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溪镇[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镇]

 颐源书屋 2022-10-21 发布于云南
沙溪镇
沙溪镇
本词条是多义词,共8个义项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镇
沙溪镇位于剑川县东南部,距县城32千米,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旅游区之间,东南与洱源县交界,西北与剑川县弥沙、羊岑、甸南相邻。
沙溪镇版图总面积287平方千米,其中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辖14个行政村,有人口23532人(2019)。[1]
沙溪镇先后获得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云南旅游名镇、108个中国村庄名片、中国乡村文化遗产地标村庄名录等荣誉称号。2010年,该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40万元。
2016年12月7日,沙溪镇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基本信息
行政类别
建制镇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下辖地区
辖寺登村等14个行政村
地理位置
云南省剑川县西南部
历史沿革
唐前期南诏兴起之初,沙溪便是洱海流域北部的一个“诏”(矣罗实诏),属统帅楚雄州西部至大理州境内各少数民族羁縻州的剑南道姚州都督府。
明代以前,沙溪曾被称为“杀退”、“杀腿”。
明代后期,使用“沙溪”之称,《徐霞客游记》中称:“剑川湖之流,合驼强江出峡贯于川中,所谓沙溪也。其坞东西阔五六里,南北不下五十里,所出米谷甚盛,剑川州皆来取足焉。”此处的“剑川湖,在剑川州东,周数十里,流入赵州境”。“驼强”即“桃羌”,属口音之误。清代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桃羌河,在州(剑川州)南三十里。”
剑川沙溪镇
沙溪在清代时称“沙溪图”。
民国十年(1921年),沙溪图改为剑川第四区。
民国十年(1930年),为寺登镇。
1949年,剑川县解放,改称剑川县第四区。
1958年,剑川县第四区撤销,改为沙溪公社。
1962年,沙溪公社改称沙溪区。
剑川沙溪镇
1970年,撤区建人民公社,沙溪区称沙溪公社。
1984年,区级政权进行体制改革,撤销沙溪公社,建立沙溪区。
1988年起,设沙溪乡。
2001年,沙溪撤区设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沙溪镇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区老君山片区东南端,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香格里拉、丽江之间;地处北纬36°11′—26°19′,东经99°45′—99°58′之间;东接洱源县牛街乡,南接洱源县乔后镇,西接剑川县弥沙乡,北接剑川县甸南镇;沙溪坝四面环山,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版图总面积288平方千米,其中坝区面积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沙溪镇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2100米,坝子南端米子坪村海拔1973米,为境内最低海拔点,最东端三棵桩村海拔3150米,为最高海拔点。东西横距28千米,南北纵距35千米。土壤分布为暗棕壤、棕壤、红棕壤、黄棕壤。
气候条件
沙溪镇气候属南温带温凉层,年均气温12.3℃,年日照时数2400小时,年降水量790毫米,坝子中部为全县最少降水处,降水671毫米,无霜期215天左右。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沙溪镇镇居于金龙河——黑潓江水系南部,黑潓江由北向南流经整个坝子。境内有长乐水库、石龙水库,蓄水量共56万立方米。
耕地资源
截至2011年,沙溪镇有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9250万亩,占总面积8.9%;林地37.4万亩,占86.7%;荒山、草地1.8万亩,占4.2%;水面815亩,占0.2%。73%的耕地面积分布于坝区,其余为山区耕地。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沙溪镇辖14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寺登街。
行政村
寺登村
东南村
华龙村
北龙村
四联村
甸头村
沙坪村
石龙村
长乐村
鳌凤村
灯塔村
溪南村
红星村
联合村
人口民族
沙溪镇有人口23532人(2019),其中户籍人口5988户,居住有汉、白、彝、傈僳、纳西等民族,其中白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85%。总人口23743人(2017)。
政治
领导班子
职务
姓名
镇党委书记 
苏生林
镇长 
杨泽雄
资料来源:2011年 
经济
综述
2009年,沙溪镇实现地区经济总收入8645万元,比2008年增长30.7%;固定资产投资2440.67万元,比2008年增长23.2%;招商引资协议资金1000万元,比2008年增长22.5%。
