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往】由菰米引起的对高菰果的回忆 || 王连兵

 一犁_书馆 2022-10-20 发布于江苏

作者:王连兵

2017年冬,临近腊八,妻买回一种黑色的米,很得意地说这是菰米,商家介绍这米在旧时多作为供应皇上的贡品,富含营养物质。

隐约记得淮阴籍大文学家枚乘在其著名的赋《七发》中,曾提起用菰米(安胡)做饭,遂搜索相关资料,发现这竞然就是我儿时充饥的野草果--蒿菰的籽,引发了我儿时的一段回忆。
时值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酷时期的最难熬的日子——严冬,“冰梭当”从草屋檐挂下一尺多长,顿顿可见碗底的清米汤,饥肠辘辘成为常态,不争气的肚子时不时发出阵阵肠鸣。极度的冷,十分的饿!
我上的小学是公社中心小学,虽是当时当地的“最高学府”,但条件依然十分简陋:一排茅草房,三间教室,实行一四、二五、三六班复式教学。教室内前后两面墙都有黑板,老师站在东侧给一年级的学生上二十分钟的课然后布置作业,又站到西侧给四年级的学生上课。不知是为了照顾家距学校有二十里之遥的学生,还是老师们也饿的吃不消,下午只上两节课就放学。一年级的我,实在不想早早回到用四块芦苇芭围起再用泥巴糊一糊的四面透风的家,跟着邻家小伙伴往沟边塘边甚至湖边寻食。冰冻的结实,冰面上可走人。偶尔能找到两枚野鸡蛋便兴奋不已,但通常的目标是扒寻草丛里的高菰果(当地人就是这么叫的)。把寻到的高菰果用干枯的高菰草裹扎好,点火燃烧,一堆草燃尽了,从中扒出个小纺锤,吹去灰烬,剥皮,将拇指大小的高菰果直接塞入口中,咀嚼着黑灰粉面中咯吱吱的草种,满手满嘴皆乌黑!虽然几根小草果,毕竞有了一点食物的补充,满脸的开心喜悦!
把记忆拉回到现实。资料显示,“菰”,又称茭白,茭实(《楚辞》王逸注),。产于湖泊滩地,茭白子《江苏植药志》。菰米别称有雁膳(《管子》),菰粱(《楚辞》),安胡(《七发》),茭米(孙炎),黑米(《杜工部集》),雕胡米(《本草图经》),雕菰(《纲目》)。

我国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不仅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还是顶级之米。李白“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 杜甫则是“滑忆雕胡饭,香闻锦带羹。”*由此可见古人对菰米的喜爱。
菰这一粮食品种,怎么又与蔬菜品种扯上了?菰米、茭白、高菰、蒿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关系?
菰,被一种真菌(黑粉菌)感染后,植株本身毫无病象,但不抽穗,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通常吃的茭瓜或称茭白,它以丰富的营养价值而被誉为“水中参”。菰米变茭瓜的过程,农学家们也将其称之为“天然的转基因”的过程。人们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水生蔬菜。作为蔬菜名,有茭白(书面名),又名篙芭、茭粑、茭儿菜、茭瓜、高瓜、菰笋。
菰米虽好,但产量低且性凉,故明代以后,种植范围越来越小。因多方面原因包括淮扬菜的兴起,在江苏,作为蔬菜的茭白品种盛行,而健康的能抽穗结果孕生成黑米的茭白逐渐被淘汰,少量顽强存活下的植株反而被看作是退化、野生种,类同蒿草了。金湖当地人把蔬菜茭白称为“蒿(音gao,四声,同高)瓜”,称“野菰”为蒿草,肉茎果为“蒿菰”。至于为何将蒿说成高(hao四声),可能要方言专家去研究。我个人的猜想,菰草形同蒿草,金湖土著人“篙”“高”相通,并以此流传。
至此,菰米、茭白、高菰的关系算是理清。蒿菰——这在当时被看作的一种野草果,居然与皇家贡米有着直接的关联。当年在荒草丛中寻食的饥童,竞然是用贡品在填肚皮,这是莫大的讽刺,还是老天的恩赐?!
附资料
茭白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际有白色匍匐茎,春天萌发产生新株。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顶生大圆锥花序,开花似苇。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结狭圆柱形颖果,秋霜过后采摘。搓去外皮,洗净,晒干。干燥的果实,呈圆柱形,两端渐尖,表面棕褐色,长1~1.5厘米,直径1~2毫米,这就是“菰米”。有1条因稃脉挤压而形成的沟纹,腹面从基部至中部有一条弧形的因胚体突出而形成的脊纹,脊纹二侧微凹下,长至0.6厘米。折断面灰白色,富有油质,质坚硬而脆。气微弱,味微甘。以子粒饱满、无蛀者为佳。
茭白性喜温湿的气候,适于粘壤土生长。古代的茭白为秋季一熟茭,到明朝时选育出了夏秋两熟茭。茭白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都有栽培,以太湖流域最多,著名品种均出于无锡、苏州和杭州一带。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药效,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
菰米,化学成分:颖果含蛋白质1.2%、脂肪油0.1%、碳水化物2.8%、灰分0.5%。属性,性冷(《本草拾遗》“性冷”,《纲目》“甘,冷,无毒。”。主要价值“止渴”(《《本草拾遗》),“解烦热,调肠胃”(《纲目》),“治心脏病等或作利尿剂。”(《中国主要植物图说·禾本科》)。
可见,对黑米(菰米)的养生功效需正确认识,根据自身体质,酌量食用。

*稌[tú]:1.稻子 2.特指糯稻。

*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杜甫《江阁卧病走笔寄呈崔、卢两侍御》

20170105 腊八

20221002改



作者简介

期荐读

▼▼▼

【征文选登】金湖人待客“没得咸” 


运河文韵

采春的希望

撷秋的欢喜

捡运河文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