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如何进行? | 良师成长指南

 高占国 2022-10-23 发布于广东

Image





大国发展,呼唤良师;

民族复兴,呼唤良师;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呼唤良师!

《教育家》发起第二届“寻找大国良师”公益活动,寻找良师典型,探访良师的感人事迹,呈现其教育教学中的专业与智慧,分享良师的成长经验,传播其身上的动人精神,予其应有的荣光!

良师,担当育人使命;良师,亦当分享教育智慧,引领教师成长!

2022年,《教育家》开设“良师成长指南”栏目,面向一线教师征集专业成长方面遇到的困惑、问题,并从中选出代表性案例,邀请教育专家、一线教师等进行回答。

本期“良师成长指南”话题: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如何进行?

案例: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的实施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新课标提出改变单一讲授式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做到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也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方面笔者心存困惑,教师该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怎样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怎样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河北省高碑店市某小学 蔡老师



Image

“1+x”式 协同融合

黑龙江省泰来县四里五中心学校 徐永晨

Image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并不是各学科教师的“孤军作战”,也不是简单地随意而为之的学科“一锅炖”,而是多元聚合、协同融合。

操作上,理清“1+x”的关系。“1”是主融课,“x”是被融课。实施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并不是各学科简单组合成“拼盘”,而是主次分明、分工明确、协同融合。主融课确保“学科立场”,承担主角,其他学科作为“配角”参与主题式学习活动,并且主融课与被融课是协同共建关系。因而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在操作上不能本末倒置、喧宾夺主,也不能“各扫门前雪”,应做到主融课与被融课的本末相顺、既“合”又“融”。

内容上,找准“1+x”点和线。“1”是学科知识和能力融合点,“x”是指学科核心素养生成的线。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找准本学科内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共同点,即融合点。找准融合点之后,教师从学科核心素养角度出发,为实现这些素养目标而采取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因此,找准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融合点至关重要,各学科的协同对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起着“助推器”的作用。

方式上,明确“1+x”主体性。“1”是以学生为主体,“x”是指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式。新课标强调教师要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探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式,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实施“劳动最光荣”的教学时,学生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等查阅后,采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会种植农作物,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图画。

时空上,实施“1+x”课内外。“1”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x”是指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既可以在课内完成,也可以拓展延伸到课外。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研究制订实施方案,确定内容、目标、分工、涉及的学科、学科融合等问题,准备工作多发生在课外。因此,教师必须立足学科本位,在做好精心准备的前提下,学习活动尽可能在课堂完成,当然,对于有价值的问题可以继续进行探究,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聚焦5个维度有效落实跨学科主题式学习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灵山书院 王奇尔

Image

此次新课标中多次提及“跨学科”,一是顺应当代教育发展趋势,呼应过去的教育实践;二是规范相关落地内容,给未来的教育实践引领方向。

跨学科主题多元化的建构途径:

1.基于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构

2.追问学科的课堂教学价值

3.从教学重难点中去提取

4.在学生视域下从解决实际问题中提炼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难点: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难点在于面向全体学生的过程性指导。

要确保义务教育段中小学能够在未来快速适应并高效开展跨学科学习,必然有赖于系统性的教师的跨学科主题培训、针对跨学科的学校教学安排调整以及跨学科教学环境的创设。跨学科学习中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创建项目、查阅资料、记录笔记、制定计划、记录过程、记录数据、统计分析、形成结论等,都需要高频次的师生互动、学生团队协作和足以支撑学生团队开展跨学科学习的软硬件环境。

目前普遍的有两种:其一,融入本学科知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其二,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的指导。

从有效落实落地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来看,我们可以从5个维度进行:

在角度上,跨学科学习要有针对性,基于课程标准紧扣教学目标,针对学生实际;在梯度上,跨学科学习要有层次性,既有低阶问题学习探究,也有高阶问题学习探究,跨学科学习也要有序递进,这样思维才能逐次深入;在深度上,跨学科学习要有挑战性,一定要有一两个核心“跨学科”概念能引发认知冲突,激活学生思维;在广度上,跨学科学习要有开放性,跨学科学习不是封闭的指定的一个主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候,思路要多元,这样思维活动才能更开放;在难度上,跨学科学习要有适宜性,跨学科学习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多数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


把握“五化”,有效实施主题式跨学科课程整合

湖南省攸县上云桥中学 陈利芳

Image

“双减”背景下,新课标的实施对一线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单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课堂组织和提高课堂效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更符合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也符合学生综合发展的需要。但是在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时,易出现三个忽视:忽视学生主体,只顾老师“跨”,学生跟不上;忽视学科立场,只想多科“跨”,学科特征模糊;忽视深入学习,只是为跨而跨,流于浅表。