2010年,沙溪镇实现地区经济总收入8440万元,财政总收入617万元,年均增长74.4%,财政支出450万元,年均增长30%。
2011年,沙溪镇固定资产投资5147万元,比2010年增长24.38%;招商引资协议资金10015万元,,财政收入750万元,比2010年增长21.55%,财政支出159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12元,比2010年增长35.4%。
第一产业
2009年,沙溪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466.71万元,比2008年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2047元,比2008年增长19%。
2010年,沙溪镇实现畜牧业总产值1648.11万元,林业收入95.39万元,渔业收入37万元。
2011年,沙溪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3212元,比2010年增长35.4%。
第二产业
2011年,沙溪镇第二产业主要为农副产品加工,实现地区工业收入2653.7万元。
第三产业
商业
2010年,沙溪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6万元,年均增长16.4%。
旅游业
剑川沙溪镇
2011年,沙溪镇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1.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900万元。
2012年上半年,沙溪镇1至5月接待海内外游客8.28万人(次),同比增长31%,其中海外游客1.6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5700万元。
2014年,沙溪镇接待国内外游客11.6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3040万元。
文化
石宝山歌会
沙溪民俗
石宝山歌会为传统的盛大民族节日,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至八月初一在石宝山举行。歌会期间,剑川、洱源、丽江、兰坪、大理等地的白族群众和歌手都穿上了民族盛装。石宝山歌会的主要内容一是对调赛歌,许许多多的白族歌手和青年小伙子、小姑娘都到石宝山上来对白族调、唱情歌。
二月八太子会
沙溪古镇
二月八太子会是沙溪坝传统的宗教民俗活动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二月初八在寺登街举行,二月初六起由佛教“阿吒力”信士们至“兴教寺”将“太子”(少年释迦牟尼)请到本主庙中,初七祭祀拜佛,初八下午时分,即送佛返回兴教寺。
本主崇拜
沙溪古镇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原始宗教崇拜,“本主”被视为地方保护神,每个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独立本主庙。本主庙中泥塑的雕像称“坐像”,用香柏树等上好木质的材料雕刻成一套与正厅塑像相似的完整的雕像,称“行像”。
每逢祭祀本主时,全村老幼一起参加,焚香沐浴后将本主行像请到村里称为“下殿”的本主行宫。迎本主活动中,人们组织打霸王鞭,跳“耕牛舞”,唱滇戏,老年人们组织焚香祷告。
交通
剑川——乔后公路和平(坡)甸(南)公路横穿沙溪镇境内,境内全长35千米。截止2011年,沙溪镇村委会通公路率100%。
社会
城镇建设
沙溪古建筑
截至2011年,沙溪镇城镇建成区面积1.2平方千米,城镇化率22.58%。实施“1·1”地震恢复重建,平甸公路沙溪段油路改造,黑潓江过镇段整治和河滨路建设,完成14个村委会办公大楼建设和卫生室建设,12个村水利血防安全饮水工程,12个村家畜血防圈舍改造项目和14个村农村电网改造工程。
2007年,沙溪镇启动了16项建设项目:甸头引水沟以工代赈工程,东南村麦地沟和红星村双合烟水工程,寺登中心完小教学楼工程,联合希望小学建设工程,东南、长乐两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东北甸电站等工程。
文化教育
截至2011年,沙溪镇有初级中学1个,13所完全小学,14个办学校点,文化站1个,村级党团活动室14个,村文化活动室2个,业余文艺宣传队48个。
2010年,沙溪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100%,青壮年文盲率由2005年的0.4%降至0.21%,广播和电视覆盖率由2005年的98%上升到100%。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沙溪镇有沙溪卫生院和14个村卫生室。
参考资料
[1]
沙溪镇-剑川县人民政府 · 沙溪镇-剑川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4-21]
相关合集
剑川下辖乡镇
共8个词条123阅读
金华镇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辖镇
甸南镇
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辖镇
沙溪镇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下辖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