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文学文化常识一览 第一部分 古代文学史纵览 第一章 先秦文学 1、《周易》: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卜筮之书,分经、传两部分。主体部分为卦辞、爻(yáo)辞。(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山海经》:成书于战国时古地理、神话著作,西汉刘歆校定。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 3、《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本称《诗三百》,因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分“风”(十五国风,诸侯国民歌)、“雅”(大雅、小雅,雅者正也,雅正之乐,是周王朝京畿之乐、贵族宴饮之乐)、“颂”(商颂、周颂、鲁颂,国君宗庙祭祀之乐)。《诗经》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即铺陈直叙事物,属于叙事、描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比拟;“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托物起兴,即先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时兼有“比”的作用,例如《关雎》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之“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汉代《孔雀东南飞》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以及大量汉乐府之开篇,都有起兴的习惯写法)。风、雅、颂(体裁)、赋、比、兴(艺术手法)合称“六义”。汉初出现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毛诗”流传至今,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所作注解,名《毛诗故训传》,诗前有解释性的“毛序”。东汉郑玄为“毛诗”作笺注,名《毛诗传笺》,简称“郑笺”(元好问:“诗家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4、《尚书》:“尚”通“上”,即记载上古历史文献之书(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即指《尚书》)。《尚书》是现存最早的记言体史书,所以其文字佶屈聱牙,艰深晦涩。《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种,按文体分诰、训、谟、誓、命、典六种。《尚书》中的《禹贡》篇将当时天下分为九州,是中国地理学专著的源头。 5、《春秋》:鲁国自鲁隐公元年(前722)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的历史记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经孔子删订,创造中国历史撰著的原则“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即在叙事时暗含褒贬,委婉地表达作者褒贬倾向,左丘明概括为“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春秋》被视为儒家经典。用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称“传”,“春秋三传”即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公羊传》)和谷梁赤《春秋谷梁传》(《谷梁传》)。三传均为编年体。 6、《左传》:左丘明《春秋左氏传》的简称,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 7、《国语》: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言为主,记录周王室和鲁齐晋郑楚吴越等诸侯国历史。 8、《战国策》:国别体,记载战国初至秦统一间历史,因其多记载谋臣策士、纵横家的言行主张,故一般列入诸子类而非历史类。西汉刘向整理。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成语:画蛇添足、狐假虎威、亡羊补牢。 9、《吕氏春秋》:又称《吕览》,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而成,以道家思想为主,融汇儒、法、阴阳家思想,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一字千金”出典) 10、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出现的代表不同思想学说的学术派别。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农、杂、小说十家,以儒、墨为“显学”。 11、老庄:老子和庄子。老子:李耳、老聃,春秋道家学派创始人,有《老子》(《道德经》)。庄子:庄周,曾任漆园吏,战国中期道家的代表,有《庄子》(《南华真经》),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著述,外篇和杂篇中出自门人后学之手。《周易》、《老子》、《庄子》合称“三玄”。(下联指庄子: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 12、孔孟:孔子和孟子。孔子:孔丘,字仲尼,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为“仁”和“礼”。后世尊为“尼父”、“至圣”、“素王”、“大成至圣先师”,《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孟子:孟轲,字子舆,战国中期儒家代表,后世尊为“亚圣”,《孟子》是记载孟子言行为主的语录体散文。《论语》、《孟子》列入儒家“十三经”,与《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中心思想为“仁政”和“仁义”、“性本善”、“浩然之气”。 孔门弟子和后代儒家杰出代表也往往同祭于孔庙,称“配享”。(上联指孔子: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 13、《墨子》:春秋战国间墨家创始人墨翟,为墨家第一任“鉅子”。倡导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等主张,与儒家并为当时“显学”。《墨子》书中还有逻辑学、工程学、机械学、科学等重要思想。 14、《荀子》:荀况,字卿,世称荀子、荀卿。因“荀”可通“孙”,故又称孙卿。主“性本恶”论,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融汇诸子百家的学术大师(法家代表李斯、韩非均出其门下)。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校长),后为楚兰陵令。 15、《韩非子》: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政治哲学的代表,建立融法、术、势为一体的极权主义的学说体系,又称“刑名之学”。代表人物:管仲、子产、李悝(kuī)、吴起、商鞅、乐毅、李斯等。 16、“五经”、“六经”、“十三经”:儒家的经典。“六经”(《诗》《书》《礼》(《仪礼》)《乐》《易》《春秋》)(《乐》亡佚而成“五经);“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尔雅》是第一部词典,辞书之祖。 17、“楚辞”:第二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的产物。以战国后期楚国屈原作品为代表,包含宋玉、贾谊、淮南小山、东方朔、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由西汉刘向辑录。宋代黄伯思说:“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后代形成骚体赋。代表:“屈宋”。 18、屈原:名平,字原(《离骚》中诗化为“名正则,字灵均”,正对应平,均对应原)。(1)《离骚》:书写屈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运用“香草美人”象征手法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开创了“骚”体形式。是《孔雀东南飞》出现前的第一长诗(《孔》出现后《离》称浪漫主义第一长诗,《孔》称现实主义第一长诗)(2)《天问》:仅次于《离骚》的长诗。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被认为“千古奇文”。(3)《九歌》十一篇:是楚国民间祭祀乐歌,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其中祭祀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礼赞。(4)《九章》九篇:叙述屈原身世和遭遇的抒情诗,包括《惜诵》《涉江》(“小离骚”)《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 19、“香草美人”:《离骚》创造的托物言志、象征主义手法。美人:常喻指楚国国君(《赤壁赋》“望美人兮天一方”,就寄寓有思君思朝廷之意),有时也自喻品格之美好才华之出众;香草:带有芬芳美丽特征的草木,是忠贞之士品格高洁的象征,与各类“恶草”相对立。(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张汀封连四州刺史》“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苏轼《赤壁赋》“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20、“诗骚”、“风骚”:以《诗经》特别是其中的《国风》为代表,和《楚辞》特别是其中的《离骚》为代表,构成中国古典文学精神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线索。 第二章 秦汉文学 1、汉赋:(1)汉大赋:汉代师承屈宋与《诗经》“雅”“颂”以及战国纵横游说之风发展起来的文体,多为为君王扬威颂圣的文字,篇幅巨大,铺排夸饰。代表: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等。多具有“劝百讽一”的特征。(2)抒情小赋:东汉中后期出现的篇幅短小、抒情成分极大增加的赋作。代表:张衡《归田赋》、赵壹《刺世疾邪赋》、祢衡《鹦鹉赋》、庾信《小园赋》等。 2、《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门客编写的哲学著作,又名《淮南鸿烈》。以道家思想为主,兼容阴阳、墨、法和部分儒家思想。胡适称:“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名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 3、乐府:本为汉代音乐机构名称,收集民歌并制曲、演唱。魏晋南北朝时将乐府机关所制的歌诗也称"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也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第三大类古体诗体裁。