教师该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怎样选择恰当的学习主题?怎样把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主题聚焦化:要聚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及新课标明确提出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并结合其他学科的课程标准,确定合适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目标,让核心素养具象化。

学习建模化:探讨“怎样做”,最初实施的时候要找到具体的流程或是模式,认真学习研究,构建自我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模式。

支架多样化:学科联动共生,需要教师提供多学科的学习支架。

资源融合化: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整合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的多种资源。

评价多元化:努力构建评价主体多维、评价过程多段、评价角度多元、评价方式多样的学习评价模式。只有建立这样的评价模式,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优势,看到自己的成长。

总而言之,课程整合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课程设计,也是一种教学方式,还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其目的是将零散分布的学习内容和活动进行整合,适用学生成长的需求,并能促进其所学与过去和现在的体验取得联系,达到更有意义的学习。其中包括了学校层面的办学设想,体现了老师对课程建设的追求和教学观的进步,必定能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明确两个”要求“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博思小学 张玮娜

Image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目前,跨学科主题教学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呢?

第一,对教师的要求。跨学科教学的目的在于学生面临新的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体系解决问题,重新建构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跨学科素养。一是具有跨学科教学的意识。二是提升跨学科方案设计的能力。三是精准把握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四是进行跨学科教学反思。学科教师不仅要提高本学科能力,而且要不断发展多学科素养,努力做一个积极稳妥的教育改革实践者。

第二,对设计的要求。跨学科主题学习以某一问题研究为核心,以某一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和整合其他课程的相关知识、方法,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孟璨等人研究发现设计与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主要有四个环节,即明确预期目标、设置关键问题、深入探究体验、开展有效评价。其中,预期目标指明方向,关键问题确定核心,探究体验明确方法,有效评价激励手段。

跨学科学习是一种新形态的学习方式,科学创新地实施跨学科教学将促进新课程改革落地开花。正确地对待实践中的困惑和挑战,将其视为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突破口,积极进取合力攻关深化课程改革。


运用“翻转课堂”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

辽宁省盖州市第一初级中学 李兴钧

Image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基本原则第4条指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文中指出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和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

关于如何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我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通过 “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了重构。“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之中,使学生更好地合作交流,完成设定的学习任务,这样就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这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翻转课堂”重新构建学习流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的原则。

以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学科为例,我选取如下两个主题开展 “翻转课堂”的跨学科的主题式学习。

主题一:改革开放

学科
内容
主题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部编版)
坚持改革开放
历史
八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编版)
对外开放

主题二:民族团结

学科
内容
主题
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部编版)
促进民族团结
历史
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部编版)
民族大团结
我们总说政史不分家,所以在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及历史学科这两个主题的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翻转课堂”开展跨学科的主题式教学。我们在教学前布置“信息传递”的翻转任务,让学生查阅两个学科关于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这两大主题的相关知识和材料,使学生在课前探究跨学科间的主题学习任务。这样可直接打破学科之间的限制,横向了解和该主题相关的教学材料,在教学中整合不同领域的内容,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系统的形成。


跨学科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乐趣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赵蕾 教授

Image

四年前,我组织并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去城乡开展公益科普、研学与支教活动,迄今共打造不同主题的融知识性、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科普讲座60多个,并出版了科普书,深受孩子们的欢迎,下面举其中几个例子供大家参考。

人文科学相结合

我们的科普主题常以语文课文、古诗词及传统节日为切入点。比如,从一年级上册«江南»中“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二年级下册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三年级上册王昌龄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引出莲、荷和芙蓉的关系,再从科学角度解释«爱莲说»中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以及成语”藕断丝连“所蕴含的科学道理等。

再比如,中秋节除了学习民俗文化之外,还将天文和生物学知识融入其中,如给学生解释中秋月是“超级月亮”吗,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蓝月亮”就是蓝色的月亮吗,月亮为什么有圆有缺,白天月亮在哪儿呢,“蟾宫折桂”是什么意思,吴刚伐的是什么桂等等。

学科之内巧融合

小学科学课本身就是跨学科的,但每个单元的内容相对独立,通过主题式学习,可将部分内容进行巧妙融合。比如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蒸馒头的实验,将四年级上册科学课本中涉及到微生物的”面团长大了“与物理学的”冷与热“”水的三态变化“等联系在一起,孩子们的理解会更为深刻。

