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着急,不熬夜,不要停

 ckeliter 2022-10-16 发布于陕西
图片

“围魏救赵”12年之后,类似的场景再次出现,这次是韩国向齐国求救。12年前的那次交锋,虽然庞涓被俘,但孙膑没有要庞涓的命。魏国把庞涓赎回去之后,继续重用庞涓,让他继续做大将。12年过去了,庞涓还活着,孙膑还活着,庞涓又被魏国派去打韩国。这一次,是这对昔日同窗之间的最后一次对决。这次交锋之后,庞涓就不存在在这个地球上了。

齐威王让三个大臣成侯、田忌、孙膑来讨论一下救不救韩国。成侯说不救,田忌说得救,还得早点救。孙膑呢,同意田忌说的救韩国,但不同的是要晚救。孙膑简单地说,现在就去救,相当于替韩国挨打,反而要听命于韩国了;不如等韩国被打得快亡国了,我们再去救,打起来轻松,又能够获得韩国的好感。

齐国派了田忌、田婴、田盼三个姓田的大将,孙膑当总军师,直奔魏都去救韩国。这次庞涓改变了战术,没有像围魏救赵那样,把邯郸拿下来再去救魏都。庞涓这次一听到齐国去找魏国的麻烦,立刻放下韩国,回去救魏国。

魏国把能找的人都找了,让太子带着兵跟齐国的军队去打。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何时竞争的问题。战争就在眼前,马上就打是很正常的一个反应,要不你干嘛来呢?但是孙膑又一次表现出坚定、灵活、智慧的军事思想和战略修养。

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

孙膑跟田忌说,赵、魏、韩的兵打惯了仗,死人堆里出来的,他们看不起齐国。因为齐国隔着赵、魏、韩,与彪悍的秦国碰不上;另外一边是海,没有什么劲敌,没有人去碰齐国,齐国的人没打过仗、很少打仗、不会打仗,所以赵、魏、韩的兵看不上齐国来的兵。

孙膑就说,我们要假装胆怯了、怕了、弱了,吓尿了。会打仗的要根据总体的情况,特别是“势”,根据“势”的走向顺着来。

图片

这里我不得不停下来说一句,个人是渺小的。哪怕你们很强,也还是渺小的,别跟大势去抗争。记住四个字——顺势而为。在巨大的、无常的力量面前,不要硬扛,让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你不要选择咬着牙就在这块地方梗着脖子一定要干。

孙膑接着说,《兵法》上讲如果奔袭100里,为了某种利益奔袭100里,那很有可能要死个大将;为了某个利益奔袭50里,能到的人只有一半,你的军队有一半到不了。

这句话我从战略管理专家的角度跟各位说,各位要明白几件事:

一、不要着急。冯唐有“冯唐九字箴言”——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其实“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说的就是不要着急,不要看到一些利就往上扑,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你着急往上扑,你自己的损失一定不小;因为你着急往上扑,你就会露出空当;因为你着急往上扑,有可能就露出破绽,给别人、给敌人以可乘之机。

二、不要熬夜,尽一切可能不要熬夜。否则你熬一个夜似乎争回来的那些东西,似乎获得的那些利益,其实你要花好些天去补偿,得不偿失。

三、不着急,但不要停。《圣经》里说:阳光之下,快跑者未必先达,力战者未必能胜。利益面前要知道自己的节奏是什么,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往往是最重要的。

这也让我想起曾国藩的一副对联:

打仗不慌不忙,先求稳当,次求变化;办事无声无臭,既要精到,又要简捷。

上联说的是做事的次序,先求稳当,次求变化;下联是做事情的手法,既要精到,又要简洁。做事情次序和手法都不能错,闹闹哄哄,耍心眼儿,走捷径的,总求热闹、总想闪烁的,这些人,都是不能长久成事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