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振:财务自由资产篇:怎样才能越来越富有

 陈忠生 2022-10-21 发布于江苏
文章图片1

“攒钱买资产让自己变得富有,攒钱去消费让别人变得富有。

文 | 张振
图 | 大千

阅读 | 约18分钟

1.引子

有些城市的房价已跌回到5年前。前几天,大A跌破了3000点。大家都陷在不同的泥潭里,谁也拉不出谁。

“有啥可投资的项目吗?”几乎成了关系亲密的秃头中年人酒桌上必聊的一个话题。辛辛苦苦奋斗了这些年,手里好容易有了几个闲钱,不投点什么把钱亏完好像心里不舒坦。

看着国外的通胀那么严重,总担心手里的现金贬值,变相被通货膨胀干掉,于是总想干点什么跑赢通胀,结果,往往是通胀收割不了你,试图跑赢通胀胡乱投资把自己收割。

楼市和股市都这么低迷,该投资什么呢?

不知道投什么,说明该拓展你的能力圈了。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少投资机会。雪球财经博主“银行螺丝钉”反复提到一句话,不能认可更多:

长期投资,不缺机会,缺钱。

每到经济低迷期,微信群里的好友就劝大家多持有现金。but,按我的理解,持有现金并不是最终目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过:“不要浪费一场危机。” 每一次危机背后,都隐藏着平时没有的机会。我们的目的是提升自身的认知,发现这样的机会,然后把子弹打出去。

2.资产

追求财富,并非是什么令人羞愧的事。财富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权利,财务自由、体面生活是我们的天职。

纳瓦尔讲,财富是指在你睡觉时仍能为你赚钱的资产。为了形象地理解什么是资产,先讲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位农夫养了一只鹅,有一天突然发现他的鹅下了一个金蛋,农夫喜出望外。鹅每天下一个金蛋,农夫每天都能捡到金蛋,一下子变成了富有的人。后来,农夫觉得这只鹅太懒了,每天才下一只金蛋,一怒之下杀了这只鹅。农夫很快又变成了穷人。

“会下蛋的鹅”就是资产

故事也许大家都听过,农夫简直太傻了,怎么可能自断财路呢。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和农夫一样愚蠢,把会下蛋的鹅杀死,让自己的财务状况变得糟糕。

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帮助非洲人民脱贫的方式就是养鸡。三只母鸡通过鸡生蛋、蛋生鸡,只需要3个月就可以生下12只小鸡,一年内可以繁殖到250只,回报率接近62倍。

找到致富的秘诀了吗?要想变得富有就要不断养“鹅”,要想实现更高层次的财务自由,需要更加自律,持续做到:

攒钱买资产。

请把这五个字打印到心里。

财富增值是件专业的事情,也是有难度的事情。其实,人的一生能避开一些大的坑,就已经挺不容易了。我们先聊聊投资的一个常识——投资不可能三角。

著名战略专家王志纲说,邓公给我们留下三个遗产:尊重常识,顺应规律,尊重人性。 说得太好了!常识富含智慧,但往往被忽视。

文章图片2

▲ 投资不可能三角

收益率、流动性、安全性是投资当中的不可能三角,也就是既要、又要、还要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最多只能追求其中的两个指标。

低风险、低收益、高流动性的比如余额宝;高流动性、高收益但是高风险的比如股票。如果有人宣称收益很高,随时可取,又非常安全——嗯,他就是曾经的P2P。深刻理解投资不可能三角,就能避开一些坑。

不知道你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呢,我们开始做应用题啦!问题:如何做到收益又高,风险又低呢?

答案是牺牲流动性。

时间是我们普通人最好的致富武器,也几乎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加的杠杆。但因为逆人性,所以极少人能用好这个武器。后面的小作文里,我们会反复地深聊这个话题。

生活当中也有一些有趣的不可能三角。当你把未来的人生伴侣假想为“美丽、独立且温柔的女生”,或者“帅气、有钱且专一的男生”时,恐怕已经超出了人类这一物种的范畴。

要想实现“既要又要”,就要舍弃“还要”。——而这已经很贪心了。

说回值得投资的资产。我们把一些常见的“会下蛋的鹅”拉一个清单:

  • 人力资产
  • 基因资产
  • 朋友资产
  • 公司股权
  • 房子
  • 股票/基金
  • 社保

其他诸如虚拟货币、黄金、艺术类收藏品等,个人确实没有什么研究,不好妄下结论。虚拟币的安全是个大问题,任何人拿到钱包钥匙都能取走。包括交易所也没有国家主权的背书,受到损失就说是黑客攻击,真相谁知道呢?钱没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再者,国家不认可的东西,尽量就不要碰了吧?

