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野心的匠人,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瓷器

 与春天同行 2022-10-19 发布于青海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中国陶瓷、中国书画,历来就是两项有着历史文脉关系的艺术,当两者结合,便成就了如今我们熟悉的——陶瓷绘画。

在传统印象中,画皆应作于宣纸上,其实不然,书画作品不仅宜纸,也宜瓷。

一幅同样的画作题材,若把宣纸换成瓷瓶,从平面转向立体,变传统水墨为釉下彩,最终呈现出的神韵气质也会截然不同。

而这看似简简单单的几处变换,对画家来说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和考验。

中华文明悠久璀璨,陶瓷绘画与国画根出同源,在“国画”还未出现的时候,彩陶便已存在。

彩陶的发展源起于远古先民的“爱美之心”,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尝试着在实用性陶器上饰以图案,使其兼具欣赏价值。

这种陶器上的图案、岩画和帛画等,就是中国画的前身。

而后经历了几千年流转,陶瓷绘画又反受中国画的影响,使瓷绘艺术有了新的面貌,最清晰可见的就有:磁州窑器皿上绘制宋代花鸟画,元青花瓷器上搭配水墨绘画,以及明清青花瓷上装饰山水画……

从古至今,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在艺术形式上都有着难舍难分的联系,它们之间既互为借鉴,又相辅相成。

从画面风格便能看出,陶瓷绘画在吸收中国画中点、线、面布局特点的同时,也融进中国画的技法,讲究笔墨、气韵,追求线条华美、笔势飞动、酣畅淋漓的效果。

换言之,许多陶瓷艺术品都是手艺人在国画艺术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打造而成的,每一件都散发着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所以,在民间才流传有“谈画瓷画,先从学国画说起”的说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