课堂内外再配合

将多学科内容融入课外研学活动并进行适当拓展,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景点沿途所遇动植物的识别、树高的测量方法,名胜景点的传说及地理知识,名胜古迹里的历史人物,牌匾及楹联的意思及书法的字体等,,整个过程令孩子们收获满满、回味无穷。

总之,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要有广度、有方法、有整合才能做到有内涵、有趣味、有成效。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四个策略

江苏省睢宁县李集镇中心小学 王鸿

Image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基础和体验,围绕某一研究主题,以研究内容为主线,打破学科、知识领域界限,将多门学科整合起来,把新的知识同已有的知识、信息与体验链接起来,理解学科之间的关联及跨学科的真实内涵。跨学科主题学习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探究,提出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以《民风民俗》为例,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基本操作策略为:

一、真实情境、激发兴趣。真实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基于学生生活的问题设计更能激活学生学习的动力。如教学“民风民俗”主题单元,我们可以设计问题“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说你知道的习俗”,让孩子通过课外阅读、调查访问、查阅资料,感受民俗文化的多姿斑斓和民俗风情的源远流长。

二、主题引领、内容统整。可让学生根据主题内容整合语文、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学科知识,说一说耳濡目染、耳熟能详的风俗民情;想一想亲眼看到、亲耳听到、亲身感受到的民风习俗,美丽传说;谈一谈课外阅读知道的,或通过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了解到的,让人感到新奇的服饰、饮食、民居,别致新颖的民间工艺品。如此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丰富体验与感受,把碎片化的学科知识以主题学习的形式进行推进。

三、感悟体验、深度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实践、体验、感悟的过程。泱泱华夏地广人多,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有着灿烂的文化,也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我们可用现代智慧设备改变传统课堂单一的授课模式,给孩子们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四、自主合作、探究生成。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小组:节日风俗、地方美食、民族服饰、各地民居……自主合作,以不同的形式展示研究成果。


开展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五个注意点

河北省邯郸市魏县第八中学 王琰

Image

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互相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那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呢?

第一,多开展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注意主题要来自真实情境,毕竟生活是一个整体,不分学科的。

第二,要吃透教材,深挖教材。其实英语课程内容的三大主题: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就涉及到了跨学科。只有了解教材,才能找到本科目与其他科目的融合点,进行跨学科式学习,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做一篇关于讲解化学或者物理实验的英语阅读时候,就涉及到跨学科学习,需要学生们通过网络或者书籍搜索相关的实验知识,这样有助于英语的阅读与理解。

第三,各学科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要想实施好跨学科式学习,需要多学科教师经常进行教研、沟通;多讨论学科中的融合点,发挥自己的才智多开展跨学科活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比如,英语可以与音乐融合,让同学们通过学唱英文歌曲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

第四,设置的任务要有可操作性,有资源可找。教师在设置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时,一定要基于一定的课程目标,注意让学生们能通过课本或者适当运用信息化手段能将问题解决。只有任务可操作,结果才能可评价,才能有依据去评价,这样设置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活动才有意义。

第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跨学科主题式学习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这样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也能保证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原则。

总之,实施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一定要注意核心素养的完成。同时还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主题为圆心,向学科延伸

河北省邢台市第十二中学 李相召

Image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在初中阶段进行实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自身素质。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法应对这个问题。

第一,以项目带动学科知识的相互支撑。

例如我们开展的《关于郭守敬大街树木种植情况调查研究》项目,就融合了多学科知识。如需要用数学知识测量每棵树之间的距离,需要用地理知识了解郭守敬大街的比例长度,然后结合数学知识算出郭守敬大街有多长,从而算出这条大街植树情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用日记形式,记录测量过程。项目完成后,撰写调查报告。用相机拍下大树的样子,利用美术知识,在课件中进行构图设计,然后用微机知识,用电脑制作成课件,向他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就是以项目带动学科知识的相互支撑,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第二,以小课题带动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例如,我们选择学生共同关心的《学生留什么发型》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通过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了解初一、初二和初三不同年级段男生、女生对于学校对发型管理的意见或建议。从而从心理因素和脸型特点等方面,得出关于初中生对待男女生统一发型的态度。最后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这一过程中,涉及语文、数学、心理、美育等多学科知识。

例如我们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词语,开展主题学习与研究。如学习“诚信”,学生要搜集与诚信有关的对联,成语,小故事,通过用软笔、硬币书写对联,讲故事大赛,相声、剧本展演等形式,分享研究成果。如此,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提升了文学素养,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心中有家国,眼里有学生

