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晓庆访谈:将“我的路”延续下去

 置身于宁静 2022-10-15 发布于浙江

    春节前夕,记者与刘晓庆进行了电话访谈。节前的刘晓庆依然是与往常一般的忙碌,一周内,上海、北京、珠海、蛇口等地来回穿梭。给她打电话,每次电话铃响,响起的都是电视剧《武则天》的主题歌……
    
12年后再演武则天
    
    余:电话里唱的“武则天,留给史书一页新……”是不是你的新剧《武则天》的主题歌?
    
    刘:是的,电话里的歌是我唱的,是我去年新拍摄的62集电视连续剧《武则天》的主题歌,但在电视剧里不是我唱的。
    
    余:也有媒体上说还有一部叫《日月凌空》的,好像内容上与《武则天》有点相同?
    
    刘:就是这部《武则天》,现在改名为《日月凌空》,取自武则天的名,她给自己取的名就是“明”下面一个“空”——“曌”。
    
    余:这部电视剧完成了吗?拍摄共花了多少时间?
    
    刘:完成了,大约花去了我半年的时间。现在正在做后期。
    
    余:对白是不是你自己做?
    
    刘:不是,是配音。
    
    余:12年前,你曾经拍过一部《武则天》,为什么12年后要再拍一次呢?
    
    刘:12年前的那个《武则天》只是反映她后宫的生活,不完整。其实,武则天其人在政治、军事各方面都很有才华的,只反映后宫的生活就不够了。12年前的30集,加上现在的62集,近百集就能较完整地体现武则天其人了,而且更加波澜壮阔。
    
    余:你在《日月凌空》中演的武则天年龄跨度有多大?
    
    刘:从四十多岁起,一直到死去,年轻的时候有闪回镜头。
    
    余:有报道说姜文在这部戏里友情客串?
    
    刘:没有。
    
    余:给你化妆的还是著名化妆师毛戈平?
    
    刘:是的,他在12年前给我化妆过,12年后我们再次合作。
    
第一次演女老板
    
    余:去年你拍了几部戏?
    
    刘:一共两部,另一部叫《家族的荣誉》,是在江苏常熟拍摄的。《日月凌空》我还担任制作人。《家族的荣誉》是反映商战的故事,描写了一个家族在商战中的矛盾与冲突。约有20集吧,最后看剪辑的情况。我演一个女老板,是一号人物。
    
    余:我记得你过去从没演过商战老板一类角色。
    
    刘:这是我第一次演女老板。感觉还是不错的,演这样的角色我很有信心。
    
    余:这两年你在电视剧创作上有什么打算?
    
    刘:我的打算是一年两部戏,制作一部,主演一部。
    
    余:现在国内流行韩剧,依你看中国的电视剧与韩国的电视剧,孰强?
    
    刘:我认为是我们的比他们好。我们在国内看自己的电视剧,看到的有好的,也有差的,而我们看到的韩国电视剧,基本上都是他们优秀的作品。其实他们也有很多差的电视剧,只是我们并没有机会看到罢了。中国优秀的电视剧数量比他们多。
    
拍电影就要拍自己的代表作
    
    余:电视剧是个赚钱的活,你现在还想不想拍电影?
    
    刘:暂时还没有。
    
    余:是不是没有好本子?
    
    刘:好本子当然也有,但也缺,主要还是没有适合我的本子,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影缺少市场。
    
    余:与电视剧相比,中国的电影常在国际性的电影节上获奖,你对中国目前的电影业有什么看法?
    
    刘:我只能说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不好。从质量上看,我觉得中国的电视剧与电影水平差不多。电影市场不好,电影的票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票价贵。一家人上电影院看电影要花多少钱?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剧好。另外,很多观众喜欢的电影明星,现在电视剧中也能看到。可能更多的时候是青年人谈恋爱才会去电影院,如情人节。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娱乐的内容也多了,不像过去全国人民看电影。但我们都要支持中国的电影事业。电影市场不好,这是许多国家都会遇到的问题。我当年去日本,那时候的日本电影市场也不见得好。
    
    余:怎么个支持法?像你这样的演员也不去拍电影了。
    
    刘:我还是会拍的,我是一个电影演员,只是目前没有适合我的本子,像《芙蓉镇》那样的。如果有的话,我还是会去拍的。我过去拍过好几部代表作,拍电影拍不成代表作,去拍它干嘛?
    
