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60多年前,镇江的一次征集旅游诗词活动

 镇江风情 2022-10-20 发布于江苏

“庚子春,予倅京口。”,程康庄(字昆仑)在自己的《绥庵诗集序》中记录了这么一句话。

1660年是庚子年,这一年的春天,他来到镇江任通判一职。“通判”是一个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的官,知府的副手,所以说倅(cui)。

作为当时有名的文化人,47岁的程康庄被粉丝们称为“诗伯”,他也在回忆录里很凡尔赛的写下“读书人到了镇江,以见不到我为羞耻”(士至京江,以不得见予为耻)这样的话。

因此,他自然兼分管了文宣条口。

他的社交圈文化人太多了,和他交往的一时名流如钱谦益、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祯兄弟、宋琬、杜浚、吴伟业等,都是当时的流量大V。所以程康庄一到任,就进行了一场征集镇江文化旅游词的工作。

01

程康庄担任镇江府通判的这一年三月,他的好友名人王士祯赴扬州就任推官,他们俩过去经常诗简酬唱,人称“上下江诗伯”。

到了这一年的冬天,程康庄特别邀请王士祯来镇江游览金山、焦山、北固山。

王士祯一口气写了三首诗:

《焦山晓送昆仑还京口》:“山堂振法鼓,江月挂寒树。遥送江南人,鸡鸣峭帆去。” 

《江上寄程昆仑二首》:“白浪金山寺,青山铁甕城。故人今不见,杨柳作秋声。”

“江北望江南,只隔江津水。日暮寒潮生,秋烬满扬子。”

程康庄回赠了一首《山花子(岁暮阮亭过京口用其见寄来韵)》:“日暮江鼓角鸣,帆开驿路引笳声。十里回舟冰雪夜,尾舟行。   已订泊船三日计,相思彻夜二毛生。预恐归程方逼岁,过江城。”词中洋溢着满满两人的友谊。

王士祯的大哥王士禄也当是的文化界名人,程康庄三番五次的邀请他到镇江来旅游,并在万岁楼召集三朋四友的来聚会,会后,王士禄交了一篇旅游诗:

《程昆仑招集万岁楼》:“千寻江阁引诸峰,多景登临策短筇。参佐风流如谢脁,楼台潇洒似王恭。三年梦里西津雨,半夜灯前北固钟。明日芒鞋别君去,城中遥望白去重。

万岁楼在月华山上,这是镇江的一座千古名楼,唐宋名噪一时。孟浩然写过“万岁楼头望故乡,独含乡思更茫茫”,王昌龄写过“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宋代诗僧仲殊《京口》中有一联,“万岁楼边谁唱月,千秋桥上自吹箫”。万岁楼下即千秋桥,古来就是墨客骚人雪月风花之地,如今,程康庄把这里搞成了文友俱乐部。

有位诗友陈维崧,宜兴人,小程康庄12岁,在江南一带名气很大,被称为“天下才也。”

程康庄一封接一封邀请函寄过去,请到镇江来聚会,好吃好喝的招待好,陈维崧那个激动啊,才思泉涌:

[满江红]舟次润城,访程昆仑别驾,仍用前韵:“此地孙刘,想万马、川腾谷涨。公到日、雄关铁锁,东流无恙。上党地为天下脊,使君文在先秦上。更纵横、羽檄气偏豪,筹兵饷。    天上月,波心漾。隔江笛,楼头唱。叹江山如此,可消官酿?侧帽高张临水宴,掀髯勇策登山杖。踞寒崖,拂藓剔残碑,猿猱状。

这是说程康庄邀请的宾客们临水张宴,策杖登山。寻访残碑,楼头酬唱。

又[风流子]南徐春暮,程昆仑别驾招饮南郊外园亭,同方尔止、孙豹人、谈长益、邹程村、何雍南、程千一赋:“来时寒食近,且近耳,讵料竞残春。正仆本多愁,何妨作达,官如不醉,遮莫伤神。见此际,酒旗斜唤客,榆叶弱萦人。燕子风前,是何言语,柳条烟里,别样腰身。   名园行乐处,追欢笑何限,宝马香轮。况遇风流刺史,潇洒遗民。奈东望蒋州,春潮拍拍,北来瓜渚,暮雨纷纷。还怕当歌对酒,忽又沾巾。

