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月至10月,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在河南、山东、安徽等省发生了一场新军阀之间的最大规模混战,又称蒋冯阎战争、蒋冯阎李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中原大战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的军阀混战。 大战之前,1928年12月29日,公子哥张学良宣布东北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统一领导。表面上,蒋光头此刻开始就统一了全中国。但其实全国仍是四分五裂的,蒋光头实际上只能管到嫡系地方势力的江浙沪,广大中原、两湖两广两河山、东北华北西北四川……仍被大大小小的军阀瓜分,人、财、物蒋介石都管不到。 尽管如此,蒋光头作为中央政府,对各派军阀仍具有碾压实力,因为他占的地方自古以来都是中国最富的地方,还有英美帝国、大资本家大买办大地主的支持,要钱有钱,要枪有枪,加之政治手段了得,惯于使用阴谋诡计,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这些人根本玩不过他。那时候来说,如果没有伟大共产党,没有伟大毛主席的奋斗,估计蒋光头会“千秋万载,一统江湖!”,慢慢消灭各路军阀,真正把中国买办化,沦为帝国主义的走狗,变成另一个袁世凯,并家天下的传承下去,传给蒋经国、蒋孝文…… 穷苦老百姓为什么要感谢毛主席,感谢共产党?因为要是蒋介石一直坐了天下,普通老百姓是别想翻身的。中国就会像散装印度似的,把你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几个等级。穷苦人家的孩子就会永远是首陀罗,别说读书高考、鲤鱼跃龙门了,能够给地主、资本家打份工,有口吃的就不错了。现在的印度仍然是这种情况,首陀罗根本就不被当人看。 扯远了,说回蒋介石。1929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军编遣会议,研究裁撤各路军阀的部队,保留自己一家独大,温水煮青蛙,企图慢慢弄死各路军阀。李宗仁、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又不傻,哪能坐以待毙。各路军阀假装宣布服从中央命令,执行裁军,其实就把部队换个名字,或者把军变成师,把师变成团,扩大每一级兵员。 蒋光头一看不行,又充分发挥聪明绝顶的政治头脑,首先拉拢、分化瓦解冯玉祥的五虎上将、十三太保,给钱给枪给地位。因为西北苦寒之地太穷了,冯玉祥的大将们纷纷被金钱收买,倒戈相向。接着,蒋光头又对阎锡山许以高官厚禄,让晋军服从中央,并挑拨阎锡山的大将商震、傅作义出来单干,成为一方诸侯,收到了良好效果。最后,蒋介石对最能打的桂系,看着他们占着两广、两湖、平津的好地方,眼馋不已,又看到他们的地盘分散、兵力不集中,决定从军事上搞死他们。 李宗仁当时在南京任职,在蒋介石的地盘上,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跑路。白崇禧当时在天津,和部队没在一起,蒋介石借机一边收买他的部队,一边派特务到天津准备干掉他。但蒋委员长的保密工作从来就没有做好过,不说后来被中共的层层渗透,最高作战计划都是我党卧底拟订的,单是当时也被各路军阀窃取机密。因为靠钱来收买人并不靠谱,总有出价更高的,所以没有啥绝密可言,分分钟信息就被转卖了。白崇禧获悉要被暗杀后,也急忙坐船跑路。 就这样,1929年3月蒋桂大战前夕,桂系两位大佬都没在军队,部队群龙无首、一盘散沙,被蒋介石大败,轻易地被赶回了广西老家。 然后是,1929年5月冯玉祥也被收拾了。他的十三太保韩复榘、石友三被蒋介石收买,调转枪口就对准了他。冯玉祥节节败退,被迫下野。 阎锡山一看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就被蒋介石逐一攻破了。他于是联络满血的张学良,还有残血的冯玉祥、李宗仁,决定联合起来跟蒋介石再干一票大的。除了张学良在东北山高皇帝远,坐山观虎斗,没有轻易入局,跟蒋介石有大仇的冯玉祥、李宗仁还有张发奎纷纷加入。1930年5月爆发的这次中原大战,反蒋军兵力约70万,蒋军兵力约30万,张学良东北军11万,总计各方投入兵力在100万以上。虽然看似蒋介石兵少,但贵在武器精良、钱粮充足,倒蒋军队这边却都想保存实力,不想把家底拼光了,这就导致战场上蒋军集中兵力攻击一处,各路军阀明哲保身,不是自己的防区坚决袖手旁观,被蒋军多个击破。加之蒋介石的金钱战术、策反战术,双方你来我往,在河南、安徽、山东等地展开大厮杀,形成了均衡态势。 反蒋集团虽然内部矛盾重重,但军队规模还是很大,所以双方就在黄河一带对峙起来,蒋介石也没法彻底吃掉对方。这个时候张学良的态度就非常关键了,东北军作为民国时期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军队,拥有兵力约30万,装备精良,还有300多架飞机、镇海舰、坦克。光头和反蒋双方都派出优秀的营销人员去游说张学良。 但蒋介石拿出手的都是真金白银,当时形象地说,蒋一手拿枪一手拿钱,阎锡山一手拿算盘一手拿秤杆,冯玉祥一手拿大刀一手拿窝头。