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手势,就对完上联:保椒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

 金华303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徐文长,今浙江绍兴人士,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是一个跨多领域,多才多艺的综合性人才,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他出生在一个走向衰落的大家族中,由父亲晚年所娶的一个小妾所生,自幼由嫡母苗夫人抚养。徐文长出生不久,父亲就去世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也被苗夫人赶出了家门。所以徐文长童年生存环境非常复杂,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得不到亲生父母的疼爱。

文章图片1

幸好徐文长从小聪明好学,六岁读书,九岁便能作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被众人称为神童。成年后“貌修伟肥白,音朗然如鹤唳”,时常半夜愤慨疾书,悲壮朗读,所作诗文狂傲不羁,直抒胸臆,气势磅礴。只可惜他命运多舛,自从二十岁考中了秀才之后,参加八次乡试,一直考到四十一岁,始终未能中举,深受挫折。由于他的家族日益衰落,又没有人真正关心疼爱他,只有一身文辞诗画才华,远近闻名,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被一富户人家相中,纳为入赘女婿,并协助官场任职的岳父大人办理一些公文,从此结识了些官员。

文章图片2

有一次他在杭州吟诗作画游玩,杭州知府早就听闻徐文长很有才华,就前来相会同游。在苏提岸边,知府指着前方的保椒塔,出了一上联:“保椒塔,塔顶尖,尖如笔,笔写五湖四海”。徐文长听后一言未发,只是用手指了指锦带桥,向知府大人拱拱手,然后又两手一摊,向上一举。知府见徐文长这样,以为他并没有什么真实的才华,根本答不上来。心中一阵窃喜,等到游到钱塘江边的时候,知府指着八和塔又出了一上联:“六塔重重,四面七棱八角。”。谁料徐文长听后还是没有作答,只向知府扬了扬手。知府便得意忘形,笑着说道“久闻先生才子大名,今日却似山间竹笋,腹中空空。”

文章图片3

徐文长不慌不忙,站在一旁,轻声说道:“大人,徐某方才都已经对过下联,大人难道没明白吗?”知府立马不高兴,认为徐文长这是在愚弄他,一脸严肃地说道:“你何时对过下联,只字未言。”徐文长向大人施了个礼,不紧不慢地说道:“请大人息怒,刚才我做了几个手势,请大人再仔细回想一下,难道不是两幅双塔的对联吗?”知府大人默默回忆起来,不禁哑口失色,惊讶万分,原来徐文长对的第一下联,指着锦带桥,拱了拱手,再摊平双手,向上一举,是说:锦带桥,桥洞圆,圆似镜,镜照万里九州。第二联时,是扬扬手,下联是:一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知府大人情不自禁地叹道:真是妙啊,果然是才高八斗,名不虚传。

文章图片4

欣赏完了多才多艺的徐文长用手势回知府对联,这里也有一幅上联:寿桃湖,湖水碧,碧如镜,镜映星河日月。诚请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赐香留墨来对诗,当然大家也可以按照文中知府大人的两幅上联来对下联。谢谢大家!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