这是描写一群文化人,时近寒食,行乐名园,对酒豪歌。

又[贺新郞]丁未(1667)五日,程昆仑别驾招同谈长益、何雍南、石崖、程千一金山看竞渡:“一鼓鱼龙急,看滔滔、妙高台下,乾坤嘘吸。仿佛云旗和翠盖,贝阙鳞堂齐茸。料此际、百灵都集。十万黄头皆突鬓,挽湘累、今夜谁先及。有人在,江潭泣。    吴儿舵尾飘红褶。但回帆、水云飐处,翻身径入。不斗黄金唯斗捷,江水骇时欲立。惹商妇、银筝声涩。一霎悲欢才过眼,渐日斜、桂楫纷收拾。山如睡,黛还湿。

是程康庄组织了一群文化人,时近寒食,行乐名园,对酒豪歌。

又[贺新郞]贺程昆仑生日并送其之任皖城(五月十四日):“榴子红如绣,正绮席、吴盐下豉,金盘雪藕。七载南徐挥羽扇,肘后黄金似斗。北固外,晴江夜走。留取臂间长命缕,算节过,五月刚愈九,重为我,先生寿。    迁官况在悬弧后。看他日,郡庭一望,匡庐湓口,今古量才唯一石,公也文章不朽。讵更叹,一麾出守。还拟枞阳城下过,献新词,再进当筵酒。公倘许,狂生否?

这是程康庄即将调离镇江了,还组织大家聚会写诗词。

像钱谦益、吴梅村这样级别的大咖,那更不必说了,都留下了宝贵了笔墨和点评。

程康庄为了答谢这些文友,自己也写了不少诗词:

程康庄《雨中陪刘孔著给谏登金山同诸僚友》:“春雨还无赖,潇潇江际风。人当逢大雅,山莫在晴空。烟色仍花上,龙腥忽雾中。提纲勿过急,相戒小奚童。

《金山寺》:“寂寂澄江浅复深,帝乡遥动白云心。神仙有术能浮玉,老纳无言识藏金。潮过蓬壶通夜息,风分吴楚散秋阴。峨然怪石凭虚峙,南北帆樯自古今”

《焦山》:“一山浮翠落城隈,清磬声闻两岸开。树梢人家经雨出,海门渔浪逐风来。云公讲法还留石,焦子辞金不起台。极目江天千古思,尘劳惭说佩刀才。

《念奴娇――万岁楼春望》:“海天春晓,看阴云吹尽,炊烟微白。万岁楼高聊一上,秀色南山堪摘。北固金焦,称雄天堑。渐觉重墉,顷年镜考,山川遭此奇辟。  堪笑草草登临,花柳谢愁怀,偏集孝伯。风流曾寄,赏山水、依然畴昔泽国。增防于今,普徧地尽娴戎索。南徐名胜,至此可消兵革。

一顿操作,镇江成了当时文人打卡的网红目的地,这些旅游诗词,也成功的对外宣传了镇江。

02

程康庄在镇江时,做了两件推进文化旅游的事业,很值得一提。

一是重刻了“天下第一江山”

《三国演义》甘露寺招亲一回中写道:“孙权送(刘备)出寺前,二人并立,观江山之景,玄德曰:'此乃天下第一江山也!’至今甘露寺碑上云'天下第一江山’。”

据记载,北固山上这六个字最初是南朝梁武帝写的,到了南宋,著名书法家吴琚把这六个字重新书写出来,后又不幸毁损。

现在我们见到的这方石刻,是清康熙四年(1665年),由程康庄请宋射陵临摹吴琚手迹,并捐资勒石,把它嵌在廊壁上的。

程康庄写了一篇《天下第一江山记》:

