药材选用白茅根、杏仁、冬瓜仁、生薏苡仁,配浙贝母、瓜萎、法半夏化痰散结,加山慈姑、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力。肺癌患者中,胸闷胸痛常见,王老多用延胡索、枳壳、威灵仙、莪术以行气活血止痛。在肺癌患者中,老年人居多,其中长期便秘者人数众多,老年患者体虚不宜攻伐,王老就用何首乌、当归补血润燥,再加肉苁蓉、火麻仁共奏润肠通便之功。肿瘤属重大疾病,患者思想负担沉重,失眠者众多,王老常以养血为主兼以活血,多用鸡血藤、当归、阿胶、炒枣仁、首乌藤养心安神,配党参健脾益气,配白芍平肝润燥。

四、典型医案

医案1

       顾某,女,52岁,2013年6月20日初诊。患者2012年6月因咳嗽、咳痰伴憋气,至北京某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镜检查,取病理(结果不详),诊断为:“左肺腺癌、双肺转移”,6月至11月行6次NP方案化疗,化疗后评价不详,未行手术及放疗。患者咳嗽、咳痰伴憋气症状时轻时重。此次因乏力、纳差症状加重来寻求中医治疗。刻下症:咳嗽痰多,伴有气急胸闷,乏力倦怠,纳差,胃脘痞胀,夜寐欠安,二便尚调。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辨证:肺脾两虚,痰毒蕴肺。治则:健脾补肺、化痰解毒,佐以理气和胃。

【方药】

党参15g  黄芪30g  白术12g  生薏苡仁20  茯苓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半夏9g

胆星6g  瓜萎 10g  鱼腥草15g  女贞子15g  夏枯草15g  山慈姑10g  鸡内金12g   

威灵仙10g  焦三仙30g  枳壳10g  莪术10g  砂仁10g

                                                                                     共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2013年8月23日复诊,患者诉稍感乏力,腰膝酸软,纳佳,咳嗽痰少,烘热时作,口干少饮。脉弦小滑,舌质淡红,苔黄腻。辨证:肺脾两虚,癌毒内结,阴火内生。治则:健脾补肺,解毒散结,佐以泻火清热。方药:前方去鸡内金、砂仁,加知母10g,黄柏110g。30剂,水煎服,每日1剂。

       连服1个月,总体症状改善,继服原方加味治疗。

按语

       患者初诊时有明显的乏力、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滑。脾乃后天之本,主运化,脾运健旺,气血化生有源,精微四布,湿痰不生。患者因化疗以及疾病本身的痰毒胶结致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不能布散,肢体失养,则乏力倦怠。脾失运化,消化吸收迟滞,故纳食不香。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气亏虚,水湿不运,聚湿成痰;肺失清肃亦可聚湿成痰,致肺气上逆,故咳嗽咳痰。气血不荣则舌质淡,痰湿中阻则苔白腻。四诊合参即可辨证为肺脾两虚,痰毒蕴肺,治宜健脾补肺,化痰解毒,佐以理气和胃。方以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方中党参益气健脾、生津润肺,为君药;白术补脾益气、燥湿和中,为臣药;茯苓利水渗湿、健脾益气,能使党参、白术、甘草补而不滞,为佐药;甘草补脾益气,调和诸药,缓和药性,为使药。四君子汤中四味药均为平和之品,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加黄芪助补益脾肺之力。用杏仁、生薏苡仁,配浙贝母、瓜萎、法半夏化痰散结,加山慈姑、鱼腥草以增强清热解毒的力量。胆星燥湿化痰、祛风散结,配浙贝可增强化痰散结之功。夏枯草清肝泻火、解郁散结,与半夏联用,散结之效益彰,并改善患者睡眠。添加鸡内金、焦三仙、砂仁以消食健胃。

       复诊时,因患者处于更年期,出现烘热、口干等阴虚火旺的症状,王老在原法基础上,酌加知母、黄柏泻火清热,体现了晚期肿瘤的整体治疗观,调节患者阴阳平衡,以使“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医案2

       张某,男,73岁,2013年10月17日初诊。患者2013年6月27日

       查体,胸部CT示:右肺中叶外侧段占位,考虑周围型肺癌可能性大;两肺散在大小不等粟粒样小结节灶,考虑转移可能性大。2013年7月11日行全身骨扫描示:右第6后肋、第10胸椎、第3腰椎异常所见,性质待定。2013年8月16日胸部穿刺活检,病理示:腺癌。因患者为肿瘤晚期,失去手术时机,自8月开始化疗。刻下症:患者化疗两个周期后,目前仍有咳嗽,咳白痰,乏力,汗出,纳差,口干,夜寐欠安,大便干。舌质暗,苔白,脉弦。辨证:肺脾两虚,肾精不足。治则:健脾益气,补肾填精。

【方药】

黄芪30g  防风10g  白术15g  太子参30g  茯苓15g   鸡血藤15g   黄精 15g    

枸杞子15g  女贞子15g   菟丝子15g  补骨脂10g    阿胶15g  枇杷叶12g   杏仁10g   

当归15g   何首乌20g  鸡内金10g   焦三仙30g    甘草10g

       二诊:2013年12月20日,患者化疗期间一直坚持服用前方加减,无明显胃肠道反应,近期化疗已全部结束,经查病灶稳定。症见咳嗽,少量白痰,纳差,口干,眠安,二便调。舌质暗,苔白,脉弦。辨证:肺脾两虚,痰瘀互结。治则:健脾益气,化痰祛瘀。

【方药】

黄芪30g  党参15g  沙参15g   麦冬15g  北豆根9g  夏枯草15g  威灵仙10g  

生薏苡仁20g  五味子10g  莪术10g  土贝母10g  鱼腥草15g  女贞子15g  

瓜蒌10g  山慈姑10g  鸡内金12g  焦三仙30g  砂仁10g

       此患者坚持服药一年半,病情稳定。

按语    

       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发现,中晚期肿瘤患者化疗后易出现骨髓抑制、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多数表现为乏力、汗多、食少纳呆、舌质暗等,呈现肺脾两虚、痰瘀互阻的复杂证候。根据中医理论,化疗药物进入人体,伤害人体的正气,脾肾亏虚,再加上癌症患者正气本已大虚,两虚相加,乃致本证。其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补肾填精、活血化瘀。

       脾为后天之本,脾旺则气血化生有源。肾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骨髓生化充足。方中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太子参补脾益气养阴,女贞子、菟丝子、枸杞子滋补肝肾,益髓填精,补充气血。鸡血藤养血活血。枇杷叶清降肺气,杏仁主入肺经,味苦,主降泄,宣发肃降肺气而能止咳平喘,为治咳喘之要药,两药相合,共奏化痰止咳之功。老年患者,津液已亏,肾精不足,津亏肠燥,无水行舟,故见便干,加何首乌、当归补血润燥通便。全方共奏健脾益气、补肾填精、养血活血之功。

       王老在长期临床中发现,化疗期间用生血方加减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化疗,化疗后则可酌加清热解毒散结中药以加强抗癌力量。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