东汉末《孔雀东南飞》(一题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为乐府诗歌中最长的叙事诗,与北朝乐府《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辞》和晚唐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另一说是《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木兰辞》)。收集汉魏乐府最齐全的是宋代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是继《诗经》《楚辞》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诗歌总集。 4、《古诗十九首》:首见于梁代萧统(昭明太子)所编《昭明文选》。为东汉末的一批佚题的无名氏所作五言诗,内容大为游子思乡怀人、男女恋情;文人怀才不遇、颓废和及时行乐的情绪,代表了东汉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刘勰评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钟嵘评为“一字千金”(《诗品》)。 5、《史记》:西汉司马迁(字子长)著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记人为中心(之前历史著作多记事记言),分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三千多年历史。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开创中国正史(二十四史)标准体例。运用“太史公曰”进行史论史评、揭示主旨、显露褒贬立场。首创“互见法”:苏洵称为“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即将人物或事件分散在不同的地方的写法,以本传为主,参见其他地方,主次分明、相辅相成,既忠实于史实又保持了行文的统一性。部分内容为褚少孙补作。 6、《汉书》:东汉班固(字孟坚)著,并经班彪、班固、班昭和马续四代人完成。正史中第一部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而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成为之后正史的定例。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1、建安文学: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以“三曹七子”为代表,秉持现实主义诗风,直抒胸襟、抒发渴望建功立业雄心壮志的文学现象,掀起诗歌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个高潮,成为“建安风骨”(“汉魏风骨”)的重要内容。 2、建安风骨:风指作品的思想内容,骨指作品的艺术形式。建安诗人继承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广泛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3、三曹:曹操(孟德)、曹丕(子桓)、曹植(子建)的并称。以显赫的政治地位而拥有杰出的文学才能,诗歌抒写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曹丕《燕歌行》是第一首七言诗。 4、建安七子:建安间曹魏集团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王粲(仲宣)号“七子之冠冕”,与曹植并称“曹王”,代表作为《七哀诗》、《登楼赋》。 5、正始文学:曹魏正始年间的文学。统治阶级斗争激烈、老庄哲学(玄学)兴起,深刻影响文学。代表为“竹林七贤”,风格称“正始之音”。 6、竹林七贤:正始时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七位文士,“相与友善,游于竹林”。他们发言玄远,任性放达,饮酒服药。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嵇阮)。嵇康(字叔夜、嵇中散):《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阮籍(字嗣宗):《咏怀诗》、《大人先生传》。 7、太康文学:晋武帝太康时期的诗体。以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诗风繁缛华丽,注重声韵。成就最高的是左思。 8、左思:字太冲,钟嵘《诗品》称为“左思风力”,是西晋最杰出的诗人,其《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代表:《咏史诗》八首,集成建安风骨。抒写怀抱,风格刚健,感情深沉,钟嵘称“五言之警策”。有《左太冲集》。 9、玄言诗:东晋时期在玄学思想影响下所流行的“寄言上德,托意玄珠”的作品,谈论老庄玄理兼及佛理,抽象玄虚,谈乎寡味。代表作家:孙绰、许询。《兰亭集》中所收就是玄言诗。 10、游仙诗:源自《离骚》、《远游》,始于曹植《游仙诗》,以两晋之际郭璞《游仙诗》十四首为代表。游仙诗托游仙之词,抒写愤世嫉俗之意,将老庄思想与道教神仙之说相混合,寄寓仕宦失意、惧祸避世的情绪和苦闷情怀。名为“游仙”,实为咏怀,抒发怀才不遇和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11、山水田园诗: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山水诗的合称(陶谢)。前者表现乡村田园日常生活,后者多流连名山佳水风光。 12、陶渊明:名潜,字渊明,又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刘宋初人,因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代表作:《饮酒》、《归园田居》、《停云》、《《桃花源记并诗》、《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13、谢灵运:刘宋诗人。字灵运,小名客,人称谢客,世袭康乐公,世称谢康乐。第一位山水诗人,开创山水诗派。与谢朓相应称“大谢”。 有《谢康乐集》。 14、元嘉三大家:刘宋元嘉年间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明远,鲍参军)的并称,谢诗富艳精工,颜诗华美典雅,鲍诗雄恣奔放,称“宋初三体”。 15、永明体:南朝齐武帝永明时期形成的诗体,将音律声韵与晋宋以来的对偶之风结合起来,是从诗歌声律角度提出的诗学概念,重“四声八病”之说,促进了五言诗从古体诗向近体诗的发展。代表作家:沈约、谢朓、江淹(江郎才尽),以谢朓(小谢)成就最高。 16、宫体诗:南朝齐梁间以宫廷创作为主体声色享乐,风格清绮靡丽的诗风。因代表人物徐陵、庾信被称为“徐庾体”。徐陵编有《玉台新咏》,是一部只收“艳诗”的诗歌总集,大多为宫体诗。 17、骈文:与散体单行的散文相并列的讲究句式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特征有四:对偶、用典、声律、辞藻。骈文又称骈俪文(讲究对偶)、四六文(四六言句式)。其华美的形式有时阻碍了反映现实的深度。 18、庾信:字子山,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由梁出使西魏被羁留。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杜甫曾用“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来称誉李白)。代表作:《哀江南赋》。有《庾子山集》。 19、吴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所收长江下游以建业(建邺)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南朝民歌,多为女子表达了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痛苦。 20、西曲:《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长江中游以江陵为中心的南朝民歌。多写商妇的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 21、《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清代沈德潜称“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古诗源》),陈祚明称“言情之绝唱”(《采菽堂古诗选》)。(朱自清《荷塘月色》引用“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22、《敇勒歌》:北朝民歌,从鲜卑语译为汉语。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命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 23、《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融文学、地理、史书于一体。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兼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 24、《水经注》:北魏郦道元著。是为汉代桑钦所作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叙述河流两岸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25、志怪小说:即记录神奇异之事的街谈巷议,是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影响,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代表:东晋干宝《搜神记》。《搜神记》对清代纪昀(晓岚)《阅微草堂笔记》、蒲松龄《聊斋志异》影响很大。 26、志人小说: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是在品藻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之下所形成。代表作:刘义庆著、刘孝彪注《世说新语》(鲁迅: “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7、《文赋》:西晋陆机以赋体的形式写的文论作品,围绕文、意、物三者的矛盾展开论述,企图解决“意不称物,言不逮意”这一在创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名句:“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观古今於于臾,抚四海于一瞬”;“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笼天地於形内,挫万物於笔端”;“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28、《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字彦和)所著。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体系严密、“体大而虑周”(清·章学诚《文史通义)的文学理论专著。