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拥有破局思维?

 昵称62100225 2022-10-23 发布于广西

说一千道一万,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都是脖子以上的差别。赚钱难并不是赚钱本身难。要么就是你的方向错了,要么就是你的方法错了。要有正确方向和合适的方法,你必须先改变思维模式!

1.战略思维

人生在世,选择是无处不在的。有些选择是无足轻重的,比如晚饭吃炒菜还是吃火锅?出差是坐高铁还是坐飞机?旅游选择国内游还是国外游?

有些选择则是关乎命运的。比如是留在老家发展还是去北上广深?自己创业还是进公司打工?嫁给张三还是嫁给李四?

决定你人生命运的,往往就是你的几个关键选择。

你人生80%的结果,都来自于你20%的关键选择。

判断选择的轻重缓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可惜绝大多数人在做选择时,都是【平均用力】的。

大多数人认为只要自己够拼、够努力就能改变命运,他们可以把工作每个细节都做得极其用心。但对于人生大事上的选择,他们却是轻率的、佛系的、漫不经心的。这其实是极其错误的做法!

利益分为两种: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每个人之所以做的选择不同,就是因为每个人对得失的判断标准不同。

有的女人明明婚后发现自己的老公又赌又花心,根本没有末来,但她就是不愿意离婚,怕万一找不到更好的。总在计算眼前的得失,是一个人没有未来的主要原因。

只要不具备未来长期回报的,眼前的利益再高也要狠心放下。狠心放下眼前的利益往往并不容易,因为这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短期利益表面看是“利”,而放下短期利益表面看是“害”。

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两者永远是相互矛盾的。做任何选择,核心就参考一个标准:切掉眼前利益,以未来长期的利益为导向。舍小利换大利,舍短期换长期。

战略思维的核心,不在于【得】,而在于【舍】,先有【舍】后有【得】。

问:战略选择的本质是什么呢?

答:取舍。

问:取舍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呢?

答:分清什么重要,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问:取什么,取多少?舍什么,舍多少?

答:舍九取一。只取最重要的那一点,把其余次重要的全部舍弃。

舍九取一的思维模式能够帮助你在短时间内汇集整合有限的资源,快速实现单点突破。

把市场最需要的、自己最擅长的那一件事情,投入全部资源,做到极致,而不是什么都想做,都想用。

与其伤其九指,不如断其一指。难的是,大部分人找不出那一个指头。

真正的“舍”不是拿起好的,舍掉坏的,而是从10个好的中选择1个或舍去其余9个,而一般人在追求安全感的驱使下,很难做出真正的取舍,他们的做法往往是——顺着情绪来,什么都想要,结果兵力分散,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2.未来思维

未来思维指长远的目光,站在未来思考现在,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要做什么,以终为始,未雨绸缪。

比方说,同时有两个选择,A公司薪资待遇很好,但公司发展已经很成熟了,上升空间很难。B公司薪资待遇一般,但发展潜力很大。

这时你是选择当下的利益,还是考虑未来的发展空间?

大多数人会选择A公司,因为大公司稳定呀。而拥有未来思维的人,一定会选择B公司。

穷人思考利益回报,是站在当下角度;而富人思考利益回报,则站在未来角度。这就是穷人和富人在思维上最本质的区别。

这其实和下象棋是一样的,高手不会计较眼前几个棋子的得失,他始终清楚自己的目的是最终“将死”对方。

在做一件事情时,厉害的人总是从长远的角度去规划和经营自己的人生,走一步能想到后五步该怎么走,甚至能想到七步之内。

而走一步看一步的思考方式,只会让人越走越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普通人从不思考未来的问题,所以就总会在当下出大问题。

高手一直在研究未来的问题,所以他的每一个当下都走得很稳。因为每一个当下的现状,都来自他过去对未来的思考、推演和布局。

比如大多数男人,普遍存在35岁事业瓶颈期的“坑”。

“35岁定律”曾经是一个热门话题,说的是从前大多数的行业,会根据你的入职年限,为你的工作经验买单。比如你工作5年了,即使你的能力和应届生差不多,但是你依然可以多拿至少一倍的收入。

而现在更多的情况是,老板们发现了这一点,觉得你并没有太值钱的技能和经验之后,就会把你淘汰掉,换成性价比高的年轻人,于是就有了很多中年人的“35岁定律”。

如果你提前进行人生周期上的事业布局,提早付诸行动,多学习高手的思想和一些实用技能,以备不时之需。那么当你面临35岁的“坑”时,肯定不会像没有准备的人那样迷茫、恐慌和束手无策。

这个社会对35岁的男人的期望是,他可以领导一群45岁的人,而不是被一群20多岁的人所领导。

如果你今年已经35岁了还一事无成,怎么办?其实很简单,去想你45岁时想实现什么结果?从现在开始为你45岁的结果去布局和行动。

30岁的成就来自20岁的布局。40岁的成就来自30岁的布局。

过去没有积累,就不要指望现在立马能有回报。最可怕的是,你连想都没想过自己10年后会变成什么样!

思考未来的原则是:大脑活在未来,身体活在当下。用活在未来的大脑,指挥活在当下的身体。

做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为了眼前利益而做的,基本都没有未来。

3.目标思维

根据耶鲁大学的一组调查数据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1~3年的【短期目标】,只有不到3%的人具有8~10年的【长期目标】。

多么惊人的数据!这反映你身边每10个人,几乎就有9个人居然一生都活在迷茫之中!