    余:一个电影演员要出好戏,还是要有电影方面的好作品,特别是艺术性强的好电影。这是一门艺术。
    
    刘:现在有艺术性特强的电影作品吗?电影没人看,有的电影炒得厉害,我看未必收得回成本。
    
    余:你出道的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的电影真是火啊。
    
    刘:那是一个全民看电影的年代。现在有多少人进电影院看电影?你进电影院吗?
    
    余:几乎不进。
    
    刘:连你这样的人也不进电影院,还有谁进?现在不是看电影的年代,是看电视剧的年代。我这个人是与时俱进。
    
    余:我听说有一个陈氏夫妇俩在你们拍完《芙蓉镇》后,向人借了一百元钱作为开店费,开起了“刘晓庆米豆腐店”,生意很好,那丈夫说“刘晓庆米豆腐店”从此改变了他一家人的命运。
    
    刘:王村现在成了旅游胜地,开类似米豆腐店的很多。我们拍一部电影到的地方就成了旅游胜地,开发了当地的旅游业。电影成了一个经济资源,如我早年拍过的电影《神秘的大佛》,后来乐山也成了旅游胜地。现在乐山靠旅游,一年收益就在五千万以上。
    
    余:有游客从湖南永顺的王村旅行回来,说那里的小镇上有好几家“刘晓庆米豆腐店”,挂的都是你的牌子,生意很红。你可以收干股了,名誉股(笑)。
    
    刘:是啊,有朋友也这么对我说,但我哪会去收啊。
    
“我的路”还要延续……
    
    余:我前两天给你打电话的时候,你正巧在上海机场准备返回北京,你来上海参加什么演出?
    
    刘:是东方卫视的《非常有戏》节目,时间很紧,只有一天的空隙。
    
    余:你在《非常有戏》中演什么?
    
    刘:我唱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
    
    余:想不到你还会唱花鼓戏。
    
    刘:唱花鼓戏我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这个《刘海砍樵》还是我在第一届中央电视台的春晚上演出过的,那时候是与姜昆、马季他们一起演出的,时间是在1983年。说起来我们还是中央台春晚节目的首创人呢(笑),在那以前还没有春晚。
    
    余:那你可算是新闻人物,不断地制造“第一”。
    
    刘:可不是?我在中国电影界有不少第一,粉碎“四人帮”后的新时期里,我是电影界第一个写自传《我的路》;第一个做独立制片人……
    
    余:说起《我的路》,文汇报帮你做了一件好事。1983年第6期的《文汇月刊》不仅全文一次载完三万多字,而且在文汇报上作了连载。你也算是与文汇报有缘,是文汇报的老朋友、老作者了。不过,你那时的《我的路》确实写得不错,是把广大读者、观众当作自己的朋友在说话。这一晃已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
    
    刘:那是我从影后最苦的一个时期。
    
    余:一个人在逆境的时候头脑最清醒,也是会出东西的时候。那时候你面临着离婚、没人找你拍戏、像在《我的路》中所说的两次试图自杀。记得那年我去北京找你,你正在拍香港导演李翰祥的《垂帘听政》,住在西苑宾馆。那时有周洁、陈烨,陈烨与你演东、西太后,周洁演丽妃。我记得那时周洁才十八岁,见着生人还怯生生的。
    
    刘:这篇文章的发表我也要感谢你,我当时就在香港出版的单行本的扉页上写着:“没有余之就没有《我的路》”。你记得我说你是“黄世仁”吗,逼稿如逼债。三万多字的《我的路》写完后,我妹夫靖军和我妈都帮我抄,当时还没有电脑,所以文中各式字体都有。
    
    余:我只是完成报社交办我的任务而已。那时用的是方格稿纸。为了这篇稿子我们前前后后大约花了半年时间,有一度你们去了避暑山庄拍戏,是冬天,你演的慈禧留着长指甲。你写信告诉我,冬天很冷,还要自己洗衣服,长指甲也开裂了,因为留着长指甲。所以写字也困难,那时还没有电脑。你的几封信我至今还留着呢。《我的路》发表以后,我还写过一篇长文,谈《我的路》在影星自传方面的开拓性意义。
    
    刘:那一期的《文汇月刊》发行了二十多万吧?
    