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美学,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系统论述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继承和革新的关系,初步提出了艺术创作中的形象思维问题,开研究文学形象思维的先河。 29、《诗品》:梁代钟嵘传,中国第一部诗论专著。书中品评自汉至梁的五言诗,分上中下三品,故称《诗品》。上品:曹植、王粲、阮籍、左思、谢灵运;中品:嵇康、陶渊明、鲍照、江淹、沈约。下品:曹操、鲍令晖(鲍照妹妹)。首创“滋味说”。 30、《昭明文选》: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内容涵盖诗歌、辞赋等,我国现存第一部文学总集,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近八百篇。唐代李善注本最有名。 第四章 隋唐五代文学 1、上官体: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总结艺术经验提出“六对”、“八对”之说,在唐诗发展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文章四友:武后时期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3、初唐四杰:太宗至武后时王勃(字子安,《王子安集》)、杨炯(字盈川,《盈川集》)、卢照邻(字升之,《卢升之集》)、骆宾王(任临海丞,《骆临海集》)的并称(“王杨卢骆”)。四人从理论和实践上与“上官体”对立,体现出诗风的转,为结束齐梁文风、开启盛唐之音做出了贡献。(杜甫《论诗绝句六首》:“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4、沈宋:唐初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在沈约、谢眺“永明体”基础上,从原讲求四声发展到辨平仄,从而总结出对偶、平仄规律,形成了完整的律诗,和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律诗、绝句)确立。 5、陈子昂:字伯玉,初唐诗文革新代表。曾任右拾遗,世称陈拾遗。倡导汉魏风骨,反对齐梁绮靡,有“摔琴”等小故事。代表作:《感遇》38首,《登幽州台歌》等。 6、吴中四士: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7、山水田园诗派:盛唐兴起,融陶渊明以来的田园诗和谢灵运以来的山水诗于一体,多写山水风光和田园生活,表现自然之美和闲适心情。以五言诗居多。又称“王孟诗派”。代表:王维(字摩诘)、孟浩然(字浩然)、储光羲、裴迪、常建等。 8、边塞诗派:盛唐兴起,又称“高岑诗派”。其诗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感情,风格慷慨悲壮。代表: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李颀等。 9、高適:字达夫,一字仲武,曾任散骑常侍故称高常侍,封渤海县候世称高渤海。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有《高常侍集》。 10、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 9、王昌龄:字少伯,曾任龙标尉,世称王龙标。被誉为“七绝圣手”。 10、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诗佛、王右丞,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又与韦应物、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11、孟浩然:字浩然,田园隐逸诗人、山水行旅诗人,与王维并称“王孟”。 10、李杜:李白和杜甫。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谪仙人”、“诗仙”,浪漫主义诗风代表,有《李太白集》。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诗史”、“诗圣”,曾任工部员外郎故称杜工部,曾任左拾遗故称杜拾遗。有《杜工部集》。 11、“诗史”、“诗圣”:“诗史”评价杜甫诗描绘广阔社会画卷,具有史的认识价值。“诗圣”评价其崇高人格、心系家国天下。杜诗被称为古典诗歌尤其是律诗艺术的“集大成”者。 12、“沉郁顿挫”:杜甫诗歌最具有特征性的艺术风格。“沉郁”: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顿挫”,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13、大历十才子:中唐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林暗草惊风”),多擅五律。 14、“五言长城”:中唐刘长卿擅长五律,风格含蓄温和,清雅洗炼,自称“五言长城”。(《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5、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与柳宗元并称“韦柳”。有《韦苏州集》。 16、韩愈:字退之,郡望昌黎(韩昌黎),世称韩吏部、韩文公。古文上:因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后代称有“文章巨公”、“百代文宗”,苏轼称“文起八代(东汉、西晋、东晋、宋、齐、梁、陈、隋)之衰,道(儒家)济天下之溺(佛教、道教)”。诗歌上:形成“韩孟诗派”。文学理论上: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不平则鸣等理论。有《韩昌黎集》 17、韩孟诗派:韩愈、孟郊(字东野)的合称,时有“孟诗韩笔”之誉,包括贾岛(字阆仙)、李贺、卢仝等。主张“不平则鸣”,苦吟以抒愤,尚奇险怪异,形成奇崛硬险的风格力矫大历诗风的平弱纤巧。孟郊贾岛合称“郊寒岛瘦”,形容其悲凉苦吟之风格。 18、以文为诗:韩愈创作的诗歌写作倾向和美学追求。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打破诗歌圆转流利、和谐对称的特点,融叙述、议论为一体。对宋代诗人影响极为深远。 19、新乐府运动: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用创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元结、顾况、李绅继承,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新乐府“即事名篇”,反映民瘼,讽谕时事。白居易正式标举“新乐府”之名。张籍、王建之新乐府合称“张王乐府”。 20元白:元稹、白居易的并称。新乐府运动倡导者,宋代严羽《沧浪诗话》称其诗体为“元白体”、“元和体”。元稹,字微之。除诗歌外,还有传奇小说《莺莺传》(《西厢记》前身),有《元氏长庆集》。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1、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在在古文运动、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小石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愚溪诗序》等)上成就杰出。有《河东先生集》。 22、刘禹锡:字梦得,有“诗豪”之称。与柳宗元并称“刘柳”,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中唐“三杰”。其民歌风姿的《竹枝词》、《杨柳枝词》和咏史怀古诗为中唐杰构。有《刘宾客集》。 23、长吉体:李贺,字长吉,其诗色彩浓丽、想象奇诡、情调幽冷、构思独特,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24、韦柳:韦应物(韦苏州)、柳宗元的合称,二人皆长于山水田园诗,诗风淡远。“王孟韦柳”也是从山水田园诗角度的并称。 25、小李杜:晚唐李商隐、杜牧的合称。 26、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一生卷入“牛李党争”政治旋涡而困顿不得志。擅长诗歌、骈文(“樊南四六”),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爱情诗和无题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有《李义山诗集》。无题诗: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 27、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世称“杜樊川”, 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尤以咏史诗成就最高,风格英发俊爽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 28、古文运动:由韩柳为主导、有“韩门弟子”参加的,以“文以载道”相号召,以古文反对骈文的一场运动。是一次有目的、有理论主张、有广泛参与者并且有深远影响的文学革新。古文:司马迁指先秦文字,韩愈指上继先秦两汉、奇句单行的文字,是相对于盛行于六朝、在唐代仍占据主导地位的骈体文而言。古文运动扭转了六朝至唐初骈文统治文坛的局面,在散文的思想与艺术发展上也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29、唐传奇:唐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通称,因内容多传述奇闻异事,故称。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传奇”一词肇始于元稹《莺莺传》的原始篇名,晚唐裴铏又将自己的短篇小说集命名为《传奇》,但传奇正式作为唐代小说的通名,是宋代以后的事。唐传奇是文人有意识创作小说的开始。它在六朝志怪基础上发展起来,标志着古代文言短篇小说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代表:元稹《莺莺传》,蒋防《霍小玉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李朝威《柳毅传》,杜光庭《虬髯客传》。宋人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在明清,则指南戏。 30、晚唐小品文:晚唐讽刺性文学作品的典范,代表作家:皮日休、陆龟蒙(天随子,与皮日休并称“皮陆”)、聂夷中、杜荀鹤、罗隐等,被鲁迅誉为“一榻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 31、词:晚唐五代兴起的一种合乐而歌的新诗体,起初称“曲子”、“曲子词”。又名诗余、乐府、乐章、长短句等。 32、花间词:五代后蜀赵崇祚将晚唐五代词人温庭筠、韦庄等辑为《花间集》,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选集。花间派尊温庭筠为鼻祖,多写闺阁情事,情致缠绵,辞藻富丽。奠定词以婉约为正宗。 33、温韦:花间词人温庭筠和韦庄。温庭筠,字飞卿,与李商隐并称“温李”,花间词鼻祖,婉约词奠基人,作品入收《花间词》、《金奁集》。韦庄,字端己,其乐府长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一说《陌上桑》)并称“乐府三绝”。作品入收《花间词》、《浣花词》。温词浓艳,韦词清丽。 34、南唐词人:五代南唐地区出现的词人群体,重视以词言志,偏重抒写情怀,拓宽了词的内容和意境。