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爱学习到不爱学习,“学习动机”的影响远比成绩重要

 成长教育漫谈 2022-10-20 发布于山东

原本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孩子,为什么慢慢变得不爱学习了;原本一个很努力学习的孩子,为什么会变得开始倦怠了?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诸如这类问题在生活中并不在少数——不要把目光只锁定在“尖子生”身上,这种事情是有一定普遍性的。

然后我们也知道这类问题往往是“因人而异”,即不同的个体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大都不同,甚至即便是遇到了看上去是同一个问题,但往往也会存在内、外部影响的不同。

那么是不是就一定找不到具有较大普遍性的规律呢?

其实是可以的。

这就是关于学习动机或者说学习内驱力的问题。

关于“动机”(内驱力)的分析,我们看得比较多的往往是基于孩子不爱学习、不主动学习时的分析。

例如很多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发现孩子对学习态度消极甚至讨厌学习的时候,问题很可能是出在了孩子的学习动机不足上。

而只要能够解决孩子的学习动机(内驱力),那么从理论上讲,每个孩子都会变成爱学习、会学习且也一定能学得很好的样子。

从理论上看是有一定道理的,且只要其他方面不存在较大的问题,从这个方面入手还真的会很有效。

那么文首说的情况也适合吗?

这些孩子他们早期在学习上是很有兴趣的,学习动机也是积极的,那么为什么到了后面就没有了呢?

其中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动机或者说内驱力本身是有局限性的。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学习动机的分类”讨论发现其中的规律。

1、从动机产生的来源分:

从动机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两类。

这两者从“结果”或者说“表现”来看不太容易区分,例如孩子都很努力学习且成绩也都很好等等。

但如果孩子的学习动机更多是来自于内部即孩子本身对学习是有兴趣的、而非是为了获得某些奖励或者逃避某些惩罚而产生的动机,那么这样的学习动机就会更加持久、稳定。

在父母、老师管得比较严格以及低年级通过奖励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情况下,除了部分孩子会因为内部学习动机而表现积极之外,更多孩子产生的学习动机更多还是外部的。

所以很多努力的学生尽管确实对待学习的态度是积极的行为上也是努力的,但他们本身对学习的兴趣并不强,而这种情况下越往后随着学习难度、强度、竞争、压力挫折的加剧,会导致不少学生会因为习得性无助等问题而开始怀疑自我甚至放弃。

2、从学习动机的意义分:

这种分法会把学习动机分成高尚的和低级的(这里的“低级”只是指水平低而非低级下流),如此也会让不少人感觉这么分比较“学术”“说教”,但抛开各种情绪仔细体会的话,我们还是会发现确实是这样的。

高尚和低级的区别主要是看到底是“利”谁的。

如果是利他的就是高尚的,而如果只是利己的则是低级的。

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就属于高级的这一类,而如果孩子的努力学习动机是为了得到某些表扬、个人荣誉、奖励等多数时候就属于低级的学习动机了。

现实中低级的学习动机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比如我们提倡的“赏识教育”就比较容易促成这样的动机,但能让一个孩子从小就具有“高级学习动机”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试想一下总是跟小孩子讲读书要改变世界改变未来等这些比较大的理想、目标,是很难说进孩子内心的。

但也不是说不能培养,一般来说这事儿会跟一个人的品行、理想、三观有很大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都是积极的,这样的高级动机也更容易达成。

3、从目标分:

按照目标来分可以分成近景性和远景性动机。

关于这种分法我们有必要多说点,因为这事儿非常的普遍。

例如我们常常会说很多考上大学的孩子突然就开始放飞了,在学习上原来的那股拼劲儿荡然无存,从上大学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混日子了。

关于这点很多人都会提到因为这些孩子从小到大他们的学习目标就是一个“考大学”,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所有的事情都是围绕着这一个目标进行的。当这个目标达成后,因为没有更长远的目标就很快使得他们丧失了学习的动力。

其实有一部分初中升高中的孩子也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再比如有很多看上去很努力学习的孩子,他们的动机其实都是聚焦每次考试,他们的努力学习、考高分,他们会很努力地学习,但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习内容往往比较局限。

他们很容易只关注考试的内容,而对于未来的学习能力要求、需要长期积累且短时间难以见效的学习上关注较少甚至直接毫不在意。

这种情况一点也不少,他们会学得很辛苦很累,而且会是一直很辛苦很累,如果他们能够及时找到一个又一个愿意付出努力的短期目标便罢了,一旦中间脱节了,还是会很容易出现学习动机衰退甚至丧失问题的。

通过以上的简单分析我们就能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曾经很努力很拼的孩子会慢慢丧失学习兴趣了。

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会发现培养孩子的学习动机、引导孩子强化内驱力也是有迹可循的。

关注以及努力获得“好成绩”是没问题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引导孩子更积极地看待学习、看待生活,不要总是跟孩子谈学习,因为这样我们会错失很多促进孩子积极动机产生的机会。

总之,孩子努力且有兴趣学习,可能也只是暂时的假象,从爱学习到不爱学习,“学习动机”的影响远比成绩重要,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家长还是有必要关注一下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