    余:三十万。还是供不应求,最后还是“一刀切”,不再加印了。我记得当时给了你三百元稿费。你还从北京打电话给我,大叫道:“余之,我有钱了,可以买张床了。我请你吃饭。”
    
    刘:三百元在当时不得了,我那时每月的工资才五十元。我那时很穷啊。
    
    余:是啊,那时候你连房子也没有,在北影是借住在人家的房子里。
    
    刘:不要说房子没有,就是连床也没有。
    
    余:我有一个想法,你可以继续把《我的路》写下去。我看中央电视台王志的《面对面》采访你,屏幕上打的字幕就是:“刘晓庆:我的路”,你现在还可以写《我的路》的续篇,可以叫《重走我的路》。
    
    刘:重走?不行,那不是原地打转吗?可以叫《我的路在延续……》之类。
    
    余:我的一些朋友跟我开玩笑说,刘晓庆以后在狱中422天,跟我也有一些责任。自《我的路》后你才成了明星。
    
    刘:也算有一部分原因吧(笑)。你知道当时的报纸上批评《我的路》的文章有多少。我在文章中有一句话,大意是“这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成为朋友吧”,有的报纸上的大标题就是“这是一面什么镜子?”
    
    余:你还记得你在写《从一个女明星到亿万富姐儿》之前,我们在华亭宾馆的咖啡室里的一次谈话吗?那次谈话结束后,你表示要写《我的月亮的背面》,你说要专写自己的缺点与不足。我想如果按照当年《我的路》的风格写,可能会好一些。
    
    刘:我是喜欢讲真话,心里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余:当时的《文汇电影时报》上还给你开过专栏,叫《我的思絮》,千字文。
    
    刘:我有好多内容以后都可以写书。
    
    余:你目前还有写书的打算吗?
    
    刘:暂时还没有列入议程。但要写的东西很多。比如说,我与香港导演李翰祥合作的几部电影就可以写一本书。再比如,我与国内那么多名导演合作如凌子风、谢晋等,都可以写成书。还有,我还可以写一本这样的书:《使你成为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这本书中写写做一个美丽的女人,她该怎么样保养自己的容颜,怎样美容,什么才算得上美,等等。
    
在狱中主要是看书
    
    余:能谈谈你的狱中422天的话题吗?
    
    刘:这个……不谈吧。
    
    余:是不是不让你谈?
    
    刘:那倒没有。
    
    余:有报道说你在狱中吃十元钱一盒的盒饭特别香,还说你因为表现好,给你特殊待遇,外加一小瓶牛奶?
    
    刘:没有这个事。
    
    余:狱中这422天你是怎么度过的?
    
    刘:我主要是看书。什么书都看,还学英文。
    
    余:书的来源呢?
    
    刘:让朋友给带进来的。我当时想多看点书,出去做老板,影视文化方面的老板。
    
    余:你倒是想得很远。还有报道说你在狱中洗冷水澡、一天走八千多步。
    
    刘:这倒有的。
    
    余:据说你出狱后,曾给东北的一个死囚犯人写过一封信,这是怎么一回事?
    
    刘:这个死囚犯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他在牢中根据他自己的生活写了一个剧本,名字叫《中国囚徒》,他把本子寄给了我,要我给这个本子提提意见或是找找出路。我想,一个被判了死刑的人还想到写剧本,这剧本寄托了他多大的人生希望。于是我把剧本介绍给了电影厂,还给他去了一封信。
    
    余:信上写的是什么内容?
    
    刘:我主要是鼓励他要好好地对待人生,讲了一些鼓励他的话,并告诉他,我会尽力向电影厂推荐他的剧本。
    
    余:有报道说这位死囚犯收到你的信后很是感动。没想到你会给他写信。
    
    刘:他是通过当地的报社记者与我取得联系的。
    
    余:你出狱后第一次接受媒体的采访,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好像换了一个人,低调。我还在报纸上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叫《听到刘晓庆的消息》,称赞你当时谈话的心态。那次谈话,观众对你的印象也不错。你当时是怎样想的?
    
    刘:我没想那么多,我是喜欢怎样想就怎么讲的。
    
    余:吴小莉采访你的时候,你给她讲了一个有关船的故事?
    
    刘:是的。我是拿船来比喻人,一条船可能有一百多次的船伤,八十多次的折帆,百多次的触礁,但船还是会航行在大海上,达到它胜利的彼岸。
    
    余:今年中国文联举办的新春晚会也有你的节目?
    
    刘:是的,有我的演出。
    
    余:从电视上看你比以前瘦多了,有传言说你整容了?
    
    刘:没有。我整容了也不会隐瞒,整容又不算什么不光彩的事。我是在减肥,为拍《家族的荣誉》而减肥的,是剧情需要,女主人公得了癌症。
    
    余:你减肥有什么绝招么?
    
    刘:没有,只是少吃加锻炼。
    
    余:平时你有些什么业余活动?
    
    刘:打羽毛球,游泳。我平时都在外面跑,哪有时间啊。我平时连上网都很少。网上有一个我的博客,挂在新浪上,我的博客我也是很少有时间去光顾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