词风清丽淡雅、擅长白描。代表词人有中主李璟、后主李煜(字重光,《南唐二主词》)、宰相冯延巳(字正中,《阳春集》)。 第五章 宋辽金文学 1、西昆体:由《西昆酬唱集》而得名,全部为近体律诗,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内容主要是宴饮、咏物、咏史、情爱、酬答等,追求用典精深、属对工整,下字丽艳,标榜学习李商隐。 2、范仲淹,字希文,“庆历新政”主导者,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3、二晏、大小晏:晏殊、晏几道父子。晏殊,字同叔,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有《珠玉词》。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有《小山词》。 4、柳永:原名三变,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称柳七,曾任屯田员外郎故称柳屯田。婉约词代表人物,第一个大力创制慢词的词人。有《乐章集》。 5、欧阳修:江西永丰人。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以“庐陵欧阳修”自称,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参与“庆历新政”,继承发展唐代韩柳的古文运动,最终取得胜利。在诗歌、词、辞赋、古文、骈文、学术上均有很高成就,有《欧阳文忠公集》。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编纂《五代史记》(《新五代史》)。《六一诗话》是中国第一部“诗话”作品,《集古录》是今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6、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并成为文坛领袖,奖掖提携王安石、曾巩和三苏,形成浩大声势,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古文领域的革新也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讲“气格”,出现“以文为诗”现象,开创一代诗风。 7、王安石: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谥文,世称王文公;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有《王临川集》。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重大变化,远离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形式上以绝句为主,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称“半山体”。 8、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有《梦溪笔谈》,被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英国李约瑟语)。 9、“三苏”:四川眉州眉山人,被称为“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字明允,号老泉,有《嘉祐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时追谥文忠,故也有称苏文忠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苏辙:字子由,自号颍滨遗老,南宋时追谥文定。有《栾城集》。 10、曾巩:江西南丰人,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谥文定。有《元丰类稿》。 11、黄庭坚:江西分宁人。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南宋时追谥文节。诗与苏轼并称“苏黄”,书法并称“苏黄米蔡”,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一。有《山谷词》。 12、“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字无咎)和张耒(字文潜) 13、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有《淮海居士长短句》。 14、江西派:宋代以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效法对象(“一祖三宗”)的诗派。崇尚黄庭坚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历”之说。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即对前人的作品加工改造,一是不改变前人作品的意思,但用新的语言来表达;一是袭用前人的语言,但表达的是新的意思。 15、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曾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故称“大晟词人”。在婉约词中被尊为“正宗”,旧称“词家之冠”、“词中老杜”。有《片玉集》。 16、贺铸: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其词兼有豪放、婉约二派之长。 17、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与夫赵明诚致力于书画金石搜集整理,有《金石录后序》。词集为《漱玉词》,人称“婉约词宗”。清人将其与李后主并提:“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其《词论》为词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词的文章,提出词“别是一家”观念,力图将词从“小道”中提升出来,和诗歌相并列。 18、“诗庄词媚”: 对诗词总体特征概括。首先在题材内容上,诗多表达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词多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其次在风格上,诗歌风格多样,而词多艳情柔婉。最后是语言上,词的语言相比于诗显得更精美典雅、轻灵细巧、纤柔香艳。前人还有“诗庄词媚曲谐”之说:诗庄严深沉,词婉约柔媚,曲俚俗诙谐。 19、岳飞:字鹏举,与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谥武穆。代表作:《满江红》《小重山》等。 20、中兴四大家:又称“南宋四大家”: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是宋诗第二个繁荣期。 21、杨万里:江西吉州人,号诚斋,世称“诚斋先生”。诗歌多写自然景物,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号为“诚斋体”。有《诚斋集》。 22、范成大:晚号石湖居士。诗风平易浅显、清新妩媚。有《石湖集》。 23、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被誉为“小李白”。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放翁词》。《老学庵笔记》、《南唐书》。绝笔诗为《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2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是现存词作数量最多的词人。政论有《美芹十论》、《九议》。其词称“稼轩体”,继苏轼之后极大开拓词境,达到“横绝六合,扫空万古”的境界,在宋代词坛别开生面,既慷慨豪放又温婉妩媚而以豪放悲壮为主导风格。 25、苏辛词派:北宋苏轼首开宋词豪放之风,南宋辛弃疾发扬光大,与当时渴望恢复的国势民情相适应,上接北宋末贺铸、南渡初的张元幹、张孝祥(南渡初期词坛双璧,张孝祥为科举状元),下启辛派词人,形成悲凉感愤的苏辛词派。 26、辛派词人:南宋受辛弃疾影响而形成的诗词流派,主要有陈亮(科举状元)、刘过、刘克庄、刘辰翁(“三刘”)等。他们继承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但不如辛词蕴藉。 27、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宋代儒学闽派代表、儒学理学集大成者,世尊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程颢、程颐并称“程朱”,与周敦颐(濂溪先生)、二程、张载(横渠先生)并称“濂洛关闽”四大学派。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其中《四书章句集注》为明清钦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标准。 28、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布衣终身。其词以空灵含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出自辛弃疾)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 29、吴文英:号梦窗,其词号“词中李商隐”,形成密丽深幽的风格,有人称为“梦窗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张炎《词源》)。 30、张炎:字叔夏,号玉田,南宋最后一位杰出词人、词论家。有《山中白云词》、《词源》。 31、“永嘉四灵”:是南宋后期浙江永嘉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新凉》:“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赵师秀(号灵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翁卷(字灵舒。《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诗以晚唐贾岛、姚合(“二妙”)为宗,多写山水自然,境界狭窄而清新流丽。 32、严羽:南宋诗论家,世称严沧浪,其《沧浪诗话》创立“妙悟说”。 33、以禅喻诗:始于北宋苏黄,南宋严羽直接以禅境喻诗境,以参禅的“妙悟”比喻对诗歌本质的领会。严羽认为诗的本质也是不可言传的,只能依“妙悟”而得,引出后人“诗禅等一”之论。 34、江湖诗派:稍晚于四灵并受四灵影响的一个诗派,因作品多收入《江湖集》而得名。作者多为落第文人、江湖清客。诗风不一,代表有刘克庄、戴复古等。 35、刘克庄:字潜夫,号后村,世称后村先生。 36、文天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故称文文山。封信国公,故称文信公。科举状元。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7、遗民诗人:南宋末汪元量、谢翱、郑思肖等不仕新朝的遗民群体,其中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遗民亡国失根、坚守气节。 38、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金末元初人,为金元时期文坛盟主,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诗歌批评史上地位显著。有《遗山集》、《中州集》。 