都说盛世买古董,乱世买黄金。买黄金的逻辑是啥呢,既不生息也没有复利效应,是不看好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保值投资吗?艺术类收藏品老一辈人玩得多,不理解长期持有的逻辑,也许价值取决于自身的供求关系吧?

一块石头本无价值,当赋予它爱情的意义时,就变成了钻石。统治世界的河南人工钻石纯度比天然钻石还高,这上哪讲理去?

人力资产

我们到处找“会下蛋的鹅”,照一照镜子,我们自己本身就是一只“会下蛋的鹅”啊! ——我们每个月都能拿到工资,这不就是我们下的“蛋”吗?

不断投资在自己身上,让自己的认知和能力不断提升,就有下更多“蛋'的机会和概率。想明白这个道理就有了打破安于现状的动力。不断提升个人的学历水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考公、考研、考各种证书,都是自身增值带动收入增长的方式。

家庭女主人似乎都有一个辞职在家相夫教子的梦想,事实上,辞掉工作就相当于亲手杀死了一只会下蛋的鹅,财富积累也会受到影响。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是为啥呢?尤其对于中产来说,除了房子,几乎只剩下人力资产了。不管是医生、教师还是公务员、互联网大厂的程序员,这些高收入群体都是在靠自身的技能吃饭,而这种技能是无法代际传递的,一旦人力资产由盛转衰,一代人的使命也就结束了。

“当年轻一代家庭成员找到第一份真正的工作时,告诉他们为退休以后的生活进行储蓄的重要性,将是你传授给他们理财知识最好的一堂课。 ”

在年轻的时候,优先提升自身的人力资产胜过其他任何投资。

基因资产

群里有位山东籍单身小姐姐,大学老师,她的人生目标并不是升个主任、副院长的职位,而是找一位基因优秀的男青年结婚,甚至定好了生5个娃的目标,其中两个必须是兔宝宝。潜台词是,不管你们现在有多牛,未来你们谁也跟我比不了。

真人真事。

嗯,留给单身的她只剩三、四个月时间了,真心祝福她。长线思维,赢在未来,好佩服!都这样子的话,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要雄冠全宇宙了。

教育好孩子,确实应该作为父母一生的事业去做。短期看孩子是负债,长期看是资产。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我们笃定地认为:努力做好自己,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孩子肯定错不了。

《教养的迷思》作者茱蒂·哈里斯有不同的观点,她认为:父母的影响力并没有大家想象中的大,真正具有影响力的是孩童在家庭之外的同辈群体。换句话说,双亲并不能教导孩子社会化,儿童的人格塑成主要受到他们的小伙伴以及家庭以外的经验影响。专家们都是错的!!!

太令人震惊了!

想想也有道理,孩子们似乎更喜欢模仿同伴的行为。父母从没教孩子说脏话,结果一上学从别的孩子那就学会了。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都是保姆带大的,英国皇室成员的教育和封建王朝的皇子一样,都是由专职先生教授的。有位发小,妈妈每天热衷于打麻将,丝毫不影响他考入211大学。

你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群什么孩子?孩子的学校和班级里有一群什么同学?大学生涯里有什么舍友?工作单位里是一帮什么同事?生活中最亲密的是一帮什么朋友?对你的影响最大。

当然,父母帮我们搭建了一切开始的起点。

朋友资产

同过学,下过乡,一起扛过枪。同学、战友这类关系,是重要的朋友圈层来源。像大学同学,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共同点都是经过高考筛选的聪明人。大家没有任何的利益关系,在最单纯的黄金年代共处四年时光,这种经历是走向社会以后无法重现的。朋友资产虽然不能立即变现,却是未来你事业、婚姻的基石。

