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和我的孩子》上

 海倫在台灣 2022-11-04 发布于中国台湾

台湾人整体性格平和、很有礼貌,“仁义礼智信”五常贯彻得比较到位。搬来台北快五年了,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但我只见过一次公共场所的争执,是在捷运的电梯上,一个经常健身的人竖起中指,高声对前面说:你想怎样!没有回应,所以搞不清楚他和哪个人有摩擦。

早年在上海,坦白说我经常见小吵架的,但的确很少见动手的;在深圳,我经常见到大吵架的,还有两次遇到动手的,由于自己胆小跑得太快,不确定打到什么程度,打了多久

我认识的所有台湾男生都属于温柔贴心型,当了父亲后秒变带孩子“高手”,温和细致、无师自通。我只能在教育里找答案,我想是教育把这种基因播到了一代又一代台湾人的血液里。

小朋友的教育旅程很长,如果在关键节点政府可以提供简约的范本,让父母知道怎样成为好的父母,是否有可能让整体国民的性格更趋向温和,也是否有可能让人更靠近幸福呢?

大宝大班的时候拿回家一本书,是台北教育部发行的《我和我的孩子》,说老师让给爸爸妈妈看。

字数不多,但对当时的我,一个正在学习怎样成为合格母亲的妈妈,非常受益。特别是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里,那些明确告诉父母要怎样做的文字,给了我指引和方向。我还记得第一次读完合上书时,封底的那行字: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稍纵即逝,亲子时光无可取代——我差点哭了出来。

转眼间,我的小宝也要上小学了。幼稚园安排了小朋友去小学体验一整天,她回到家描述在小学的见闻时,眉里眼里全是对小学生活的期待。然后她也拿出了这本书,说学校让爸爸妈妈看。

我又看了一遍。如果你也有小朋友,也一起看一下吧:

由于图片数量限制,把文章分成(上)、(下)两篇,书籍将在《我和我的孩子》下 载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