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虫从来不喝水为何不会渴呢?

 菌心说 2022-10-22 发布于北京

在很小的时候,就听到我们当地有一句童谣:“尖尖嘴六条腿,光吃粮食不喝水”,有些孩子们还把它当成是谜语让其他的人来猜。那你知道答案吗?这种虫子说的就是粮食里面的米虫,在民间也叫它米象、牛子、谷虫和谷象等等。

大家也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一切动植物都是离不开水的。那为何说米虫“光吃粮食不喝水”呢?它真的不需要喝水吗?

米虫从何而来?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米虫是什么吧。在夏秋季气温高的时候,如果粮食没有密封保存好,受潮了以后就会看到里面有像芝麻一样黑色的小虫子。特别是在面粉、稻米、苗条等粮食里面较为常见,而这种黑色的虫子就是米虫。因为它有着两条腿,并且前面还有像大象一样的“长鼻子”,所以也就称之为米象,它是专门危害大米、小麦、玉米、高粱等粮食的一种害虫。

米虫是属于鞘翅目、象虫科的小虫子,它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这四个阶段,是一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些人估计十分好奇,好好的粮食里面干干净净的,为何时间长了(主要是受潮了以后)就会长出来米虫,它们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实际上这些米虫之前就已经存在于粮食里面了,只是我们难以发现而已。因为最初存在粮食里面的米虫是以虫卵的形式存在的。米虫在成为了成虫以后,它们就会飞到野外去,然后看到粮食作物了,就飞到里面去产卵。

这些所产的卵也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一般都是难以破坏,或者是把它们杀死的,即便是放置了两三年的陈年粮食中依然能存活。一旦这些产卵的粮食作物受潮了,并且气温也适合它们孵化,这些卵就会孵化出来,最初的时候它们是藏匿在粮食里面蛀食的。而等到大一些了就会从粮食里面出来,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黑色的如同芝麻粒一样的小虫子。

当然了有些则是在仓储粮食的袋子、仓库里也有一些米虫的卵,或者是成年的米虫。如果没收拾干净,就把粮食倒进去也容易长出来米虫。

而且这些虫子具有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的特点。它们每年能约有8-9个世代,而平均一个世代约20-50天。别看米虫的寿命不长,但是它们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只雌性的米虫一生能产卵多达500粒。

也是由于如此强的繁殖能力,如果在粮食中发现了几只米虫,用不了几天就会发现黑压压的一片米虫。而一旦粮食被米虫吃了以后,我们人类再来吃口感会大打折扣,因为粮食内部都已经快被吃空了。

米虫真的不需要喝水吗?

那米虫真的一生不需要喝水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米虫也是需要喝水的。只是它们喝水的方式和生活中常见的许多动物不一样,不是直接饮用而已。

首先,粮食要生出米虫,必须要是受潮了以后。如果是在密封的情况下,粮食晒得很干燥,那么就难以长出米虫。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农民保存粮食,都会尽可能把粮食晾晒干一些,并且还会趁着中午最热的时候把粮食装进粮仓里。

比较干燥的环境下,粮食就不容易长出米虫。可一旦它们受潮了,就很容易长出米虫。要知道粮食中即便晒得很干,还是有一定水分的,而受潮的粮食那么它的水分含量就更高了,这也成为了米虫水分的来源之一。

其次是从空气中获取水分。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着,但是也是有一定水分的,尤其是米虫一般喜欢在夏秋两季大量滋生、繁殖,就是因为这样的季节温度高、空气中的水分也高,它们喜欢在高温、偏潮湿的环境生存。如果气温低了就可能会被冻死,一般低于5℃的环境几天就可以把米虫冻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冬天一般很少见到粮食里面有米虫的原因。而米虫在偏潮湿的空气中,也就能获得一部分的水分。

还有最后一点,那就是从它们的排泄物中获得水分。这个说起来可能有点恶心,但是米虫吃粮食,也会排泄。而排泄物中有一定的水分,混合在粮食中也可能会被它们吃掉。毕竟米虫的个头不大,并且生命也很短暂,它们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只有极少的水分就能满足它们一生所用了。

如何避免粮食长米虫?

其实吧,要想避免粮食长出米虫也不难。一个是少量多次购买,即一次不要购买太多了,吃完了再买,这样一般还没有长出米虫,粮食就吃完了。

第二个是低温保存,在粮食购买回来以后,为了避免它长米虫,可以把它放在冰箱里面冷藏一晚上,之后再拿出来,这样就能冻死大米里面的虫卵和米虫了。

第三个就是密封保存,并且加入一些有气味的东西,比如大蒜、花椒、八角等。把这些香料放进去,也能起到很好的驱虫作用,并且记得每次取用要密封保存好,让它和空气隔绝了也就不容易长米虫。

实际上就算是长了米虫,也是可以食用的,只是口感差一些,这些米虫也是可以吃的,就相当于是补充高蛋白了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