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4亩!南宁发现野生稻,号称“植物大熊猫” 专家:赶紧保护起来

 上官靖琪 2022-10-21 发布于江西

近日,在我国广西南宁上林县白圩镇的一片沼泽地中发现了连片的野生稻。据悉,野生稻的面积有34亩,由于野生稻与杂草共生,生长在睡毛茂密的沼泽地,很难被发现。

据相关部门和专家鉴定,该地分布普通野生稻种群,种群数量十分庞大,合计约34万亩。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采取保护措施,全力保护这一宝贵的种质资源。不少网友称:这种杂草到处都是,还需要保护吗?

野生稻号称“植物大熊猫”,专家建议:立即保护

野生稻是稻属植物,是亚洲栽培稻的近缘祖先种,具有非常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号称“植物大熊猫”。

野生稻是多年生草本,形态秆高约1.5米,下部海绵质或于节上生根。叶鞘圆筒形、疏松、无毛。叶片与传统的水稻相似呈线形、扁平长度达到40厘米,宽度约1厘米。

野生稻的花絮长度约20厘米,呈圆锥形,直立而且下垂。其小穗长8-9毫米,宽2-2.5(3)毫米。其与同属植物一年生稻的区别,野生稻的小穗续存,成熟后穗轴延续而不易脱落。

野生稻的生长主要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江河流域,主要出现在池塘、溪沟、藕塘、沼泽等低湿环境中。本次广西南宁发现的野生稻,完全符合生长条件。

据悉,野生稻分布主要在潮湿的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中,平均气温在19~23摄氏度,年度高温能达到37~38摄氏度,年降水量在1119~2664毫米。阳光充足,短日照。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广西、广东、云南等地。

野生稻的繁殖主要分为地下根茎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方式,与传统水稻的繁殖方式相似。部分地区由于冬季低温导致根茎干枯,导致不能继续生长繁殖。

那么,野生稻的价值有多大呢?是水稻种质资源天然的基因库,具有较高的研究、开发和利用价值,是水稻杂交育种工作中最重要的材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曾用了10年找不到带有相关基因的合适植株。

1971年11月23日,在海南溢出的野生稻丛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并命名为“野败”。随后,全国专家一起攻克了“野败”的基因密码,获得杂交水稻的初步成功。

野生稻蕴含许多优良基因,如耐寒、抗虫、耐病、耐涝、耐盐、抗干旱、抗草等特性的基因挖掘,不断获得成功。

因此,对野生稻的保护具有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经济价值和意义。专家建议:若有发现,请立即保护。

野生稻的现状如何?大面积出现暗示了什么?

近些年,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野生环境遭到人类的破坏或者人为干扰,比如:城市化修建大量现代设施,导致大量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锐减,甚至是种群消失。

并且,近些年大量的农田荒废,农村种植户人数降低。导致杂草过度滋生,甚至出现大面积的外来入侵物种,导致本地野生稻在生态竞争更加激烈,出现种群消退现象。

目前野生稻已经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极危(CR),《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2021年9月7日)—Ⅱ级,《国际粮食和农业植物遗传资源条约》——附件Ⅰ等,属于植物大熊猫。

那么,此次在广西南宁发现34亩野生稻,暗示了什么?第一、充分说明当前的生态环境非常优质,适合野生稻生长;第二、人类活动的破坏力降低,以至于出现如此大面积的野生稻;第三,生态恢复,我国近些年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加强,以至于在我国出现大量消失或者病危物种的大规模出现。

总结

广西南宁野生水稻的大规模出现,对于我国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加强保护的同时,对当地居民的培训,提高全民保护意识。让这笔巨大的财富,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