39、诗话:宋代兴起的新的诗歌批评形式,最早为欧阳修《六一诗话》。诗话内容大体包括记事、考证和文学批评等。南宋后期严羽《沧浪诗话》是最具代表性的宋代诗话。 40、词话:① 评论词、词人、词派以及有关词的本事和考订的著述。著名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等。②盛行于元明时期的说唱艺术形式。 41、说话、话本:宋代城市大众娱乐场所“瓦肆”中讲故事、说笑话的表演艺术。说话人说话的底本即话本,包括讲史和小说两大类。话本小说是继六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代传奇小说而来的第三种古代小说形态,并开启明代的拟话本小说风气。 第六章 元代文学 1、诸宫调:宋金元时期的一种讲唱文学,是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为代表。 2、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3、元散曲:元代称散曲为乐府或词,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的曲子,又叫“叶儿”;套数又称套曲,由两支以上同宫调曲牌的曲子联缀而成,一韵到底,结尾有“煞调”或“尾声”。散曲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文而不文,俗而不俗”是其特点,是元代出现的新诗体。 4、元杂剧:又称北杂剧,以宋杂剧和金诸宫调、院本为基础,融音乐、说唱、舞蹈等于一体的戏曲艺术。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四折也就是四大套曲子,可用四种不同的宫调。楔子篇幅较短,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也可放在折与折之间起过渡承接作用。元杂剧中男主角称末,女主角称旦,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分旦本、末本。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人只能说白。 5、元曲四大家:周德清《中原音韵》将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和马致远并列为“关郑白马”。 6、关汉卿: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叟。代表作:《窦娥冤》(《感天动地窦娥冤》)、《单刀会》。被誉“曲家圣人”、“东方的莎士比亚”。 7、马致远:号东篱,代表作:杂剧《汉宫秋》(《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散曲《东篱乐府》(《天净沙·秋思》)。 8、郑光祖: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代表作:《倩女离魂》(《迷青琐倩女离魂)。 9、白朴:字太素,号兰谷。代表作:《梧桐雨》(《唐明皇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裴少俊墙头马上》)。 10、王实甫:明代贾仲明增补钟嗣成《录鬼簿》称:“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继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之后形成“王西厢”,即《崔莺莺待月西厢记》。金圣叹评为“天下第六才子书”。创新:①体制突破: 5本21折5楔子;②演唱突破:打破旦或末一唱到底惯例,出现旦、末交替演唱,甚至出现配角也演唱(红娘);③风格意境突破:曲词华艳优美,富于诗的意境,打破了元杂剧俚俗滑稽的风貌,曹雪芹借林黛玉之口称赞它“曲词警人,余香满口”。④主题突破:突破封建伦理道德束缚,提出“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大胆主张。 11、南戏:又称南曲戏文,原来流行于江浙,融合大曲、诸宫调、元杂剧等形式。元统一使南北文化交流,逐步成为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内容多以家庭为主,曲调轻柔婉转,从音乐到戏文都比较自由。 12、高明:元末明初作家,字则诚。代表作:南戏《琵琶记》。写汉代书生蔡伯喈(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故事,被誉为“传奇之祖”。 13、“荆刘拜杀”:元末明初除《琵琶记》外南戏代表作,并称“四大南戏”、“南戏四大传奇”:《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以《拜月亭》成就最高。 14、章回小说:中国古代长篇小说主要的形式,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章回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看官”“且听下回分解”等字样,可以看出它和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特点:分回标目,分章叙事。章回小说四大类型:历史演义(《三国演义》)、英雄传奇(《水浒传》)、神魔怪异(《西游记》)、世情小说(《红楼梦》)。章回小说每一回合的标题往往是一幅对仗工整、概括强的对联,通俗易懂。 15、《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著,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0年的历史风云。典型艺术手法是“七实三虚”:清代史学家章学诚称其“七分事实,三分虚构”,较好地处理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关系。塑造了“三绝”典型:由清代评论家毛宗岗提出:“奸绝”曹操,“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三国演义》的另一功臣是毛宗岗,其编辑评点有较大的整理贡献。卷首《临江仙》作者为明代杨慎(科举状元)。 16、《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著。第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反抗官府,以及最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而毁灭的故事。 第七章 明代文学 1、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 2、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故称刘青田。封诚意伯。朱元璋称“吾之子房也”。所著《郁离子》为明代寓言作品的典型。 3、徐渭:字文长,号青藤道人、青藤居士。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清代郑板桥自称“青藤门下走狗”。木心先生评其为“英才天纵”。 代表作:杂剧《四声猿》(王骥德《曲律》称为“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 4、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牡丹亭》(《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牡丹亭》为代表(汤显祖:“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与《西厢记》《窦娥冤》《长生殿》(一说《桃花扇》)并称“中国四大古典戏剧”。赵景深《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提出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五个相同点:一是生卒年几乎相同(前者1550—1616年,后者1564—1616年),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徐朔方《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则指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时代相同,但具体的戏剧创作传统不同,前者依谱按律填写诗句曲词,后者则以话剧的开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笔,所以汤的创作难度更大,并指出汤生活的明朝封建社会,比起莎士比亚的伊丽莎白时代而言,要封闭落后得多,故而塑造《牡丹亭》杜丽娘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形象,更是难能可贵。 5、《西游记》:吴承恩著。吴承恩,号淮海浪士、射阳山人。 6、拟话本:明代润色加工宋元话本小说时,有意识地模仿其样式而独立创作的新的白话短篇小说。称为“拟话本”。代表:“三言”、“二拍”。 7、“三言二拍”:明代模仿宋代话本小说而编辑、创作的五本白话小说集,称为拟话本。“三言”:冯梦龙编《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冯梦龙: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前周柱史等。苏州人,兄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二拍”:凌濛初编《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凌濛初: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人。明代抱瓮老人鉴于“三言”“二拍”卷帙浩繁,乃遴选四十篇编为《今古奇观》。 8、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弇州山人,太仓人。与李攀龙、徐中行、梁有誉、宗臣、谢榛、吴国伦合称“后七子”。李攀龙死后,王世贞主盟文坛二十年,有诗话《艺苑卮言》。 9、“唐宋派”: 嘉靖年间的散文流派,代表人物: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反对以文采取代“道统”,主张“文道合一”。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张,认为不一定“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而唐宋散文更值得效法,故称“唐宋派”。 10、茅坤:号鹿门,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对“唐宋八大家”称号的形成有重要作用。 11、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昆山人。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并称为“嘉靖三大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明文第一”,有《震川集》。 12、李贽:名贽,号卓吾,思想家、文学家。李贽深受“阳明学”支流“泰州学派”影响,以“异端”自居,贬斥程朱理学为伪道学,提出不能“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诗文多抨击前后七子复古主张,认为《西厢记》、《水浒传》是“古今至文”。提倡“童心”说,即赤子之心,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因此文学必须真实坦率地表露真实情感欲望;使文学存真去假,就必须割断与道学的联系。