经常看到某大学全宿舍集体保研的报道,这也印证了上面聊的同龄人影响力的话题。如果不能幸运的与优秀的人为伍,那你就努力去做优秀群体的领头羊。

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化大分工,让我们再也看不到自己织布给孩子做衣服的母亲。术业有专攻,一个人再聪明也很难胜任多个角色。虽然一个人走得快,但一群人走得远,你的远大梦想需要几位价值观一致的朋友一起去完成。

电视剧《天道》里的白领肖亚文聪颖过人,向闺蜜芮小丹道出了帮助丁元英的内心动机:“认识这个人就是开了一扇窗户,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听到不一样的声音,能让你思考、觉悟,这已经够了。”

29岁就成为哈佛最年轻的终身教授的Raj Chetty,专心研究代际流动、机会不平等等方向。Raj发现: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与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互动较少的社区,在几代人之间表现出较低的向上收入流动性。相反,如果出身低经济社会地位的孩子在经济联系度与高经济社会地位的父母的孩子相当的县长大,他们成年后的收入平均会增长20%。简单一句话, 与富人或富人的孩子做朋友吧!

也有个残酷的事实,低经济社会地位很难与高经济社会地位的人做真实世界的朋友。心酸.jpg

So,学区房与“孟母三迁”的底层规律大概都是在寻找优质的社会关系网络吧?

公司股权

中国人估计是全世界最热衷于创业的人群了。通过创业拥有公司股权确实是财富积累的重要方式。但创业的风险和收益都很高,平均一家公司赢利要7年左右,而平均寿命却不到3年。从另一个维度看,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做事,也相当于加了人力杠杆。

财富积累离不开与时代同频,创业也是。曾经计划经济时期的倒爷,改革开放后下海的人,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精英,以及房地产的老板们,无一不是踏准了时代的脉搏。如果你1949年入党选择了国军,会是怎样的一种悲催?

人们普遍认为世界会越来越小,但历史告诉我们并非如此。我们正在见证全球化出现倒退的迹象,全球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变,世界变得不那么平了。在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放弃做大企业的幻想,宝子们都来拥抱小而美吧。 ——除非你能一直当民族英雄。什么叫小而美?有一种解释是:小了才有美。

当然,创业也并非必须租个办公室,雇佣员工,印上CEO的Title。不少人都有开店创业的想法,诸如开个花店、服装店、烘焙店、饭店等,想法是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即使在疫情之前,马路边的广告牌都经常更换,何况动态清〇的今天呢?尤其是那些互联网行业想往传统行业转的,以及带有重资产特征的创业项目都要谨慎。干掉你的不是通胀,是乱投资。——几乎所有从富返贫的人都有类似的情况。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虽然被频繁提及,但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如果你有创业的想法,不如用这个套路重新思考:我发现人们有X需求还没有很好的被满足,刚好我在这个领域的认知超过大多数人,同时有几位志同道合愿意和我同行的朋友。我愿意花N年的时间,投入XX万元资金,舍弃掉打工挣钱的机会成本,争取把这件有价值的事情做到全国前几名。即使有失败的风险,我也能够承受最坏的结果。

如果Okay,那就干吧。红杉资本创始合伙人沈南鹏说创业的本质就是:用大情怀,做实事,创造真价值。

房 子

国人对房子情有独钟。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货币化棚改安置政策,确实让早期买房的人尝到了甜头。为啥早期买房能挣钱?是因为你几乎把全部身家都放到了房子上,甚至贷款加了杠杆,而房产本身在不断增值,还贷款又需要较长的时间,无意中造成了这样一个既定事实:用大额度的本金加杠杆买入升值资产并长期持有。

这其实是财富增值的顶级模式。

相反,买在高点上的人,凄惨也加倍了。房子给我们上了生动的投资者教育课,任何资产有涨就有跌。赚钱的秘诀就是人人皆知的低买高卖,而生活中,我们往往做出相反的操作。

汕头有位前辈在饭桌上郑重的说:“ 人多的地方不要去!

转型情感博主的任泽平教授说:房地产长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最近看到中国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说:中国总人口2022年将达到峰值,随后人口进入负增长。智库育娲人口的《中国人口预测报告2021》预测,我国人口到2050年将减少到12.64亿,2100年将降到6.85亿。

不管他们预测的准不准,趋势总是成立的。未来恐怕只有极少数城市的极少数区域的极少数楼盘值得投资。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是早早看透了生活:不买房子、不结婚、不生孩子,又能穷到哪里去?

