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韦应物和李白,是因为喜欢他们的诗,忍不住想了解更多,于是才有了那两篇文章。韦应物的诗有一种淡然的气质,用流行的话说,叫松驰感。李白的诗洒脱又豪爽,让人过目难忘。而李商隐的诗写尽了情爱和相思,那些流传已久的爱情名句,很多都出自李商隐之手。是不是每一句都很熟悉,每一句都写尽了相思的美和苦?李商隐就是以爱情诗出名的,他有一系列《无题》诗,都是写爱情。《甄嬛传》里,甄嬛和皇上秉烛夜谈的时候,随口说的一句诗,也是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个以写情诗闻名的人,肯定也曾爱得轰轰烈烈,毕竟文学来自于生活,没有那样的感悟,就不可能写出那样的诗句。李商隐有三段恋情,爱得热烈又辛苦,同时,还有那么一丢丢恋爱脑,像极了偶像剧里不管不顾的男主。李商隐的身世真是又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出生于官宦之家,不幸的是,祖父和父亲都很早去世,他作为家中长子,不到十岁就要学会撑起一个家,给别人抄书挣钱。早当家的孩子容易早熟,16岁他就诗名远播,并得到前辈令狐楚赏识,聘他入幕为巡官。他写了一组诗《燕台四首》,从春夏秋冬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这也是李商隐惯用的手法,他喜欢从女性角度写情诗。一个情窦初开的男人把女子的相思写那么好,背后肯定是有故事的,关于《燕台四首》是写给谁的,一直众说纷纭,有人猜测,李商隐肯定爱上了某个女子,又不能在一起,所以才写了这组相思的诗。不管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总之,这首诗震撼了洛阳一位富家千金柳枝,这姑娘也是很勇敢,不但给李商隐写了诗,还主动约李商隐见面。李商隐准备去赴约时,却出了一点小意外。据说,朋友恶作剧,把他的行囊带到了长安,他去追行囊,就错过了和柳枝的约会。等他后来回到洛阳,柳枝已经嫁给一位官员做了小妾。毕竟两个人只是互相爱慕,他又放人家鸽子,人家没有理由一直等着他。这段没有开始的感情,应该没有怎么伤到李商隐,但是伤感肯定是有的,所以他写了《柳枝五首》:看什么都成双成对,而他自己却形单影只。失恋的人,真的看不得物物成双,不然很容易自伤自怜。李商隐虽然满腹才华,却屡次科考都以失败告终,可能是因为心灰意冷,也可能是想另辟蹊径,他跑到玉阳山修习道术。唐朝道观是很出名的,武则天去过,杨贵妃去过,据说唐朝有12位公主都在道观居住过。总之,在唐朝人眼里,这个地方不但可以延年益寿,还能改头换面重新来过。上至皇室,下至文人墨客,都是这里的常客。才女鱼玄机,也曾经在道观里居住过,不但把道观弄成了谈诗论道的工作室,还是谈情说爱的风流乡。一个是诗名远播的青年才俊,一个是容貌秀美的年轻姑娘,在远离红尘的道观里,极容易被互相吸引。华阳是伴随玉真公主来道观清修的,公主制定了很严格的清规戒律约束宫人,李商隐和华阳见面极为不易。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总之就是经常约好了要见面,最后爱人却没有踪影,做梦都在哭,为相思而失眠,觉得和爱人隔了千山万水。爱得这么炽烈,想尽了办法一次次约会,当然会让人看出端倪。玉真公主知道此事后大怒,把李商隐赶出了玉阳山。如果宋华阳只是普通家庭的女孩,或许两人还能争取一下,但她是宫女,谁能斗得过皇权呢?一个宫女一个文人,又有什么筹码去争取呢?这段爱应该也是最让李商隐意难平的,连争取的机会都没有,那种无力感,真的太折磨人了。他只能一首接一首地写诗,在无数的诗里面,都有宋华阳的名字。比如:《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当时李商隐在节度使王茂元家中做幕僚,王晏媄是王茂元的女儿,李商隐对她一见钟情,王家也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这段姻缘看起来再好不过了。但是这里面牵扯到一件很麻烦的事儿,提携过李商隐的令狐楚是牛党,王茂元是李党,当时“牛李党争“闹得正凶。这等于给李商隐出了个难题,如果他娶王晏媄,就是背叛牛党的忘恩负义之人,以后仕途只会更艰难,如果他想保住好名声,就不能娶王家的女儿。作出这样的选择,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恋爱至上,管它仕途党争,就是要和喜欢的人结婚。一种可能也是想投靠王家,作了王家的乘龙怪婿,还怕没有仕途吗?婚后,李商隐和王晏媄感情很好,但他一直没有得到岳父家的提携,也因此,他总是在奔波,和妻子聚少离多。所以更大的可能,是他根本就没想让岳父提携,他娶王晏媄,只是因为爱情。不然,岳父看在女儿的份儿上,也会给女婿谋个稳定的好差事。文章开头写的那首诗,就是他在外赴任时,思念妻子时所写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知道何时能回家团聚,不知道何时能和妻子共坐窗边秉烛夜谈,这里面,有忧愁,也有愧疚。他给妻子写过很多首诗,在《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里写: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外地,再也没有家人给自己寄衣服,漫天飘雪里,疯狂地想念妻子。房里处处都是妻子生活过的痕迹,罗被依旧,锦瑟依旧,却不见了那个等他归来的人。一个人的日子,真的太难熬了,有朋友见此惨状,想把才貌双全的乐伎赐给他,好歹能给他缝补一下衣裳,李商隐婉拒了,他说:至于南国妖姬,丛台妙妓,虽有涉于篇什,实不接于风流。他在诗里写尽了香艳的爱情,但却认为,自己并不是风流之人。妻子离世时,李商隐不过38岁,正当壮年,却一生再也不曾爱过任何人,不曾和任何人亲近。他短短的一生,在事业上不得志,感情也充满了波折,几乎一生都和所爱之人聚少离多,但爱情在他那里,却是至纯至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