其思想对“公安三袁”等影响深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13、公安派:代表:湖北公安人袁宗道、袁宏道(字中郎)、袁中道三兄弟,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受李贽“童心说”影响,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袁宏道《叙小修诗》),开启明清文学“性灵”说(正式提出“性灵说”系统主张为清代袁枚)。 14、竟陵派:由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代表,主张抒写“性灵”,但和“公安派”通俗浅易的诗风相反,他们倡导幽深孤峭的风格。 15、张岱:字宗子,号陶庵,绍兴人,晚明小品大家。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等。 16、“小品”:原为佛教中称大部佛经的简略译本为“小品”,明代后期指随笔散文,以区别于关乎国家政典、理学精义的“高文大册”。小品文是灵活便利、抒发真情的新体散文,多为尺牍(书信)、游记、杂记、随笔、日记、传记、序跋等。 17、张溥:字天如,号西铭,太仓人。有“七录七焚”的苦读佳话,斋号“七录”。与同乡张采并称“娄东二张”。结应社、复社,评议时政,是东林党之后续。有《七录斋集》。 18、陈子龙:松江华亭(今上海)人,明末抗清烈士、诗文名家,被称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明代第一词人”。曾主编《皇明经世文编》,编订徐光启《农政全书》。 19、夏完淳:明末抗清烈士、著名诗人,就义时年仅十七。有《南冠草》等。(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战俘,也称“楚囚”。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20、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 21、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梨洲老人,世称梨洲先生,绍兴人。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并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明末清初五大家”,与李颙、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后人誉为“中国思想启蒙之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原君》一篇,继承《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进一步推究君主专制本原,激烈鞭挞其荼毒生民的罪恶。著作有:《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明文海》等。 22、王夫之:湖南人。字而农,号姜斋,思想家、哲学家,与屈原、周敦颐等是湖湘文化精神的代表,被视为与黑格尔并称的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世称船山先生。一生主张经世致用之学。著作有:《读通鉴论》、《宋论》《姜斋诗话》。 23、顾炎武:昆山人,世称亭林先生。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音韵学家。倡导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新治学方法,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著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等。 24、侯方域:字朝宗,复社领袖,与陈贞慧、方以智、冒辟疆并称明末“四公子”。 清初孔尚任《桃花扇》即写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故事。有《壮悔堂文集》。 第八章 清代文学 1、钱谦益:常熟人,号牧斋,世称虞山先生。清初诗坛盟主。曾为明末东林党领袖之一,后降清。与秦淮名妓柳如是故事常被提及(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著作有:《初学集》、《投笔集》等。 2、吴伟业:号梅村,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长于七言歌行,人称“梅村体”。代表作:《圆圆曲》。 3、王士祯:原名士禛,号阮亭、渔洋山人。与朱彝尊并称“南朱北王”,康熙时继钱谦益主盟诗坛。论诗主“神韵说”,推崇“王孟韦柳”。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等。 4、“神韵说”:出自南齐谢赫《古画品录》:“气韵,生动是也。”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提出“韵外之致。王士祯发扬光大之,倡导以禅入诗、冲淡蕴藉。 5、朱彝尊:字锡鬯(chàng),号竹垞。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词为“浙派”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 6、“南洪北孔”:洪昇,杭州人,代表作:剧本《长生殿》。孔尚任,山东曲阜人,代表作:剧本《桃花扇》。 7、李渔:号笠翁,戏曲理论家。后世誉为“中国戏曲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代表作:《笠翁十种曲》、《闲情偶寄》(戏曲理论专著)等。 8、沈德潜:号归愚,论诗主“格调”说,即所谓“温柔敦厚”的诗教,使诗歌为封建统治服务。编著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 9、翁方纲:论诗创“肌理说”, 是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的修正。强调学问、义理、章法,目的在于使复古诗论重振旗鼓,与袁枚的“性灵说”相抗衡。 10、纪昀:字晓岚、春帆,晚孤石老人、河间才子,谥文达。乾隆年间学者,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阅微草堂笔记》(文言短篇小说集)。 11、袁枚:字子才,号简斋、仓山居士、随园老人,杭州人。隐居南京小仓山房随园,世称随园先生。袁枚与纪晓岚并称“北纪南袁”。倡导“性灵说”,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江右三大家”。袁枚继承晚明李贽、共安派、唐寅、张岱等以来的主情传统,继承公安派“独抒性灵”口号,全面反对神韵派、格调派、肌理派等。著作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小说)等。 12、纳兰性德: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有:《侧帽集》、《饮水集》。 13、蒲松龄:字留仙、剑臣,号柳泉居士,斋号聊斋,世称聊斋先生,自号“异史氏”。其继承六朝志怪小说而来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被老舍誉为“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落第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溪、芹圃,正白旗包衣,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一说曹頫)遗腹子。祖父曹寅曾奉旨刊刻《全唐诗》。《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红楼梦》抄本评点本为《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主人之批语在红学界称为“脂评”、“脂批”,有脂砚斋批语的抄本被称为“脂本”,为熟悉了解曹雪芹的重要评点家。 15、“四大奇书”:从清代开始,人们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称为“四大奇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四种类型: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和世情小说。后来《红楼梦》替代《金瓶梅》,形成今日所称“四大古典名著”。 16、“桐城派”:清代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古文流派,以方苞、刘大櫆、姚鼐(均为安徽同城人)为代表。倡导涵盖“义理、考据、辞章”的“义法”:“义”即言有物,“法”即言有序,倡导道统与文统相结合。其本质为以程朱理学为思想基础,以为服务清王朝政权为目的,以先秦两汉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为楷模。方苞是创始人。 17、方苞:字灵、凤九,晚号望溪。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代表作:《狱中杂记》、《左忠毅公逸事》。 18、刘大櫆:继方苞之后桐城派中坚。 19、姚鼐: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桐城三祖”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编选《古文辞类纂》。 20、吴敬梓:字文木,晚号文木山人、秦淮寓客。代表作:《儒林外史》。 21、李汝珍:世称北平子。代表作:《镜花缘》。 22、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世称板桥先生。擅画兰竹,创造隶楷参半的“六分半书”。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称“三绝”。 23、“六才子书”:清初金圣叹以《庄子》、《离骚》、《史记》、 《杜工部集》、(“杜诗”)、《水浒传》《西厢记》(王西厢)为“六才子书”,并加评订。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主要成就在于文学点评。 24、毛宗岗:清初文学批评家,是今本《三国演义》最重要的整理者。评点者。 25、龚自珍:字璱(sè)人,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改良主义先驱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作有:《定庵文集》;代表作:《己亥杂诗》组诗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26、魏源:字默深,清代启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批知识分子的代表。主张学术应以“经世致用”为宗旨,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是中国思想从传统转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27、林则徐:福建侯官人。字少穆,晚号俟村老人、七十二峰退叟。政治家、诗人,有“民族英雄”之誉。