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荒年饿不死手艺人,90年代令人羡慕的7种老手艺人,如今快消失了

 三农小毛 2022-10-19 发布于北京

导读:荒年饿不死手艺人,90年代令人羡慕的7种老手艺人,如今快消失了

说起传统手艺,在这些年有些确实很吃香。因为愿意干传统手艺的人不多,而能把传统手艺发扬下去的就更少了。

说起农村的传统老手艺,就不得不提起曾经在农村很吃香的手艺人。在当时农村流传着这样一句老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有些地方甚至说“天干三年也饿不死手艺人”,可见手艺人在当时是多么受人欢迎的“职业”。

但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社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很吃香的手艺人,如今好多都已经消失不见了。

今天笔者就和大家来说说上世纪90年代还令人羡慕不已的7种老手艺,如今却快要消失了,你们还记得几种呢?

第一种是修钢笔。

现在一般很少有人使用钢笔了,除非是一些企业家、成功人士会偏爱用钢笔。而在二三十年前,如果谁用一支钢笔,真的不亚于现在有了一辆宝马轿车啊。

钢笔不仅仅是文化人的一种象征,同时它的价格也不便宜。在当时的很多男士衣服,还特意会留一个口子用来装钢笔的。

因为以前的钢笔是稀罕货,价格确实也不便宜,好些人一般买不起。而购买以后也会很珍惜,当钢笔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容易坏,尤其是笔尖掉地上那就麻烦了,因此很多人如果钢笔坏了都会让人去修一修。

别看钢笔很简单,但是修一下的价格也不便宜,贵的也要几元钱哦。可是当时用钢笔的人多,所以修钢笔的人靠这个养家糊口也没有问题的。

第二种:磨剪子、戗菜刀

小时候经常听到有人到村里老吆喝着“磨剪子、戗菜刀”,尤其是在进入冬季农闲,这些手艺人就出来找活干,挣点钱补贴家用。

而所谓的磨剪子、戗菜刀就是把剪刀打磨、修理一下,同时也帮别人磨刀的。在当时像剪刀、菜刀这些每家每户必须要有的,因为菜刀可以切菜,而剪刀是缝补衣物要用到的,尤其是在以前很多妇女都会针线活,自然是少不了剪刀的。

像这些铁器,过去一把的价格也是不便宜的,用久了就不锋利了。购买一把又不划算,所以都是找手艺人来打磨、修补一下。就算是有缺口的,他们也能让它变得像新的一样。

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多数人用旧了就是购买新的了,毕竟价格也不贵,自然老手艺人就没什么生意了,不得不淘汰了。

第三种:绞脸

绞脸也叫绞面,这是一种古老的美容项目了,她们就是用两把线、一盒粉,一支眉钳就可以了,有些是直接在镇上租个店面做生意,有些还会挨家挨户上门去。

其操作看似简单,但是也有技术含量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两个棉线,把人脸部、茎部的细小汗毛给绞掉,然后再把眉毛精修一下,这样不仅会让人看起来脸部更白更有血色,而且摸起来也是富有弹性的。

在当时很多的女性就喜欢去绞脸,尤其是如果谁家里要嫁女儿了,那更是需要招人来家里绞脸,还要给她送一个大红包。但如今很少看到有人绞脸了,在好多地方这种手艺人都已经失传了。

第四种是箍桶匠

不知道在其他的地方有没有这个习俗,就是谁家如果要嫁女儿了,一般都会找箍桶匠重新打造一批新的木桶作为嫁妆,一般不只是有新木桶,还有脸盆、澡盆等。

在以前农村所用的水桶就基本都是木制作的,而制作这些的人也称为“箍桶匠”。在不忙的时候,这些箍桶匠还会挨个村子去吆喝,如果谁家要箍桶子了,就会雇佣他们。

有些如果路途远的,不光是管吃管喝,而且还要提供住宿。像手艺好的箍桶匠,一年都是不愁生意的。

但现在随着不锈钢、塑料制品的出现,木桶在农村也很少人使用了。自然箍桶匠难以靠自己的手艺养家糊口了,所以也就出去打工找出路了。

第五种锯碗匠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他们。在十几岁的时候,笔者还偶尔看到有锯碗匠到村子里来吆喝,有些老人就会把自家摔烂了的花盆、碗、碟、杯子、水缸等,拿出来让锯碗匠重新修补一下。

只要这些被摔烂的瓷器,不是碎得太厉害,把它们收集起来以后,等到锯碗匠来了,他们都能给你修补好。并且修补以后的瓷器不仅不影响使用,甚至有些还会更好看了。

在以前碗碟可珍贵得很,遇到谁家的小孩子不小心打烂了,大人都是舍不得扔掉,都会精心收集起来。就连一块勺子断了也会留着。然而现在如果碗碟烂了,都是直接扔垃圾桶里了。如果修补的话,一个碗都未必能支付锯碗匠的工钱。

第六种弹棉花的

笔者小时候最爱看人家弹棉花了,当时到了冬季不少人家都会雇人来家里弹棉花,从乱成一团的棉花,到做成一床整齐、软和的棉被,他们就像是有魔力一样。

在当时很少有人去市场购买棉被,都是自己种植棉花,然后收割了以后就留着用来作棉被,有些还会制作棉衣、棉裤等。

别看制作一床棉被也就是几十元钱,可是当时制作棉被的人多,好多家庭都需要做,所以弹棉花的还是很吃香,尤其是下半年更是忙不赢。可是现在购买一床也就是几十块钱,而制作的话不仅周期长,成本也要贵很多,也就极少数人还会雇人制作棉被了。

最后一种是石匠。

以前农村建房子多数都会用到石头,像房子的基座、石墩、石梁、石阶、石磨盘、石猪槽等等,都是需要石匠精心打磨出来的。

老话常说“长木匠短铁匠,不长不短是石匠”,说的就是石匠这个手艺活不容易,必须要丈量好尺寸以后,精准的雕刻才行,长了的话会安装不进去,而短了的话就浪费了石料。所以它既考验了耐心,同时对技术要求也高。

现在我家乡虽然也有少量的石匠,但基本都是给人雕刻墓碑了,而且他们年纪都很大了,年轻人都是不愿意干这个活的,说它辛苦,而且工作环境脏。

结束语

在过去像这些手艺人都是很吃香的,到了农闲的时候他们就可以出去找活干。

就算是遇到灾年了,他们也可以靠自己的手艺出去谋生,而且主家不光是会给工钱,还要管吃管喝,所以就有了“荒年饿不死手艺人”的说法。

但如今这些手艺人,即便是90年代还很吃香,现在也渐渐消失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