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新编 |​​ 伯牙与钟子期•相识

 南有鱼123 2022-10-21 发布于北京

【阅前提醒】

1.本故事纯属虚构,私设如山!不考据!

2.前章内容链接。

【正文内容】

伯牙他乡得遇知音,心中欢喜异常。待激荡之情稍平,却不觉一凛:入春秋以来,礼乐下行,私学虽起,却未大兴。此山野之中,庶人从何学习礼乐?子期娴于《诗》、《书》,深谙琴理,气度非凡,身份必不一般。

楚国钟氏?”伯牙思量片刻,心中已有猜测,问道:“不知是子姓钟氏?还是芈姓钟氏?”

钟子期微感讶异:“正是子姓钟氏。” 

游侠大惊道:“楚国钟氏!竟是乐尹钟建之后?”见众人满脸诧异,道声失礼,进而解释道:“某一介庶人,不谙音律。但某游历四方,曾有幸听学鲁师门下,又有些许武艺傍身,几入卿士门下,与各方异士常有往来。楚昭王蒙难复国的故事,某也有耳闻。”

钟子期道:“君子……”

游侠忙道不敢:“某名连,家中排行最末,钟子称某排行即可。”

钟子期点头,感慨道:“季子游历四方,见识广博。昔年吴军破楚,昭王出奔,王室公族跟随辗转流亡,又有忠臣良将奔波各国游说,数月之后,终得复国。昭王遍赏有功之人,钟建以勇武谦逊得命上大夫。然而……”钟子期无奈摇头,“我非出自芈姓钟氏。”

季连疑惑:“昭王胞妹下嫁乐尹,琴瑟和谐,仿若神仙眷侣。某学识鄙薄,同姓不婚,还是知道的。如此,可有不对?”

“正如季子所言。至于同姓不婚…”钟子期随意道,“春秋以来,王室之迹渐熄。晋文公且为同姓之后,楚国尚巫,与中原诸国多有不同,季子何必拘泥。”商周之际,小邦周以牧野一战而取代大邑商,为迅速控制中原,周朝封建诸侯,周公制礼,实行同姓不婚,连接各姓。几百年过去,形势已然不同。钟子期性情豁达,不拘古制,对同姓不婚颇不以为然。

钟子期道:“虽同为乐师,子姓钟氏于楚国却不显。前人之事,今已不闻。季子不知,也不足为奇。”

“如此说来,虽同为乐师,却相差甚远。”琴童笑嘻嘻道。

童言无忌,季连正要出言调和,却听伯牙开口:“岂能相比?”季连惊诧,连忙望向钟子期。

钟子期微笑摇头。

伯牙道:“昔年楚、郑交战,郑得楚乐工数人,郑伯悉数献与晋国。两年之后,晋侯巡视六军,偶遇一伶人。晋侯命其弹琴,所奏皆为南音。晋楚媾和,晋侯念伶人未弃本职、不忘故土,许其返国。此人便是乐师钟子仪。钟子仪回楚之后,楚王不废其职,命为大夫。不久,钟子仪献乐有功,楚王再命,为郧县县公。”问季连,“一方县公与内朝大夫如何?”

季连稍加思索,道:“楚灭国则置县,楚之县与一国相当。按理,县公居大夫之上。”

伯牙点头:“如此倒也罢了。昔者钟子仪为晋侯鼓琴,师旷恰在一旁,与之论琴,钟子仪曾谈及琴之九德。钟子仪回楚之后,献颂琴于楚王,四德俱备,世人交口称赞,号为四德公。琴之九德始自周穆王大夫师嫠,师嫠随穆王西征,四夷有闻。西周灭亡,师嫠之后亡楚,居钟离,即子姓钟氏。钟子仪确是师嫠之后。”

钟子仪不忘故国,世人称颂。鲁师讲学,亦多赞赏。

钟子期道:“伯牙善琴,也善典故。”

伯牙含笑道:“钟子仪仅具四德,世人已然赞不绝口。善琴者听之,只道钟氏失九德之音。伯牙有幸,今日闻听九德之论。”

钟子期怔然片刻,摇头道:“王侯将相,五世而斩,不出百年,王室尚且为庶。如今,我也不过一介山野樵夫,终日劳力,只为糊口。况且,钟氏谈九德,只论琴理,与论琴人之德行却无关碍。我有赖家学,不过识得些琴理罢了。虽善听琴,却不善弹琴,不能比之九德。伯牙过誉了。”

伯牙一顿,轻抚琴面,道:“子期不善弹琴?”

钟子期爽朗一笑:“虽则不善弹琴,但能制琴。”见伯牙神情有异,又道,“伯牙可是不信?”

伯牙虽有遗憾,听得此言,连忙收束情绪,正要解释,却听钟子期问道:“伯牙可是师出师旷?”

伯牙一愣,道:“子期何以知之?”