魏源曾将林则徐幕僚所译之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对晚清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名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8、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外交家、政治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推动“诗界革命”运动。著作有:《人境庐诗草》等。名句:“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29、康有为:号长素、天游化人,世称康南海。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事败出亡。曾担任孔教会会长,是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 30、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有:《饮冰室合集》。 31、谭嗣同:近代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戊戌六君子”。代表作:《仁学》、《狱中题壁》等。 32、严复:福建侯官人。原名又陵,改名复,字几道,近代翻译家、思想家。翻译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中译名《天演论》,胡适称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该书“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论思想震动了思想界。 33、“四大谴责小说”: 1900年以后兴起的小说形态,其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故称“谴责小说”。 李宝嘉(号南亭亭长)《官场现形记》、吴沃尧(号趼人、我佛山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并称“四大谴责小说”。 34、刘鹗:字铁云,号老残,笔名“洪都百炼生”。除小说外,还是中国第一本甲骨著录《铁云藏龟》的编辑者。 35、秋瑾:近代女权、女学志士,号鉴湖女侠。 36、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谥忠悫。于古典诗词曲、小说、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等研究有突出成绩,郭沫若称为“新史学的开山”。其《宋元戏曲考》被称为“戏曲史研究上一部带有总结性的巨著”,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并称古典通俗文学研究的“双璧”。著作有:《红楼梦评论》、《人间词话》。 第二部分 古代文化常识选读 第一章 雅号、并称 【曹七步】【才高八斗】曹植曾七步成诗。谢灵运曾道:“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咏絮才】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雪花而闻名。 【酒仙】“竹林七贤”之刘伶。 【文圣武圣】孔子和关羽。 【七绝圣手】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 【茶仙】【茶圣】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易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狂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子】王昌龄,其七绝写得“深情幽怨,音旨微茫”。 【诗佛】王维,字摩诘,取名自《维摩诘经》,本身又好佛教、参禅。 【诗仙】李白,诗歌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诗史】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 【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 【诗鬼】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 【赵倚楼】晚唐赵嘏因其诗中有“寒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而得名。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喻。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 【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此称。 【秦妇吟秀才】韦庄以其乐府长诗《秦妇吟》而得名。 【张三中】【张三影】北宋张先因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句而称“张三中”。又自称得意句为“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故称“张三影”。 【红杏尚书、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北宋宋祁曾任尚书,因词名句有“红杏枝头春意闹”,故称。 【贺梅子】北宋贺铸因其词中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 【山抹微云秦学士】北宋秦观因其词中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而闻名。 【梅妻鹤子】宋处士林逋,谥和靖(林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妻,无子息,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为写梅名句。 两司马: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散文家司马迁,后人有“文章西汉两司马”之称。 班马:也叫“马班”,汉代历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 班张:东汉班固和张衡,二人都擅长辞赋,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 “乐府双璧”指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辞》。 “乐府三绝”: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一说《陌上桑》)、晚唐韦庄《秦妇吟》。 三曹:汉魏间曹操与子曹丕、曹植。 陶谢:晋末诗人陶渊明和谢灵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以文词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四杰。 王孟:唐诗人王维、孟浩然的并称。 高岑:唐诗人高适、岑参的并称。 李杜:唐诗人李白、杜甫,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韩柳:唐散文家韩愈、柳宗元的并称。 韩孟:唐文学家韩愈、孟郊的并称。 元白:唐诗人元稹、白居易。 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三苏: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子苏轼、苏辙,苏洵称老苏,苏轼称大苏,苏辙称小苏。 苏黄:北宋文学家苏轼、黄庭坚。 苏辛:北宋文学家苏轼、辛弃疾。 周柳:宋词人周邦彦、柳永的并称。 南宋四大家:南宋诗人杨万里、尤袤、范成大、陆游。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 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 三言二拍:“三言”指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写的三个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蒙初编著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三吏三别:唐代杜甫的六首诗。三吏指《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中国小说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中国近代四大谴责小说: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 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 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古代最大的丛书:康熙间官修《四库全书》。按照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分经、史、子、集四大部门收集、编纂并存放图书,故称“四库全书”。经部:收儒家著作。史部:收历史著作。子部:收诸子百家著作。集部:收文学类著作。 童蒙四书(“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岁寒三友: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三甲:始于隋唐科举考试制度,宋代进士殿试后分一甲、二甲、三甲三等级,合称三甲。一甲中的前三名称状元、榜眼、探花。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四书五经”“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金:金银铜铁锡;五味:酸甜苦辣咸。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永字八法”:“永”字具有汉字最基本的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古代学校:庠、序、太学等,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科举考试:乡试(省级考试,考中为举人)、会试(国家级考试,考中为贡士,即进士)、殿试(进士分等定级授官考试)三级。连登三甲(连中三元、三元及第):解元(乡试举人头名)、会元(贡士、进士头名)、状元(进士殿试一甲头名)。 第二章 各类称谓 【诗句与人】 ①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 ②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 ③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 ④ 已知天下三分鼎,犹竭人谋就出师。——诸葛亮 ⑤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司马迁 ⑥ 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 ⑦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 ⑧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欧阳修 ⑨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 ⑩ 世上苍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杜甫 (11)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文天祥 (12)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汩罗江上万古悲风。