山东省临沂第四中学 程慧

Image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也要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在进行教学设计以前要遵循几个原则:

一、始终以学生为主。

教育的对象是生动活泼的生命个体,具有生命个体成长和发展的自然规律;教育的对象是具有社会性的生命群体,需要了解社会系统下这个群体的特征。这就要求,首先要研究学情:学生群体的发展阶段,学生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区别;同时,从系统的角度,区别学生群体具有的地区差异与班级差异。选择的学习主题首先要符合这个学段的学生,要符合本地区、本班的学生。因为不同学段,不同地区,不同风格的班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需要考虑学习主题是否适合现实中真实面对的教学对象。这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法、谈话法等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也可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当教师对学生有了调查、研究的时候,学习主题会自动进入教育教学的视野。

二、心中牢记为国育才。

课程标准优于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学习主题的选择除了研究教育对象,还需要研究教育目标、重难点。课程标准是设计、实施课程的重要依据,是制定教育目标的重要参考。跨学科主题式学习的难点是如何融合不同学科的课程标准,这需要对不同学科核心素养的深度理解,还要对国家编制课标的依据——课程方案,有细致的研究和全面的理解。除了研究学科的核心素养,还要清晰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深刻理解“立德树人”,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家国,实现对本学段学生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同时,跨学科主题式学习需要相应学科的融合和配合,这个融合的实现需要不同学科教师的配合。这就要求教师之间加强交流、互相学习、跨学科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的路径,可以从某一学科中找到合适的主题后,邀请其他学科的老师就同一主题开展集体备课,这样,其他科目的教师也会更有目标和方向。确定学习主题后,先进行拆解,分工,由各个学科认领,找到在同一主题下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然后,进行跨学科融合,统一到一个教学设计中,完善跨学科学习主题科学体系的建立。最后,才是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把已经具备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进行整合,服务于学习主题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从而进一步就教学过程、阶段、活动等进行选择和取舍。


跨学科,激潜能

河北省石家庄市石门小学 常微

Image

跨学科主题式学习强调某一学科的主导地位,我们应该立足本学科,以学科为本位进行跨学科学习,并以此展开相关的主题扩充,使之形成以点带面的有效教学。我认为它体现的是综合性、艺术性。

就我的音乐学科教学而言,平时教学中有很多知识点是可以与语文、数学、美术、体育等课程融合学习的。当然,前提条件是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课程安排、学段要求。比如,《数蛤蟆》这首歌曲,歌词内容与本年级所学的乘法进度相当,我在教学中通过乘法导入恰到好处;在拓展创编歌词中也通过边唱边算的挑战式演唱,很好的的完成了本节课教学目标,课堂效果非常好。比如,一至六年级都有古诗新唱,像《咏鹅》《梅花》《江雪》《静夜思》等等都可以作为开始的导入或者最后的拓展赏析。还有《三峡的孩子爱三峡 》这首歌曲,我从一幅画开始,让学生联想古诗,一起朗诵导出《早发白帝城》,从而导出三峡以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这样的跨学科综合,大大增加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加有助于歌曲的学习和情绪的表达。还有《中国功夫》与体育武术的融合,一招一式在歌曲的背景下会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当然,不以音乐学科为主时,很多时候可以把音乐学科作为拓展环节,这也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


基于学生特点做好跨学科学习

河北省邯郸冀南新区林坛中学 许泽国

Image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要求:“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就是说,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基于本学科立场,统筹关联学科。老师在各自学科教学时应主动设计本节课与其他学科内容的融合,体现跨学科主题教学。以下我就根据自己所任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为例加以阐述。

首先,要做好此部分知识储备。有道是“要想给学生一滴水,你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课前,要了解毕达哥拉斯,赵爽,牛顿等数学家在这方面的故事。制作一些简易教具,操作简单、明了。发现一些有关勾股定理内容的实际问题,以备拓展训练用,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为在课堂内外融入其他学科知识做准备,丰富多彩,生长共创。

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他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特长,以便在设计其他学科知识更有针对性。有的同学爱动手操作,可以把准备好的正方形给他,让他按勾股定理内容要求拼成直角三角形,发现面积规律;有的同学喜欢阅读,可以指导孩子读些勾股定理证明历史轶事;有的同学喜欢科学,便可以讲一下牛顿不仅热爱物理,在数学上也很有建树……如此一来,让孩子充分了解无处不数学、学科大融合。




—  END  —


来源 | 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公众号原创
编辑 | 周彩丽
设计 | 朱强
统筹 | 周彩丽

视频推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