这个调查跟踪了十几年。最后,【没有目标】的那群人成了被救济对象,【目标模糊】的那群人碌碌无为,有【短期目标】的那群人成了“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而具有【长期目标】的那群人成了社会和国家的栋梁。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如你彷徨在没有方向的沙漠,徘徊在没有航向的大海。

下面是一个在网上盛传的白龙马和拉磨驴的故事:

传说白龙马西天取经以前,在一个农户家,每天拉车。与他在一起的,还有一头驴子,每天拉磨。

后来,白龙马去西天取经荣归故里的时候,想起了当初与他患难与共的驴子老弟,便来到农户家看望驴子。

驴子看到白龙马,马上无限崇敬地对他说:“马兄啊,我真是佩服你,西天取经你坚持下来了,还功成名就了。一想你去的这些年,别说经历那么多的坎坷和磨难,就是那么远的路,我想想都害怕!我可坚持不了。 ”白龙马听了驴子的话,说:”老弟呀,这些年我看到了巍峨的高山,宽阔的河流,还有好多的美景。其实你就是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并不是你坚持不了。你想想,我取经的这些年你闲着了吗?你拉磨走的路,与我到西天走的路是一样长的!”

白龙马和拉磨驴的故事很好地折射了目标尤其是长期目标的重要性!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其实是两位一体的:没有【长期目标】的指引,【短期目标】将不知去往何处;没有【短期目标】的支撑,【长期目标】则无法真正落地。

【长期目标】是10年后的你是谁?【短期目标】是眼下的碎银几两。

你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长期目标】呢?

巴菲特曾经说过一句话:“我很幸运,有正确的榜样引导我。告诉我你的榜样是谁,我就知道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见过几个像样的人,读过几本像样的书,学过几个像样的课程,那么你就无法做出几件像样的事。

偶像决定人生,榜样决定命运。找到你所在行业或未来想从事行业的偶像,你的偶像就是你的【长期目标】,就是你10年后想成为的那个人。你要学习他,感受他,复制他,对标他,最终目的是超越他。

如果你创业,那么你的偶像就换成你所在行业做得最好的公司。这家公司就是你对标的对象。

有了【长期目标】以后,你还得把它分解为【短期目标】,再把【短期目标】转化成可操作的“行为数量”。

比如你年初制定了一年的【短期目标】是减肥20斤。转化到每个月约2斤,转化到每周约0.5斤,0.5斤=1925大卡。跑步20分钟消耗300大卡,那么0.5斤大概需要6个20分钟的跑步。

那接下来就好办了,一周内你抽空跑6次20分钟就好了,一年后你肯定可以达成减肥20斤的目标。

4.测试思维

试想,如果你造出了一个杯子:

如果你拿它去当杯子,它会非常好用;

如果你拿它去当武器,它就不太顺手;

如果你拿它去当锅,它根本就没法用;

如果你拿它当枕头,它就是一个废物!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个杯子之所以是个废物,只是因为你把它放错了位置。如果把【杯子】换成【你】呢?你之所以还没有大成,也不过是因为你把自己放错了地方,没有找对自己的人生赛道罢了!

每个人肯定都有适合自己的人生赛道,但并不是一出生你就知道具体是哪一条。因此,你必须要走出你的舒适区,大胆尝试。

温水固然舒服,但青蛙永远只能是青蛙,坐井观天的青蛙注定是吃不了天鹅肉的。

你要勇于测试。最适合你的人生赛道就如54张扑克的大王,你想要摸出大王,就得想办法多摸几次。有的人摸第一张就成,有的人要摸最后一张才成,但只要次数够多,就早晚能够成功,这就是规律!

你不要盲目测试。测试的关键是控制成本,小成本试错。你绝对不可以赌博性地孤注一掷,否则一旦失败你将不再具有【再来一次】的机会。

你学会“脚踩两只船”的艺术。一只脚要踩在稳定中,一只脚要踩在冒险里,这样才能有底气、心态稳定地不断尝试、探索更多可能性。太过保守或用力过猛是2个极端,都是死穴。

5.迭代思维

执行力强的人往往更容易成功。因为凡事只要先干起来,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越不行动越焦虑,越焦虑越不行动,这是“青蛙”的恶性循环。

我们从小被教育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但我们大多数时候只做到了三思,却没做到后行。

为什么呢?

大多数人在做一件事情前,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准备好,认为市场竞争太激烈,认为自己能力不够,一步步地陷入做与不做的犹豫中。凡事只有先干起来,才有机会迭代精进。

你需要做计划,但不能总是在做计划。有了大致的计划后,行动起来,然后再不断地调整下一个阶段的计划,这样你就领先90%的人了。

凡事想,99%都是问题。

凡事做,99%都能解决。

人生的过程必然会有坎坷和失败,这都是正常的。只要你的【长期目标】不动摇,你的方向没错,路虽远,行则将至!

6.批判思维

自我批判,是深度思考的后视镜,用来纠正你逆袭过程的盲区。看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就在于他用了多长时间发现自己之前的愚蠢。

如果你是50岁发现前半辈子很愚蠢,代表你50年才成长迭代了一次。

如果这个月你就发现了自己上个月的愚蠢,恭喜你,代表你一个月就迭代精进了。

愚蠢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愚蠢。自我批判最有效的方式,是拿别人当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问题。

普通人喜欢听好听的话,如同小孩喜欢吃糖,甜而无益。

高手喜欢听难听的话,如同大人喜欢喝茶,苦而排毒。

遇到还不如你的人,要坚定你的想法。

遇到和你相当的人,要怀疑你的想法。

遇到比你优秀的人,要否定你的根法。


一切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和思维的问题。

万变不离人性,万变不离思维。

通人性者,通思维者,通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