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武汉市武昌区徐家棚街长江边的“四美塘公园”周边高楼林立) 城市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人类不断繁衍进化的历史。武汉的发展史起源于3500年前的黄陂区盘龙城遗址被发现的历史基础上,武汉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汉三镇的汉口、汉阳与武昌三地的建城史也都在1500年以上。今天我们要说的主题是现代武汉以姓氏命名的城市内比较知名的地名,它们分别是吴家山、钟家村、周家大湾、集家嘴、徐家棚、唐家墩、谌家矶、王家湾。因为这些地名不仅仅是它们历史的个体存在,而是武汉城市进行个体整合发展的核心存在,我们可以从这些地名中清理出一条武汉城市发展进程的脉络线。 (上图:武汉市汉阳区闹市中心的钟家村地铁站,这里是武汉地铁4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站) 汉阳钟家村地名来源于著名的“琴台觅知音故事”主人公之一钟子期,相传他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拿板斧的樵夫。钟子期与大夫俞伯牙因爱琴并且志趣相投结为知音而留下了千古绝唱。而钟子期隐居过的村子,人们习惯叫作钟家村,所以该地的“钟家村”便流传至今。 东西湖区政府驻地的吴家山地名因吴姓人家世代居住于此而取名吴家山吴家山有“壶盖山”、道冠山、祁家山三山相连,而整体统称为吴家山。 (上图:武汉市硚口区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集家嘴,这里是老汉正街的船码头) 集家嘴原名为“接驾嘴”,1552年明世子朱厚燠从钟祥出发, 经此赴北京继承皇位,因此后人把皇帝经过 的这个渡口称为“接驾嘴”,后来因这里码头多作转运粮食之用,有集姓人家用船摆渡迎客送往,就改称 “集家嘴”了。 唐家墩是武汉市江汉区的一个街道名,这个地方原为汉江洪水冲击后留下的沼泽地,后唐姓居民在沼泽的“墩”上建房居住而得名。“墩”意即土堆。原为一个唐姓村庄,后来竟然发展成一个唐家墩街道了。 (上图:这是武汉市汉阳区曾经的乡村菜地王家湾,现在已经变成了汉阳区的新的城市商业与交通中心) 谌家矶位于武汉市江岸区东北部,现为该区的一个街道名。它在武汉之所以有名就是它与长江对岸的青山区之间的长江江心有片网红的大沙洲名叫天兴洲。农耕文化时期的长江水边的小高地被称为“矶”,早年有谌姓人家在此捕鱼和生活,就被叫成了谌家矶。 王家湾目前是汉阳区的中心地带,其名称来源王姓人家居住在这里的河湾与湖湾边,这地方地处江汉平原的末端,河湖众多。王家湾因地处武汉西连的交通要道上,目前取代了钟家村成为汉阳区的商业与交通中心。 (上图: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街的码头潭公园一带) 徐家棚这个地名比较土气,但因为它是武汉的轮渡码头与粤汉铁路的终点站而在武汉名气非常大。在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前,粤汉铁路与京汉铁路如果火车过长江需要在此用轮渡将列车车厢来回往返地运送过江。其名称来源传说是清末有10余户徐姓人家的菜农在此筑棚而居而得名。 周家大湾位于武昌的东湖与沙湖之间,号称周家大湾其周姓人家就占了多半了,过去来往于中北路与东湖路的公交车都设有“周家大湾”站,现在为什么不见了,因为这片土地上新建成了著名的“楚河汉街”,周家大湾已经渐渐被人们淡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