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有比一家人热热闹闹坐在一起吃饭聊天更幸福的事吗? | 纪录片推荐

 860277 2022-10-19 发布于河南
图片

本期「百部纪录片推荐计划」,特别邀请了演员余芷慧作为纪录片种草官。
图片
在她看来,食物是最好的语言。

在英国人大米看来,家乡美食,奶奶是最好的老师。


   奶奶最懂得   
( Granny knows best )
图片
图片
想要寻找食物的「原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风味哲学」。

图片

对于成长于香港、在大陆留学的英国人大米来说,奶奶的厨房,藏着最平凡却也最难以忘怀的家常美味。

图片

不看不知道,奶奶们的厨房,个个别有洞天。

在山林乡野间,在柴火锅炉边,有中西合璧的豪华款,也有天广地阔的自然风……

图片

图片

这可乐坏了老在餐厅后厨做饭的大米。

做饭场景一直在变。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有趣的一次,是在拖拉机上大显身手。

图片

随遇而安,大米每到一处,用的都是当地食材。

倘若没有太顺手的烹饪工具,那就自己「再创作」。

撒糖粉没有筛子?那就找个罐罐,在盖子上戳几个小洞洞。

图片

而身处五湖四海的奶奶们,还拥有深藏不露的看家本领。

图片

只需一眼,就知道一枚鸭蛋里藏着两颗蛋黄。

图片

只用一把刀,椰子壳咔咔掉。

特制的长筷子轻轻一拨,细密如琴弦的长寿面被得体分开。

图片

《奶奶最懂得》镜头前的奶奶们,大多都是很典型的上世纪妇女。

图片

很小年纪便做饭养家,日复一日操持家务,赋予了她们坚韧与力量,无时无刻不洋溢着乐观向上、怡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图片

面对突然造访的外国人大米,奶奶们用最温暖的餐食作为迎接陌生人的礼物。

图片

她们还毫不吝啬地向大米敞开厨房,也将自家餐桌留出一隅。

图片

带着大米一路寻找食材,恨不得把每一个人都介绍给「洋徒弟」认识。

图片

在大米制作食物的时候,她们也会饶有兴趣地在一旁看着,顺带搭把手。

图片

《奶奶最懂得》第1集,就有大米对于豆腐皮的创新。

奶奶和他一老一少,一个人搅开巧克力粉成液体,另一个看好时机兑入豆奶。两人几乎没有语言,却配合得天衣无缝。

图片

这都是热爱美食的人啊~

而纳西族奶奶唱起当地民谣,旋律始终固定,歌词会随着彼时心境而变化。

图片

她将大米这个外国人,也唱进了歌声里。

图片
在《奶奶最懂得》每一集开篇,大米都会憨憨地笑道:

美食,是我的第一语言。

图片

不过呢,这个外国人更有极其丰富的肢体语言。

高兴时,裂嘴大笑;

图片

图片

看见不打农药的新鲜蔬菜,第一反应是生着咬一口,体验原汁原味(这一举动经常吓坏身边的老人)图片

图片

图片

吃到好吃的,双眼放光不说,浑身上下都散发着喜欢图片

图片

总是用惊奇的目光,看待他所遇到的、经历的、品尝的一切。

图片

而每当奶奶们流露出「你这个笨小子动作太慢,放着我来」的神情,大米便吐吐舌头,背着手、低下头,默默退到一旁看大师如何操作;

图片

老人在喝汤时,大米轻轻取过碗上的筷子,生怕砸到了她。

图片

而当奶奶聊起意外身故的女婿,情难自禁,哽咽地说不出话来,大米温柔地伸出手,轻轻抚了抚老人的肩头,静静听她讲完剩下的故事。

图片

看见老人自家民宿,从二楼下来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他在临走前反复叮嘱,一定要给楼梯做个扶手。

图片

还不忘给海边独居的奶奶,送上一小束他自己采摘的鲜花。

图片

到了分别时刻,高大挺拔的大米总会俯下身子,拥抱面前瘦小的老人。

图片

图片
很少会有外国人能像大米这样入乡随俗吧。
图片
每到一处,他乘坐的交通工具,都是当地特有的:

面包车、三轮车、摩托车、小巴士……
图片
图片
去深山,没有顺路车,大米就随手拆了一个纸板,写上目的地,然后在路边招手,希望能有进村的好心人捎他一程。
图片
山路颠簸,他笑道:这按摩有点狠!
图片
下了车,熟络地跟树下村民打招呼:打牌啊?

