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闯关东故事:爷爷出外迟迟未归,孙子两次千里跋涉将他找回

 胶东故事会 2022-10-23 发布于山东

古代交通、通讯不便,人们一旦离开居住地外出,就很容易出现失联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在历史上的闯关东过程中可谓屡见不鲜,很多打拼者在离家之后往往好几年都没有音讯。

倘若遇到这种事情,其家人也并无太多的办法,要么在家干等,要么派人去找。具体而言,前一种方法属于纯粹碰运气,有结果的可能性不大,但风险也相对较小;而后一种方法相对主动,重新联系上的概率较高,可风险也相应增加——极端的情况就是,不但原来的人没有找到,后面派的人也跟着“失联”了(掖县就有这种案例)。

接下来要讲述的内容,就与“找人”的话题有关,概而言之,这是清代平度一则“孙子到关东找爷爷”的故事。

话说在当时(应在道光朝之前)的平度州地界,有位名叫崔学密的男子。他生来不幸,十岁时父母便已双亡,只能跟随祖父崔士奇、祖母倪氏生活。

由于家境贫寒,祖父崔士奇不得不前去关外谋生,然而这一走就没有了音讯。祖母倪氏独自一人抚养崔学密,其中辛酸,可想而知。

在生活的重压面前,倪氏的情绪时常崩溃。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已经不奢望丈夫在关东发大财,而是只盼人能回来和自己有个照应就好。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崔学密长到十五岁时,就已经懂事。他见祖母时常以泪洗面,就下定决心:要去关东把祖父找回来。

他将自己的想法告知祖母。倪氏感觉也别无他法,便点头答应了。于是,崔学密带着不多的盘缠,踏上了去关外寻找祖父的路程。

千里迢迢来到关外之后,崔学密采用原始方法,逢人就打听崔士奇的下落。可惜茫茫人海,此举如同捞针。虽然辛苦走访了三年,但崔学密始终未能如愿。眼见盘缠将尽,他只能暂且返回了平度。

倪氏得知消息,心中大有绝望之感。崔学密见状不忍,便决定再赴关外寻祖。

可惜的是,此时家里已经拿不出相应的盘缠。而倘若没有路费的话,一路上缺衣少食,自然会相当凶险。

崔学密生怕祖母不答应,便谎称从邻乡富户那里借到了银两。如此这般,他开始第二次向关外进发。

由于没有盘缠,崔学密沿途只能以乞讨为生。从这一点来推断,他此次并未走海路,而是从陆路出关。历尽千辛万苦之后,他终于抵达了辽阳城。

此后的时间里,他在周边大小州县逐一走访,尝试寻找祖父的踪迹。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第六年,他终于找到了依然穷困的祖父崔士奇——而祖父此前之所以不返乡,可能也是因为这一点吧。

值得一提的是,崔士奇当初闯关东时,崔学密还只是一个十岁出头的少年。而此次在关外相遇,后者已经成为二十四岁的青年了。从少年到青年,长相一般会有较大变化。这爷孙俩彼此相认,想必也有一番曲折吧。

找到祖父之后,崔学密将家中情况一一告知,并说服对方一同返乡。就这样,祖孙二人又经历了一番跋涉,终于回到了平度老家。

对此,祖母倪氏自然是欣喜异常。而其他乡邻在听说其中经过之后,也大为赞誉。他们有感于崔学密的孝顺和坚韧,便集体出资帮助崔学密做起了小买卖。崔家的生计就此有了着落,而这则故事,也有了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故事梗概据清道光版《平度州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