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记|汉兵俑的古战遗风

 清风更俗 2022-10-20 发布于湖北

1510时我们来到离楚王陵大约300处的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

俑是我国古代墓葬仿生人的形象而制作的一种陪葬品,始于东周,到战国时比较普遍,秦、汉两代尤为盛行。目前国内发现的大规模兵马俑仅有三处,即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咸阳杨家湾汉兵马俑徐州汉兵俑。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称为徐州古代军事史博物馆 ,属中国遗址性博物馆包括徐州古代军事史、秦汉军事发展史、汉兵马俑军阵三大展厅。

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兵马俑坑发掘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是一幢凹字形建筑,展厅地上地下两部分。“凹”形建筑揭示了兵马俑的掘藏特性,完美地融合了徐州汉文化遗风,使博物馆在绿郁的大自然环境下满载着两汉文化的气息,激发着人们追溯两汉文源的满腔热情。我便是两汉文源炽热的追溯者之一。

走进兵马俑博物馆,浓郁的西汉古代军事战争遗风朴面而至。

我和同学们认真地聆听着讲解员的讲解,细心地观览着博物馆的各类兵马俑展品:从地上一层徐州古代军事史陈列展厅二层兵马俑陈列展厅,再到地下层汉兵马俑坑军阵原址,我们对徐州古代军事战争的产生、发展和军事战争所展现的独特历史面貌,对秦汉军事史、兵制史、作战史实战兵器及汉兵俑的史、制作及艺术价值均有了清晰地了解。

狮子山汉兵马俑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属于古代墓葬雕塑象征着卫戍楚王陵的部队是距今2150多年前西汉楚王陵墓组成部分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

狮子山汉兵马俑掘于1984底,四千余件。这些象征着卫戍楚王陵墓的士骑部队分布于六条俑坑,由步兵、车兵和骑兵组成步兵中有高大干练的官吏也有一身戎装普通战士如持长械俑、弓弩手俑、发辨俑;车兵中有刀枪不入的甲和驾驶战车的驭手;还有刚劲勇猛,蓄势待发骑兵。

讲解员告诉我们: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兵马俑的神秘身影也不断发掘。在目前所探明的兵马俑坑道中共有东西向步兵俑坑3条,间距5米,各长28坑口宽2.2米,底宽1.11.4米,深0.41.1俑坑距现地24米余。其中南北向警卫俑坑一条,位于3条步兵俑坑之东约 5.5米,坑长26米,宽1米,深0.150.40米;骑兵和战车坑两条,位于3条东西俑坑之西北125骑兵和战车坑中有一条己于1981损坏,另一条东西长12.5米,宽 3.5米,深0.40.6尚存已发掘两条俑坑步兵俑坑和警卫俑坑)中,俑坑东端皆遭不同程度的破坏,共掘存陶俑2393件,其中一号坑1016件,二号坑1377件。

我们仔细地观览着陈列厅的汉兵俑:有拂袖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蹬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跪坐俑发髻俑、等十余种,每一种兵俑都有具体的名称或说明这些汉兵俑皆陶土烧制,青灰色,俑身涂粉,局部绘朱,虽是年代久远,残,却依旧是栩栩如生。从这些不同形态、类别的兵俑展出说明上我们了解了汉兵俑的文化内涵。

汉兵马俑坑军阵原址的观览中,我们看到有三个长长的玻璃罩分别罩着三条坑道出土的兵马,其中两个玻璃罩着两条较为完整坑道中的兵马,另一玻璃罩着因遭破坏而无法修复的坑道兵,它们都是经过文物工作者精心修复后按俑坑布局同比例摆放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完整准确地向世人展示原迹,并防止风化侵蚀。

这些玻罩兵马身高60厘米,小巧精致,形象神武雄壮、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它们共分为兵士俑、官员俑、马俑、盔甲俑和跪坐俑等五类这些玻罩有神色凝聚、指挥若断的将帅形象,有轻松自若、活泼顽皮的士兵神情;有的张着嘴、昂头、仰着身子,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有的则是低着关、皱着眉,嘴角向下撇,显出性格内向,默不作声的悲郁神情;有反映日常生活、战争轶事的个体,有合聚生活、决策议事、戎马铁戈的群体。而从俑阵看其造型生动,布局严谨,气势恢宏,阵容雄伟,符合古代兵书的布阵原则,构成一个完整的、威武壮观的军阵构图。

参观完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我们径直奔向了位于汉文化景区狮子潭内的汉兵俑水下博物馆参观

汉兵俑水下博物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陆地汉兵马俑博物馆组成两颗璀璨的兵马俑博物馆明珠。

汉兵俑水下博物共有东西两座展馆均建筑在狮子潭水之中,其外观为覆斗型的灰色建筑水面看,东西两座展馆矗立水中,其建筑外观简约纯净,古韵幽雅东西展厅间互通的九曲廊桥引人入胜;当们自水上展馆入口走到了水下,在展馆里面没有丝毫水中感觉,有的只是在博物馆参观游览;

需要指出的是水下兵马俑,不是在水中泡着兵马俑,只在在被水淹没的骑兵俑坑和马俑坑的原址上挖掘出骑兵俑和马俑,修复还原,并在原址上依原结构、样式建成的水下兵马俑博物馆

汉兵俑水下博物馆复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复的兵马俑还原了2100多年前的俑坑原状及兵马俑神彩异状,其中西厅展示俑坑发掘原貌,东厅为中国古代骑兵军团介绍,并陈列汉代骑兵俑军阵场景。汉兵俑水下博物馆骑兵俑坑和马俑坑的规模制式复原上我们领略到了汉代古战场的风起云涌和血雨星风。

为了解秦汉文化,探密秦俑,我曾两次专程前往西安,此来徐州为初行。结合此行我感觉得到:徐州汉兵俑和西安秦兵俑虽相隔时间不长,却代表着两个时代不同的政治文化史实,各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工艺制作特点,两者真实地反映了秦汉文化的特色并形成了俑葬文化东西遥相呼应之势。

西安秦兵俑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手法细腻、明快;以高大壮观1819的个头,比真人还要高大示人给人一种奔放雄浑的力量美。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装束、神情和手势就可以判断出是官还是兵,是步兵还是骑兵,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时代特征,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塑家高超的雕塑艺术

徐州汉兵俑则矮小千姿(身高60厘米),继承了秦俑风格加以发展,由写实转变为写意,不仅以宏大的气势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重于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通过不同人物线条的写意展现了较高的写实技巧,通过多种多样人物的容貌和性格展现威武雄壮、严阵以待的气势和情景拙朴的写意展示了更加含蓄丰满、更加耐人寻味的艺术手法。

狮子山俑,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繁多,显示出丰富的文化内容,它的发现为研究时墓葬制度,兵俑的装备和组成,骑兵、车兵的建制和运用等提供了重要的史依据,也正是在它的发掘基础上,考古工作者于1991 7 月找到了楚王陵墓,并于1994 年正式发掘楚王陵狮子山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的有极大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