来到海南,跟疍家人聊天,他随即转换,使用广东话无缝对接(不过也被奶奶无情嘲笑了)。
图片
更令人震惊的,还有大米神奇的汉语词库和中国文化知识库。

饭桌上,举起杯,嘴里念念有词:年年有鱼,红红火火。

一大锅搅拌血肠,被他称为「草莓奶昔」。
图片
灌满了肉的猪肚子,被他当成「香奈儿包」。
图片

在打面团的时候,另一个奶奶过来帮忙递凳子,大米开心坏了,说又来了一个朋友,两个奶奶,「这是买一送一」,大家都笑起来。
图片
而在中国的大山深处,大米对着一个堪称完美主义的奶奶问:

「奶奶你是什么星座的?」

「我们是圆圆座的。」

大米哭笑不得:不是在问您形状……
图片

当然,身为处女座的他,也常常不忘自黑……
图片

图片
大米的这趟旅程,魅力正在于未知。
图片
浙江潘周家、安徽木梨硔、云南玉湖村、四川中路藏寨、贵州肇兴侗寨、福建白胜村、广西黄姚古镇……

这些鲜为人知的村名,是他此行目的地。

而在异地他乡遇到的奶奶,却是未知之旅中最意外的收获。
图片
跟着奶奶学会制作当地最有特色的食物之后,大米会将自己的厨艺融入地道美食,加一点创意,用更多心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许多灵感,都来自于他早年间的厨师经历、童年回忆。
图片

图片
地道食材,也会激发大米的创作热情,儿时与味觉相通的记忆被逐一激活。
图片

在福建平潭的海边,独居的吴奶奶从前在儿子出海前,会精心制作一道汇聚八种海鲜的八珍炒糕。
品尝了这份珍贵美味后,大米选用了鲜虾、鱿鱼等当地特产海鲜,用自带的藏红花粉等香料,做了一道西班牙海鲜饭感谢她。
图片

在丽江玉湖村制作纳西月饼,相似的原料和制作方法,还有李奶奶用双手揉搓面粉的样子,都让大米想起了自己奶奶和她最拿手的英国美食——苹果派。
图片

图片
也有很多巧思,来源于眼前奶奶和她背后的故事。

在云南遇到的奶奶,她的小女儿远嫁澳门,大米就想到,做一个地道的澳门美食给奶奶品尝。
图片

大米为潘周家的长寿面加入一点法式元素,鸭腿煎熟后手撕成碎条,添一枚溏心鸭蛋,做成「法式潘周家鸭丝汤面」;
图片
用郑宅的豆腐皮,裹住花生酱与巧克力碎,制作了意式甜点「郑宅巧克力豆皮包cannoli」。
图片

大米在米其林餐厅有过丰富的学徒和工作经验,所以他可以穿过食材,看见世界料理的共同性。
图片

他从不轻易点评或是臧否某种食物,没有孰好孰坏。
过去与现在做法不一样也没有关系,那是独一无二的「奶奶口味」呀!
图片

在迥异变幻的风景中,在奶奶们的身旁,大米更懂得享受烹饪的过程——
那是完全不同于在城市餐厅做饭的体验。

不用着急,慢慢地来。
无需炫技,简简单单。
图片

食材也不需要多么色香味俱全,「完美就无聊」。
图片
每每拜师学艺做上一餐饭后,更重要的,是一同吃饭的过程。
图片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聊的都是家长里短。
图片

而大米,也总会想起自己的奶奶——那些有趣的瞬间,温馨的片刻。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空,也记得给自己奶奶打个电话呀。

 奶奶最懂得

(8集 × 25分钟丨2019年)


  Presented by 
稻来纪录片实验室 × 微博纪录片

  撰文 - 稻来君 

作者:稻来君
排版:风味君
头图:《奶奶最懂得》

图片部分来源网络
如有疑问请联系
communications@labsdoc.com

来这里找我们:
图片
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
图片
▲点击图片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