蒋光头为了争取张学良,不但给枪给钱,还直接许诺国民政府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的位置给他,相当于全国二把手,仅次于自己。蒋介石还承诺只要张学良出兵,以后天下由你我兄弟平分,划河而治,蒋介石统治黄河以南,张学良统治黄河以北,平分秋色。如此优厚的条件开出来,还有什么好说的?于是,张学良率兵入关,全国通电拥护蒋介石的国民政府。 还打啥?认输吧,1930年10月15日,阎锡山和冯玉祥通电下野,阎锡山出国游学,冯玉祥从此彻底失去兵权,军队由张学良改编。桂系残兵回到桂林,打败滇系保住了地盘。 1930年11月4日,中原大战彻底止息。“中原大战”历时7个月,双方动员兵力110万人以上,支出军费5亿元,战火波及20多省,双方死伤达30万之巨,其中至少有一半是冀鲁豫等省的青壮年男子,可惜我中华大好男儿没有死在抗日战争的英雄战斗中,却因为军阀们的一己私利,白白失去了生命。 各路军阀对老百姓加捐加税,滥发纸币,战祸所及,破坏严重。作为战场的中原人民,河南洛阳等27县严重受灾,农业损失量为常年产值的160.2%;雎县等十几个县农民平均每户损失牲畜0.22头,河南省“因战事死亡达12余万口,受伤1.95余万口,逃亡在外者118.5余万口,被军队拉夫者达129.77余万口,其中因以致死者3万余口,而兵士之死亡者尚不在内。 财产损失包括破坏焚烧房屋在内,总计为65146.9万余元。全部损失估计10年之后方可恢复”。以郑州为例,开战以来,“每日必来飞机,来必掷炸弹。……而每掷一次炸弹,必死若干人民,毁坏若干建筑”;“夫此种情况,不止郑州,凡战地都会,陇海、平汉两路附近之各县城与各村落,处处如是,白日皆然”。军阀们为了一己之私,导致中原糜烂、饿殍遍野。惨状真的不忍卒睹,无法直视。 在中原大战爆发之前,毛主席早就高瞻远瞩地写了一篇文章,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内斗做出了预判,巧合的是,他的文章是1930年1月形成的,蒋桂战争在当月就爆发了,紧接着就是中原大战,不能不说毛主席的预见能力在当时独步天下。这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所谓“预见性”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毛主席之所以后来拥有牢不可破的领袖地位,与他超越时代的战略眼光是分不开的。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仿佛一盏明灯,为革命指明了道路。文章说,红军中的部分人,一打了败仗,就消极退缩,对革命胜利的前途感到渺茫。他们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他们没有认识到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矛盾重重、激烈混战,随之而来是赋税的加重,广大人民、民族工商业受剥削压迫日益严酷。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绝对会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终会燃成烈火。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绝对可以“燎原”。毛泽东早早地预测到,军阀混战的到来,正是我党我军革命高潮到来的时候。 1930年,在毛泽东正确路线指导下,赣南闽西根据地决定红四军、红五军及江西红军第二、第四团,在国内军阀混战初期,“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至于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以与湘赣边界之割据区域相连接。”这就是中央苏区最初的蓝图,促使了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中央苏区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1930年10月,红一方面军进军江西,攻克吉安,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扩大成立了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中原大战结束时,红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中共已经在全国11个省发展出根据地或者游击区,正规红军已经拥有14个军,人数超过10万,和蒋介石比起来,这点力量的确还比较弱小,但它代表中国最先进的力量,已经走到了政治舞台前面,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红军在红色区域建立和发展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一步步完善发展,把政权波浪式地向前扩大,宣告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正式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