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武刮风寨

 春友社xufan 2022-10-18 发布于云南

易武刮风寨
The place Where tribute tea grows


李仙成:易武茶的香气是需要放低心情去体会,他这个过程很快。

为了不受别人观点的影响,我尽量不细致的了解背景资讯。但也知道易武在云南清朝贡茶中的地位,以及世人对它香扬水柔的评价。

在基诺乡洛特村(攸乐山),便察觉有山路可以抵达象明乡(倚邦)。但为了实际便利和行车安全的考量,选择沿国道213和219绕行至它的东侧上山。简化后的路线像一个字母Y或者汉字“丫”。三路交叉,中间交汇点是勐仑镇勐醒小学。由于正对着国道,行车必经过校门,放学时家长们便聚集在公路上接孩子。国道213继续向南通向勐腊县,云南省的最南端,边境的那边是老挝,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从勐醒小学向东的路便是国道219,这里是它的一个新的起点。国道219是一条非常独特的路。早些年,我在新疆和西藏都曾经在这条路上长途跋涉,不同时空里都曾留下深刻的记忆。它在这里再次出现,经历过中断或者别的什么。它继续向东,沿着云南和越南的边境,在群山深谷间默默无闻的逶迤延伸,依然具有另类的特质。总之,G219是我经历过的一条深沉的路,它从克什米尔直到中南半岛,穿越了整个大陆,连接起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连接着东西方文明。

现在倚邦在道路的左边,易武在道路的右边。由于改从南往北行车,于是易武更早出现在行程里。在此之前,这次的行程并没有遇上真正的考验,而交通的噩梦差不多从易武开始。像所有梦魇一样,开始的时候看起来都还不错,夕阳斜照,山路迤逦。进入那扇著名的门之后,便抵达易武镇。

看起来一点也不古老,和任何地方的集镇建筑上并无不同,街边的商铺以茶行为主,在这里古六大茶山的名号高频出现。然而令人沮丧的是整个市镇的道路正在翻修,原有的铺路石全部移去,尚不知道会换成怎样材质的新路面。它正处于新旧更替之中的时段,巨大的扬尘和拥堵的交通令人沮丧。

正值隆冬,此刻是一年中茶叶生意最清淡的时候。入夜街头灯光昏暗,行人寥寥,餐馆冷清。我其实该感到侥幸,按照云南的效率,明年春茶上市之前,这些道路一定不会修好,那时才糟。

走遍市镇,没有发现可以坐下的饭馆,我们在路边各吃了一份快餐。饭菜已经凉了。吃了一半,同伴放下筷子,先行消失。后在附近菜市场一家亮着灯的卤菜店里发现了他。有个老人在摊位之间的通道里,一圈一圈的慢跑。

我们住在同庆号茶庄的客栈里。是新的同庆号。路窄,车难开进去,停在茶厂里面,可以一睹制茶车间的风采。由于是淡季,茶庄的两位,不说话和办事的时候,一直躺在茶台的长椅上度日。于是没有交流。

我知道这是一个有功夫的茶庄,继承百年的名号,在景洪东山再起,有拿得出手的好货,行销并不保守,价位也合理,时尚而高级。只是我在易武的现场未必能够察觉得出。

茶庄位于镇政府的背后,同镇上其他百年商号一样,蜗居在不起眼的街巷。拎着卤菜回客栈,上坡仰望政府的小楼,电子屏上的红色灯光耀眼极了,光线穿透空气中尚未落下的浮尘,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充满魔幻色彩。

夜里气温低,第二天起来窗玻璃上一片水汽。同庆号旧址,位于今天镇政府对面那条街上,地势起伏,大约是两个相邻的山头,那里也是1845年铺设青石板路的起点。

沿途不起眼的商号,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尚存旧屋。山中日出晚,九点钟还有晨曦,站在易武茶马古道的源头,眼前是山谷中蒸腾的雾霭。

此时无心看风景。这趟若只能去一个地方,我会选择最难到达的那一个。通往那里的三十几公里山路,仿佛是通往文明世界的尽头。而这个终点,就是刮风寨。

做了适当的应对,崎岖不是困难。可是凿山开出来的路,路宽基本在最低限度。一侧是岩壁,一侧是悬崖,遇上会车就要命了。靠外侧开车的,几乎是在刀刃上驾驶。外人初来乍到,胆战心惊。本地人为了生活,别无选择。

最险峻的一段,数十米长,正在施工,用混凝土加宽加固路面。于是就地停车,等待放行。抬头看见远山之巅有白云萦绕。低头看见悬崖之下,溪流之畔,是刚刚经过的检查站。它设立的初衷是防止寨外的茶叶私运进来,而出寨的茶叶也必须有一纸文书方能放行。

检查站设在此处,不代表离寨子近了,仅说明在到达寨子之前,这里是唯一一处空地,可以设置路障和搭起帐篷。

进入刮风寨,约一百户人家。照例要步行走遍每一个角落,通常意味着来回穿行数次。村口有一座桥,村里有商店,可以买到蔬菜,还有一家客栈。寨中的男性常戴一顶黑边玫红色的毡帽,属瑶族传统服饰。