房地产是个复杂的行业,买房几乎会掏空几代人的荷包,加倍珍惜你的房票并用最挑剔的眼光追求最有增长潜力的房子吧。产业、商业、学区、交通,多思考几个因素并慎重决策,毕竟买房属于不可逆的决策。

亚马逊CEO贝索斯说,对于可逆的决策可以快速行动,而不可逆的决策则要认真分析。

股票/基金

我身边好像还没有通过买股票或者基金实现财富自由的,为什么权益类资产搞钱这么困难?是因为金融行业汇集了国内甚至是全球顶级聪明的一群人,清北复交、两财一贸、留美归国的高材生们,都在和你在同一个市场里博弈。如果你在其他领域还未取得太多成就,最好把投资权益资产获取高额利益的想法重新定位一下,变成花钱学习技能的务实态度。

刘慈欣在《三体》中说,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在事业爬坡期,人们往往表现的兢兢业业、如履薄冰,这时期虽然表面很脆弱,实际上只要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反而生命力会变得坚韧无比;反倒是当事业进入巅峰期,财富的快速积累和周围人的恭维让你产生一种自我能力非凡的错觉,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外做事,失去了敬畏之心。

炒股的人不屑于买基金,他们亲自下场,是觉得自己可以战胜市场获取超额收益。股票太复杂了,价格的波动来源于信息,或者说,所有的信息都会反馈到价格之中。而你的信息是第十八手还是第一手呢?即使是第一手的信息,当前的股票价格是否早已体现了这个信息,谁也不清楚。股票的复杂更来自于人性的复杂。在一个复杂体系里长期想赢,必须靠实力而非运气。任何短期靠运气博来的收益,都将随着时间的拉长而降低,直到和你的实力不相上下。

反正,以我的智商,不配拥有任何一支股票。

如果你拿一小部分资金来博运气,即使翻倍对你资产也几乎毫无影响,一旦亏损反而影响心情,容易向偏激的赌徒心态转化,甚至影响事业的发展。因此,非专业投资者学习投资技能是件好事,但不要过于沉迷就是了。

那我们普通人的机会在哪里呢?还记得我们上面聊过的武器吗?对了,就是'时间'。发扬“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愚公移山精神,用闲钱投资,长期持有。

打不过就加入,让更专业的、拥有正直人格的基金经理帮你打理也是一种选择。获得平均收益其实是件好事,超额收益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后面会专门拿出一篇小作文来写基金,为什么买?何时买?买什么?何时卖?

社 保

毫无疑问,社保也是一只“会下蛋的鹅”。我们平时对社保总是愤愤不平充满偏见,认为公司克扣了本来属于我们的钱。其实,公司替你承担了大部分的社保缴费义务。(你以为公司愿意啊...)而且,国家有一支专业的理财团队来打点国民社保账号里的钱。打开支付宝看一下你的社保余额,其中每年大约4%左右增值的部分就是国家队的功劳。社保基金也因此被称为聪明钱。

社保是一种隐秘的“定投” ,把平时的小钱积攒起来不断增值,当人力资产衰落时发挥作用。我国各省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的最低工资水平也不相同。如果有选择的话,应该思考一下未来在哪个城市退休,因为,确实待遇不太一样。

不管什么资产都是和背后的国家深度绑定。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把你的财富建立在哪个国家之上,就是你对这个国家未来投出的选票。正如选择让孩子在哪个省份参加高考一样,有条件当然要认真决策。

河北有位网红小伙子,去乌克兰留学顺便娶了一位椰树椰汁式的美女模特当老婆,让网友的哈喇子流了一键盘。不知道现在他们在熊大的炮火下,生活变成什么样子了,希望他们平安幸福。

3.攒钱

一直在聊资产,再聊聊攒钱。不要忘记变富的秘诀哈:攒钱买资产!

