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夷风|2020年主题征文优秀奖:沿途的风光(游彬榕)

 魏维 2022-10-20 发布于中国澳门

沿途的风光

阳光穿过透明的窗子,洒在书桌上,所到之处皆沾染上一分暖意。笔尖在纸上舞动,发出悦耳的沙沙声,与风在绿叶间的轻浅哼唱相呼应。

刚打完水回到宿舍的刘志见张驰坐在书桌前,手边还摆放着一张牛皮信封,随口问到,“张驰,又在给你家里写信啊?”

“是啊。”张驰笑着回答。

“这都什么年代了,估计也就你们家还用书信问候,也不嫌麻烦。”刘志嘟囔道。

张驰满不在乎地笑了笑,“习惯了。”

是啊,可不就是习惯了吗。打小就和书信打交道的张驰心想:换做是谁都会习惯的。写信这习惯的养成还要归功于自己的父亲。那位严肃却又不乏深情的长者。

想到远在家乡父亲,张弛的眼底不自觉地荡出一片笑意。父亲这辈子坚持下来的东西说多不多,说少倒也不少。一辆单车再加一个背包,这就是父亲打拼了大半辈子的事业。

据爷爷的描述,父亲小时候是个静不下来的性子。谁也想不到从前做什么事都半吊子就撒手的父亲,居然能在送信员的岗位上待一辈子。

是的,父亲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送信员,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天未亮就到邮局去取信,分好区域,再赶往一家一户上门送信。没什么技术含量,也不需要多少知识储备,但凡在村子里待上几年的人都能胜任。话是这么说没错,但在张驰的心里父亲可一点儿也不普通。别的不提,光是那一份对工作的热情便让张驰佩服不已。

在父亲那个年代,偏远的小山村还没有修建通讯网,消息往来全靠一纸书信。父亲刚成为一名送信员的时候村里还没有通路,两步一田,三步一园。那个年代村里识字的人不多,父亲凭借着上过几年学,应下了这份工。大多数书信都是往村委里送,也就逢年过节才偶有几封贺信送往不同的人家。

起初,父亲也没想着干一辈子,就觉得这报酬还算过得去,活也轻松,没信的时候还能打打零工,补贴家用。只是父亲也没有想到,这信送着送着还送来一位姑娘。父亲与母亲的相遇,恰好应了木心的那一句“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村委的边上有条小溪,村里的妇女们经常在那一边洗衣服一边话家常。母亲就常常跟着外婆一起到那儿去。父亲的性子也是个善谈的,送完信得空的时候就在边上和大家唠嗑上几句。日子久了,也就和大伙熟络了起来。

千篇一律的日子早已让母亲厌烦,也就剩这个偶尔来送信的小伙子能给母亲带来些枯燥之外的惊喜。据母亲回忆,当时是被父亲风趣幽默的说话方式所吸引。即便是送信路上看见的最普通不过的野菊花开了,也能被父亲称作是在迎接他的到来。母亲常说父亲热衷的不是送信,而是沿途的风景。往往这时候父亲就会应上一句:“若不是注意风景,又哪能注意到你呢。”

在这一方面父亲可称不上是一名合格的送信员,更像是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每每在送信的路上遇见了什么新奇的物或事儿,总得要停下来研究一番。遇到需要帮忙的乡亲们,也从不吝啬搭把手。这会儿帮牛大婶抓只鸡,过会儿帮王大爷赶头牛;今天给这户劝架,明天帮那户说媒。常常有人说父亲傻,尽做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活。但父亲总说自己乐意犯傻,并且还沉迷于这种傻乐之中。

后来,村里兴起了一场扫盲运动。父亲作为村里少有的知识分子,这教父老乡亲们识字的任务就交到了父亲的手上。父亲偏爱用教大家写信的方式来进行授课,觉得这方法即实用又能达到教学的目的。随着父亲的耐心指导,村里能写信的人变得越来越多。犯不着贴邮票,也不用给邮递费,大伙得空的时候,就给邻里互相写着玩儿,家远的父亲也乐意免费帮忙跑个腿。

之后的几年虽说村里牵了网,但买得起电话的家庭却不多,再加上这村里识字儿的和过去相比多了不少,因此村里的绝大多数家庭还是通过信件与他乡的亲朋好友进行沟通。与之而来的是父亲变得越来越忙,送信的路程逐渐增加,看到的风景也愈加丰富起来。

原来徒步送信的父亲为此还特地购买了一辆单车。原以为换了单车的父亲能勤勤恳恳地去送信,然而,交通工具的更换并不能改变父亲的性子。在这一点上,又不得不承认父亲是个留心生活,懂得享受乐趣的人。

乡里人对周围的景色看久了,容易对周遭的一切失去兴致,而父亲却不然。偶然看见一片油菜花开了,傍晚还要载着母亲一同去欣赏。那些村里人看惯的景色,在父亲眼里总是别有一番韵味。小时候父亲总对张驰说:“其实啊,我们的身边从来就不缺美景,只是缺少懂得欣赏美景的人罢了。”

送信的那段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在父亲眼中,每去往一个地方,就相当于踏上了一段新的旅程。那路上遇见的人情冷暖,看到的自然风光都是最迷人的。即便在送信的路上磨得辛苦,但一对上收信人眼里的期待,那些疲倦便会一扫而光。

在各方面都落后的村庄,与外界最好的交流方式就只剩下信件了。通过一张薄薄的信纸将父母对在外漂泊的游子的思念传向远方,透过一个小小的信封再把好友给山高路远的知己的牵挂递到眼前。

再后来,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再偏远的小山村里也都修了路,通了网,手机也逐渐在乡亲们当中普及。过去至少要花费三两天的时间才能收到的消息,现在还不需要三秒。这边刚编辑完,下一秒那边就能收到。

人们渐渐地放下了手里的纸和笔,角落里的信封也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父亲也慢慢地闲了下来。除了每日送往村委里的报纸,连逢年过节的贺信也变得少了。

乡亲们都对父亲说,父亲这送信员也到了该退休的时候了。可父亲却不这么认为,父亲常常念叨:“这以前的信啊,传的是消息;现在的信呐,送的是情谊!”父亲始终坚信不管科技如何发展,这亲笔写下的书信永远不会被时代所抛弃,送信员的这个岗位上总会有人坚守!

父亲的大半辈子都是在送信的旅途中奔波,看遍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见惯了社会的人情冷暖,看透了离愁,也尝尽了悲欢,在这段路程中不仅收获了爱情,也寻觅到了美好。这些或酸或甜的故事化作闪着光的钻石成为了沿途中最难忘的风景。

想到这里,张驰合上手中的信纸,轻轻地将它装进信封。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父亲惊喜地发现了送往自己家的信件,将它小心翼翼地放进背包的最底层,再装入已经分拣好送往其它地方的信件,最后一边哼着歌,一边将它们送达每一位收信人手中。遇到一片花田,便停下来观赏一番,心里还盘算着得空的时候再带母亲过来,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此时的太阳悄悄躲进了云层里,染红了一大片天空。路两旁的野雏菊摇晃着脑袋,醉倒在这片霞光之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