“伯牙之琴告我。”钟子期解释道:“此琴以桐木为胎,黑漆朱髹,通体断纹,龙鳞、龟坼、流水、蛇蚹错杂相间。断纹之美妙佳丽,漆色之温润雅致,宛似鬼斧神工。此琴甚古,当有百年以上历史。传世颂琴之中,齐桓公有'号钟’,楚庄王有'绕梁’。'号钟’之音宏亮,犹如钟声激荡,'绕梁’之纹奇诡,仿若神妖献舞。伯牙之琴,有春雷之声、流水之响,与传世颂琴大不相同。此琴既含齐鲁之韵,又隐有楚之巫风。以琴音推之,或出齐鲁;以琴纹断之,或出楚材。”

伯牙暗自惊奇。

钟子期道:“近百年以来,善琴者不过十几家,如周之师春、卫之师涓、晋之师旷、郑之师慧、鲁之成连。除齐之号钟,楚之绕梁,晋也有颂琴。相传师旷晚年纵情山水,遍泰山、登龙门,仿伏羲琴而作'太古遗音琴’,引凤凰来仪。”钟子期留连琴上,目光缱绻,“此琴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太古遗音琴?”虽是疑问,神情却笃定。

伯牙喟叹道:“不错,此琴正是'太古遗音琴’。先师为师旷之后。师旷出自世家,精于《诗》、《书》,达古通今,作《阳春》、《白雪》而天下知。其致仕之后,纵情山水,得鸟兽之情、自然之理。我本无根,自幼漂泊。少时有幸,得遇先师。先师不弃,教我习琴。得上天垂爱,先师神游而去,将此琴传授与我,望我作《高山》、《流水》。然我驽钝,三年不得其情。卫师师涓善造新曲,能作四时之歌,我往习之。后游历泰山,学于鲁师成连;横渡河洛,学于周师方子春,始知山水之情。”伯牙想到自己年过三十却未能出仕,感慨道:“因我性好山水,琴音不古不新,诸侯大夫皆不用。我周游列国,今于汉水而遇子期,幸矣。”

“听古乐,则唯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伯牙之琴本出自然之情,听之者虽少,心静而可得之。”钟子期道:“晋才楚用,而今楚王初立,伯牙可是为此而来?”

伯牙道:“此其一也。子期既对当世琴家如此了解,当知师旷晚年目不能视。”

钟子期点头:“师旷之聪,天下之至聪也。传闻师旷为求至臻,自熏双目。”

伯牙摇头失笑,道:“史不失书,蒙不失诵。古以瞽者史官、以矇者乐师,故世人皆道乐师皆为目盲之人,此大谬矣。师旷既非先天目盲,也非熏药自伤,实乃后天日渐形成。师旷致仕之前犹能视物,至晚年乃双目全盲。至于熏目之说,不足为训,谨遵医嘱,药熏而已。此琴虽是师旷亲手所斫,然而双目不便,多赖高匠刘子奇之力。”

钟子期了然,太古遗音琴琴面绘有巫符,其所用之漆皆楚国独有。而刘子奇本是楚大夫,世为王室斫琴,故太古遗音琴颇有楚韵。

伯牙道:“听闻楚人于南阳某处山林中偶然得到一批竹简,其中有几卷古琴谱。天下乐人闻之,莫不雀跃。我却是为此而来。”

“原来如此。”钟子期思索片刻,“此地距离竹书出土之地不远,我亦有所闻。国人议论,都道是王子朝奔楚时所携周室典籍。”

伯牙惊喜,倾身向前,问道:“当真是西周盛世之乐?”

钟子期摇头,“未曾得见。然各国有知之士共赴盛举,伯牙定不虚此行。”

“今日得遇子期,喜甚!”伯牙欢畅之情难舒,双手置于琴上,琴声激荡,如春花飞扬,如潮水回击。

月淡星疏,东方泛白

船中人等相继醒来,船夫问道:“日出月隐,雨歇江平,是否开船?”

钟子期起身辞谢,伯牙与钟子期相携走出船舱。伯牙怅然道:“昨日方与子期相识,今日便要离别。夜何其长,日何来速。”桃花纷飞,落在行人肩头,流水缓缓,如亲人呢喃有声。“子期胸有丘壑,何不与我同行?”

钟子期道:“我既无仕途牵绊,也无家室之累。伯牙盛情,期不愿相违。只是……”钟子期叹息一声,“月初之时,郧地虞官来告,大司乐下令国人进献良木,需三百年以上白桐百棵。因我能斫琴,乡人有请,期已应承。此事未毕,期实不敢远行。”郧地山林资源丰富,盛产各类木材,其中桐木品质尤其上乘。虽说如此,也非一月之功。

“白桐难得,何况百年白桐?”伯牙愁道。

“约定之期将至,我也甚是发愁。”钟子期笑道:“所幸山前有路,昨日之忧,今日已解。说来还要多谢伯牙。昨日听琴之处,却有桐木数棵,其中不乏五百年以上桐木。如此,虽还差些,却能应对了。”

伯牙内心一定,欣然道:“如此甚好。”

“待取得五百年白桐之木,交与本地虞官,与其说和通融,此事便算完了。此次盛会,各国乐工云集,期心向往之。他日到得郢都,愿能再闻伯牙琴音。”

伯牙喜不自胜,自然满口答应,两人约定再会之期,就此作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