——屈原 (13)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范仲淹 (14)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李清照 【美称与文】 ①《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②《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雪芹语) ③《梦溪笔谈》: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英·李约瑟) ④龙争虎斗:《三国演义》 ⑤帝王的镜子:《资治通鉴》 ⑥隽永的说辞:《战国策》 ⑦不朽的战争艺术:《孙子兵法》 【代指称谓】 1、 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 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 同窗:同学 6、 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汗青:史册 12、伉俪:夫妻 13、白丁、布衣:百姓 14、伛偻、黄发:老人 15、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关系称谓】 贫贱之交:贱而地位低下的时结交的朋友。 金兰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 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忘年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 竹马之交:从小一块长大的异性朋友。 布衣之交:以平民身份的相交往的朋友。 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年龄称谓】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比喻人还未成年,未成年的少年时代称为“豆蔻年华”。) 弱冠:20岁。而立:30岁。不惑:40岁。知天命:50岁。花甲(耳顺):60岁。古稀:70岁。耄耋:80岁、90岁。期颐:100岁。 【称人方式】 【直称姓名】(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门生、后学所加称“私谥”,如陶渊明称陶靖节、靖节先生;大多数是朝廷正式赐予: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王翱为王忠肃公,左光斗为左忠毅公,史可法为史忠烈公,林则徐为林文忠公。而称奸臣秦桧为缪丑则是一种“恶谥”。 【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如南宋诗人杨万里的斋名为诚斋,人们称其为杨诚斋;姚鼐因斋名为惜抱轩而被称为姚惜抱、惜抱先生。再如称蒲松龄为聊斋先生,梁启超为饮冰室主人,谭嗣同为谭壮飞(其斋名为壮飞楼)。 【称籍贯】如唐代诗人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张九龄是曲江人,故而人称张曲江;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永济)人,故而人称柳河东;北宋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明代戏曲家汤显祖被称为汤临川(江西临川人);清初学者顾炎武是江苏昆山亭林镇人,被称为顾亭林;康有为是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被称为袁项城(河南项城人)。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下联“常熟”即指出生江苏常熟的翁同龢。 【称郡望】韩愈虽系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但因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再如苏轼本是四川眉州人,可他有时自己戏称“赵郡苏轼”、“苏赵郡”,就因为苏氏是赵郡的望族。 【称官名】如“孙讨虏聪明仁惠”,“孙讨虏”即孙权,因他曾被授讨虏将军的官职,故称。《梅花岭记》有“经略从北来”、“谓颜太师以兵解,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句,“经略”是洪承畴的官职,“太师”是颜真卿官职“太子太师”的省称,“少保”则是文天祥的官职。《与妻书》:“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司马”指白居易,曾任江州司马。把官名用作人的称谓在古代相当普遍,如称贾谊为贾太傅;“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嵇康曾拜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军将军,至今人们还称其王右军;王维曾任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杜甫曾任左拾遗,故而被称为杜拾遗,又因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刘禹锡曾任太子宾客,被称为刘宾客;柳永曾任屯田员外郎,被称为柳屯田;苏轼曾任端明殿翰林学士,被称为苏学士。 【称爵名】司马光《训俭示康》“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寇准爵号莱国公,莱公是省称。王安石封荆国公,称王荆公。 【称官地】指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如《赤壁之战》:“豫州今欲何至?”因刘备曾任豫州刺史,故以官地称之。再如贾谊曾贬为长沙王太傅,世称贾长沙;“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任北海相,世称孔北海;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世称陶彭泽;骆宾王曾任临海县丞,世称骆临海;岑参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韦应物曾任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贾岛曾任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的诗集就叫《长江集》。 【谦称】(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2)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寡人、不禄等。 【官职升降】 1、 迁:调职、调动,一般指升官;左迁则为降职调动。 2、 谪:降职并远调。 3、 拜:授给官职。 4、 授:授予官职。 5、 擢:选拔,提拔。 6、 除:免去旧职而任新职。 7、 罢:罢免、停职。 8、 免:免除官职。 9、 黜:废黜,贬退,也用于剥夺王位或太子的继承权。 【地理称谓】 【中国】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泛指中原地区。司马光《赤壁之战》:“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陆游诗云:“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过秦论》“序八州而朝同列”,秦居雍州,加上八州即九州。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出师表》:“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司马光《赤壁之战》:“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 【四海】参见“海内”条。指天下、全国。如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赤壁之战》:“遂破荆州,威震四海。”《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五人墓碑记》:“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如《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然后以六合为家,骰函为宫”。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过秦论》:“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殽之战》:“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再如《祭妹文》“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右】即江西,长江以北地区。 【江南】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淮左】淮水东面。《扬州慢》“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先秦均以崤山为标准,崤山以东即与秦国对峙的诸侯六国,所谓“山东六国”。《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想念自己亲人,在“华山之东”。 【关东】先秦指函谷关,《鸿门宴》:“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先秦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采草药》:“朔漠则桃李夏荣。”《木兰诗》:“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朔气指北方的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仍旧迎着朔风回来”,指北风。 【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地区。《过秦论》“南取百越之地”,《采草药》“诸越则桃李冬实”。 【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左忠毅公逸事》:“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 【三辅】西汉时本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后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张衡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记王忠肃公翱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隋唐以后简称“辅”。 【畿辅】京畿、三辅的合称。 【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三位降将,故得名。《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