攒钱和投资同等重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我相信大多数人和我一样有一个误区,自己的财务状况糟糕一定是自己挣得不够多。事实上,挣得再多如果不储蓄也会入不敷出。

台湾有位叫曾婉玲的女士,求学时期曾背负学业贷款。老公是有过一段婚姻的美国人,把财产都留给了前妻,负债留给了自己。 很难想象,两位深陷财务困境的人突然觉醒,要用十年时间实现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过上不同于常人的生活。

事实上,他们只用了7、8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梦想,带着孩子开始环游世界,收获了美景的同时,遇见了许多难忘的人和事。女主把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了一本书,隔着纸墨都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他们实现财务自由的方法一方面是攒钱,两个人的节俭程度真的难以想象。比如:两个人共用一台手机,不买房不买车,连度蜜月的旅行都变成了用几天时间爬一座想念很久的山,仅仅花了十几美元。但他们的生活并非是苦行僧一般。相反,他们用很少的钱把生活过得丰富多彩。每多省下一笔钱,就收获了一份成就感,两个人非常享受这个过程。

另一方面,他们拿出收入的70%用来投资美股指数基金。一边源源不断的攒钱,一边靠投资让钱生钱。虽然我们讲的风轻云淡,实际上两个人的投资过程也遭受过多次受挫,甚至是大幅度的浮亏。在股市暴跌的时候,关掉电视饭照吃日子照常过。终于靠常人难以坚持的自律实现了目标。

人生一世,总会有至少一段时期顺风顺水。自己赚钱多时,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这时候,尽量不要太快的去升级消费水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储蓄好比是龟兔赛跑慢慢变富的游戏,在不影响生活乐趣的前提下攒钱,让资金流动起来,你会惊讶于以前的钱究竟去哪了。

我们攒钱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好容易来一次人间,难道不应该潇洒走一回吗?

冯小刚导演电影《大腕》中葛优对关之琳解释“境界”的含义,拿出了四块石头:“你能看这么远(近处),我能看这么远(远一些),泰勒能看这么远(更远些),佛,(把最后一块石头扔了出去)能看无限远。”

我们舍弃眼前靠放纵就能满足的低级欲望,是为了实现未来更高级的欲望 ——在一些重要的人生节点上,你比别人有更多的选择。

电影《引入尘烟》的马有铁对曹贵英说驴子:“它现在把苞谷苗子啃掉,秋天它就少吃一个苞谷棒子。”

消费和负债是储蓄的天敌。你的消费,就是别人的收入。攒钱买资产,让自己变得富有。 攒钱去消费,让别人变得富有。当你不再和左邻右舍攀比,你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好的事物——其他人用持续的高消费保持经济的增长,而你正在为未来存款。

人们大额的消费从车子变成了房子和孩子。房子还有保值增值的空间,孩子还有未来回报的可能,车子只是单纯的消费品,除非能给你的事业带来助力或者吸引更优秀的伴侣,否则,不值得花太多钱。真正的富人,从不靠炫耀物质来证明自己的富足,倒是那些物质匮乏的人,经常把全部家当戴在脖子上。

这还不是最大的消费,真正最大的消费是什么呢?我想恐怕是离婚。你需要把至少一半的财产分给对方。比离婚还大的消费,是换了新一届更能花钱的老婆。即使是上市公司的老板,也遭不住这样的折腾。普通人捍卫好自己的婚姻,就是保住了财富的底线。

说完消费再说下负债。

借1万块的是孙子,借10个亿的是大爷,借几万亿美金的,你来制定规则。对于普通人来说, 只为有增值潜力的事物贷款,不为贬值的资产贷款。大学助学贷款是提升自身的人力资产,非常划算。而贷款买车消费,是最不划算的决策,除非你节省下来的钱,有更好的增值方式。

4.结束语

《平凡的世界》里路遥的一句话道出了人与人差异的本质:

每个人都有觉醒期, 但觉醒的早晚决定个人的命运。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梁永安说,“ 一个人一辈子需要出生两次,第一次出生是生理上的出生,第二次出生是精神上的觉醒,知道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每个人都面临第二次创造自己的人生任务,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因为没有这个意识。 ”

能早点开始第二次生命固然好,即使不能,也收获了一颗年轻的心不是?

评分霸榜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说:“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

半山腰很拥挤,你应该到山顶去看看。

很喜欢宋代蒋捷的一首词,就把它放在最后作为本篇的结尾吧,虽然没啥鸟关系: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以上是正文。

不知道有没有触动你的文字,配不配的上点个 “在看” ? 需要交流评论区聊起来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