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志敏:培田畦

 文艺朝歌 2022-10-16 发布于河南

培田畦

作者/李志敏

蔚蓝的天空下是一望无际黄褐色土地,这儿一辆,那儿两辆,旋耕机在田地间尽情地奔驰。旋耕过的黑黝黝的土壤,瞬间就会点缀上手拿铁耙、刮子等农具的男男女女,他们醉了似的踏在松软的土地上,略弯腰细致而又认真地刮起一刮刮新土覆盖在老的田畦上,慢慢顺直线移动,一副祥和充满生机的图画在深秋时节年年呈现。
此时也是一个庄稼人最有心劲的时刻,有播种才有收获,有希望才有盼望。说句实际话,现在的机械普遍了,播种、收获包括喷施农药管理,全是机器,人们省力不少,但一年一度的平整土地不行,这需要你个人亲力亲为。特别是培田畦(淇县方言叫刮隔邻),真是个力气活,我自己就干不来,可它关系着一整年的灌溉问题,是糊弄不得的。
旋耕土地接到通知是10月10号清晨6:20,找完必找的农具后看看表,已是将近7:00,我拨通家住高村乡石佛寺村的好友惠萍的电话,说明情况,“你再找两个铁耙,我和生(她的爱人)一起到你家去。”话语中透着睡意的她传来回话,“昨晚疏通下水道干到一点,睡得晚。就这吧!”
她的回复让我激动不已,瞬间感到我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地里的活计,而是要先准备客人的午饭。
燃气火上放置米锅,我便出门向超市进发,等回屋我端起饭碗刚吃了一半,门外已传来叫喊声,他们两口子一起赶来了。迎客进厨房,问起可吃过早饭,他们一致回答,鸡蛋水配点心,饱饱的。

相随来到地里,我和慧萍同培一个田畦,边干边聊,而生则自己默默培起了一个田畦。“今个还请来帮手啊!”“这活儿可不算个活了!一下添了两元大将!”“中午你得请人下食堂弄一桌啊!”不时传来地邻们的调侃声,欢乐瞬间从我们的这块地蔓延。
一刮刮新土覆盖到老田畦上,  从这个地头慢慢移动到那个地头,一直都不大说话的生,又拿起铁耙开始平整地头。
真是人多力量大,两个小时后,农活就接近尾声,慧萍又催促我与不远处正奔驰的小麦播种机的主人联系。                        
在确凿信息下午才能播种后,农活结束后的我开始收拾农具,招呼他们回家。慧萍说时间还早,不在此吃饭。我顿时变了脸,哪有白干活不吃饭的道理?见我生气,惠萍脸色就缓和些,你回家做,我们吃饭。
我开着装有农具的三轮车回望一眼,同骑一辆电摩托的她们已启程,我在前边行走,他们在后面行驶,转过一个弯儿,回望后面开车缓慢的他们,心顿踏实,由于急着回家备饭,没再关注他们。

回到家,洗手,拿烟酒、打火机、摆酒菜,又开始开火烧水,但左等右等,两人却迟迟无声响,出门向外眺望,不见踪影,拿出电话一问,他们已回到自己的家,用惠萍的话,15分钟都到家了。
下午忙清地里的农活。晚饭后,我拿上儿子买家的陕西杜康好酒,一盒香烟外加几个自种的南瓜,葫芦,同样赶了十几分钟的路,到他们家聊天。听到叫门声,生迎了出来,他先是惊讶,继而惊喜,落座后的我们三人相谈甚欢,直至10点才散场。
人啊,都是在所谓的走动中才显出了情谊的珍贵。“我为你所需暂放自己的事务乐于相助”,“你为我所做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一片赤诚”,正是这样的心思意念,才让情谊得到了升华。金钱纵然宝贵,但它却没有温度,只有相互关爱的社会才让人心温暖、滋润,“情义无价”,正是这四个字才让生活前的“幸福”“美好”“和谐”等诸多形容词变得真实、现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