“康熙四载于暮之春,同张君南溟、程君苍孚、袁君重其诣甘露寺山门,门当山南峻岨处。梁天监中,武帝尝幸此,赐二铁镬,中储水以饮僧众。镬受水广产碧芙蓉。苏文忠诗:'坡陀受百斛,积雨生微澜’是也。又御书'天下第一江山’六字。久之,字漫灭破耗矣。镬亦仅存焉。今门榜六字,乃宋淮东路总管延陵吴琚所书。琚寡嗜欲,唯日临池学书,纵体盼蠁,绰有余态。董文敏称六字为江南第一名榜。虽克所愿,而风掣雨蚀,木书有暗。余俾人犂置其下,就如松铅意戢势珍复见旧时之所贵,仍揭之楣。时宋君射陵寓润,工书法,遂乘原字双钩,惊鸾之美,视昔有加。余捐赀勒石。去高安埤路相逮与游人往来会。”

另一件事是补刻《瘗鹤铭》。

程康庄的书法亦很好。在焦山碑林中,现在也珍存有程康庄的诗碑。观其拓片,行书颇有颜柳风骨。程康庄喜好搜求古人碑帖。尤其是他补刻《瘗鹤铭》一事,极尽苦心孤诣,在当时儒士中传为美谈。

焦山《瘗鹤铭》极其珍贵,被历代书家称之为“大字之祖”、“书家冠冕”、“神仙之迹”。但到了程康庄那时,这一著名石刻已经毁没于江水中,“非穷冬水落,绝望不能至其地”。而且,铭石崩裂于潮汐,字迹毁损惨重。

程康庄为挽救至宝而苦求拓本,然后依据初拓全本作了补刻,放置在海云堂两庑中,并写了《瘗鹤铭跋》一文记述其事,断定《瘗鹤铭》的作者为陶贞白。跋文说:

“或曰为陶贞白”,“考贞白昔慕灵迹,颇以名心为累,”“今观其字,清劲有法,孤云新月,当在虞褚诸公之上,其为贞白益信矣。”“铭石崩于潮汐,其拓本唐宋之时尚全。即欧公仅得六十馀字。后此者能观其形势哉。予倅南徐,寻近代残本亦不可得。辛丑(1661)计逋客出玉烟堂帖相示,乃见此铭。从初拓全本仿而刻之,而神情近似。余因叹鹤铭之在今日,名存实亡。”“因损禄秩镌石,与后世共宝之。”

他还有一段附记说:《瘗鹤铭》“原铭怪石峻鲁,大于半间屋,其阳砥平,四方如席,字累累成行,纵横正等”,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补刻,则以十三块石,横亘五丈多的规模,置于海云堂中供众人观赏。

钱谦益对《瘗鹤铭跋》一文评道:“焦山虽奇,瘗鹤铭字苍古有法,尤山中之第一奇观。昆仑补刻海云堂内,既不没古人之用心,而山灵实籍以生色矣!行文有断有击,有源有流,自是作家之文。”

陈维崧也对《瘗鹤铭跋》一文评赞道:“事奇文更奇,先生为润州,王阮亭先生为扬州,两先生皆搜剔古人残碑断碣,风流文采,掩映一时,传之千古,当深人流想矣!”

程康庄在镇江任上8年,后来调任到安徽安庆府同知。他在个人作品《江上草序》中说:

“润州当江南山水之胜,余来八年。余将守土皖城。”

很多人都惋惜,重视镇江文化旅游的好领导,都这么快就调走了。

镇江的学校

老镇江

镇江名人故事

镇江味道

镇江诗歌的故事

你好,这是我的家乡,镇江!这是我的新名片

伯先公园,多少镇江人珍贵的童年!

看这些镇江记忆,却已淹没光阴里!

挖掘镇江的文化,让它成为镇江的名片,

请帮忙右下角点个在看,并给我个

如感兴趣,关注一下“镇江风情”这个号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