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启超《情圣杜甫》:没有哪种情感,老杜表达不了

 濠上三寻 2022-10-23 发布于河北

​   梁任公文思迅疾,口才流畅,他的演讲,       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哪怕只是看文         稿,亦很容易卷入其中,无从自拔。

最近沉迷杜甫,视频、音频、文字、谈话皆围绕老杜展开,近乎将其复活于我之日常。

今天看《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文中提到梁任公的演讲《情圣杜甫》,顿生好奇,搜来一揽,洋洋洒洒近万字,读起来酣畅淋漓,读完仍意犹未尽。

演讲开始前,他先做了两点说明:

第一,新事物固然可爱,老古董也不可轻轻抹杀。内中艺术的古董,尤为有特殊价值。因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情感是不受进化法则支配的;不能说现代人的情感一定比古人优美,所以不能说现代人的艺术一定比古人进步。

第二,用文字表出来的艺术——如诗词、歌剧、小说等类,多少总含有几分国民的性质。因为现在人类语言未能统一,无论何国的作家,总须用本国语言文字做工具;这副工具操练得不纯熟,纵然有很丰富高妙的思想,也不能成为艺术的表现。

从情感与艺术,语言与艺术切入演讲主题,让听众认识到情感和语言是对艺术(诗词、歌剧、小说)创作影响最大的两个因子。

被梁任公捧为“情圣”的杜甫,正是驾驭情感和语言的殿堂级诗人。

他的“情”,体现在对老妻的“月夜思”(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对老弟老妹的心心念念(有弟在远方,三人各瘦何人强。有妹有妹在钟离,良人早殁诸孤痴),对儿女的愧疚怜爱(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对老友李白的“赠思怀梦”(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对老皇帝的“一饭未曾忘君国”(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对落魄王孙的深切哀伤(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对老百姓的“三吏三别”(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对天下所有寒士的“无私奉献”(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工部写情,往往愈拶愈紧,愈转愈深。

他的情感,像一堆乱石,突兀在胸中,断断续续地吐出,从无条理中见条理,真极文章之能事。

他最能用极简的语句,包括无限情绪,写得极深刻。

杜甫的深情,犹如陈酿,越老越凛冽,越放越郁重。

每当时代环境与安史之乱存在交叠,杜甫这坛老酒便会被人开启,这苦情似海难浇心中块垒,难消满腹仇怨。

之所以品这千古第一苦酒,乃为借老杜之口,抒发感怀,畅叙幽情。

子美不单单是“情圣”,更是世上最佳“嘴替”。

没有什么情感,不能借子美表达,若能消化他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诗,“情圣”的衣钵,兴许我辈后继。

梁任公谦虚自己不懂艺术,但他这篇演讲却将情感、语言、艺术和杜甫巧妙结合、无缝连接,可谓打通古今、别开生面。

依我所见,人生目的不是单调的,美也不是单调的。为爱美而爱美,也可以说为的是人生目的;因为爱美本来是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诉人生苦痛,写人生黑暗,也不能不说是美。因为美的作用,不外令自己或别人起快感;痛楚的刺激,也是快感之一。例如肤痒的人,用手抓到出血,越抓越畅快。像情感恁么热烈的杜工部,他的作品,自然是刺激性极强,近于哭叫人生目的那一路;主张人生艺术观的人,固然要读他。但还要知道,他的哭声,是三板一眼地哭出来,节节含着真美;主张唯美艺术观的人,也非读他不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