寨子位于河谷,四面环山。东边的山脊即是边境线。往南沿着若隐若现的河床有一条继续向南的道路。西边是河流,有一条小路通往步力不可及的山谷。北侧山腰有一条环山土路,高处有一所可俯瞰河谷的独立住宅。

山脊上成片的茶园,树龄有十年,枝干不粗壮,叶片健硕有力,向阳坡的叶片有的会带红边,应是日照充足,叶绿素含量少。这是村民口中的小树茶。

本想拜访位于山腰独居的人家,久叩柴扉门不开。之后,下山寻到另一户人家,庭院大门敞开,久坐也不见主人归来。就这样,度过了当日的时光。

当晚在龙山的河谷里露营。第二天清晨从帐篷里爬出来时,想起听了一夜的雨,竟然只是山中的露珠,滴落在帐篷上。

天蒙蒙亮,整个河谷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此时色温很高,拍出来的照片具有明显的蓝色调。

帐篷搭在农田边,低于路面,有一座简易的木棚。我光着脚,走在土地上。在木棚的高处找到了鞋子。然后烧水,泡茶。一边望着眼前无边际的农田。此时阳光乍现,雾气随之蒸腾,整个过程很快,不消片刻,地表的湿气和露珠都化作无数青烟。当日光灿烂,大地又恢复了它本来的面目,以及干燥。

可以想象河谷里这些一望无际的农田,都曾经是河床。沧海可以变成桑田。当地政府在12年前的12个月里花了464亿8690万元改造这片土地,新增250公顷耕地。口说无凭,现场有一块石碑铭刻着这一事迹。但我怀疑刻碑的工匠汉语不好,多刻了一个“万”。

听到从路上下来几辆摩托车的声音。我担心车是否挡了他们通行。说不碍事,就地下了车,步行穿过农田。并邀约去他们干活的地方玩。我知道了他们是谁,是昨天傍晚在远处农田里唱歌的那些人。他们木棚的屋顶隐约可见。

龙山河谷在刮风寨的南边,这里几乎没有人家。顺着土路继续向东,25公里外是乌德县城 (Yot Ou District),老挝。不禁又想起了摩托车。和布尔玛寻找龙珠时的万能胶囊。

没有再回到寨子里去寻茶。就地遇见一位老妇,穿着传统服饰,在老宅前做针线活。老人不懂汉话,不能交流。但极为端庄得体,令人心生敬意。

我们进了厅堂,在茶台前坐下。茶具精致整洁。一旁小桌上笔墨纸砚齐备,有一册手抄本的古书,文字并不全与汉字同。我不能顺利阅读。

片刻之后,室外传来摩托车的声音,他是老妇人之子,李仙成。

以茶为媒。可交朋友。

年轻的李仙成曾走出大山,去了景洪。万里归来年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他最后还是返回大山,继承家业,在易武镇上开茶庄。自家的茶园,有些年份只做春茶,有三种,茶王树古茶园出产的古茶,老宅屋后这片茶地出产的大树茶,和周围路边的小树茶。价格相差数十倍。

桌上那本是父亲的书,过于老旧,恐失传,近来重新抄写整理。家中兄弟,已无从事此道者。我明白,他父亲是族人里“能斋肃事神明者”。在如今这个时代,是很容易失传的。

十一

离开刮风寨数周后的一个夜晚。我和李仙成在微信里聊茶,和人生。一个人在大理苍山下的民宅,一个人在易武老街上的茶庄。

我说他家乡的茶,香气只在初泡时溢出,过期不候,需捕捉有方。他说:易武茶的香气是需要放低心情去体会,他这个过程很快。

四百年前,古人云:“饮茶以客少为贵。”“独啜为神。”自问是喜欢喝茶选择独处?还是因为独处而喜欢喝茶。

想想我还是喜欢独处。

(to be continued…)

.

.

.

.

.

.

[易武镇]著名的门

[易武镇]拥挤的街道

[易武镇]政府的夜光

[易武镇]1845年的青石路

[刮风寨]山路逼仄

[刮风寨]关于茶叶的检查站

[刮风寨]紫叶

[刮风寨]

[刮风寨]村民小组

[刮风寨]茶叶初制所

[龙山河谷]露营地

[龙山河谷]野炊

[龙山河谷]山中雾霭

[龙山河谷]日边人远

[龙山河谷]荒芜的茶舍

[龙山河谷]顶级茶王树

[龙山河谷]斗茶

易武刮风寨大树茶(2020年春)

品质:★★★★★

叶形:★★★★

香气:★★

汤色:★★★★★

回甘:★★★★

风味:★★★★

  

易武刮风寨小树茶(2020年春)

品质:★★★★

叶形:★★

香气:★★

汤色:★★★★

回甘:★★★

风味:★★★★

Tips:[刮风寨的滋味] 

世上恐怕没有比刮风寨更人迹罕至的村落。就算是独龙江尽头的迪布里,交通设施也比它发达完善,那里还有一排整洁的公厕和可以洗热水澡的森林检查站。人间不会再有超过刮风寨的自然生态。这里生长的每一片茶叶都是天地精华。世间文字,过巧即伪。与其评价它的滋味,不如选择笑而不语。为了交通安全,接下来数年,恐怕自己不会再次踏上那块土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