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人处世须懂非礼勿动

 学生有礼111 2022-10-25 发布于山东

图片
       我们常说“非礼勿视”,但对一个真正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来说,除了“非礼勿视”,还需要做到“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视”、“听”、“言”好理解,“动”又指的是什么呢?“非礼勿动”对我们的为人处世有什么影响?我们应当如何做到非礼勿动?

程颐的著作《动箴》中为我们解答以上疑惑,指导我们更好地为人处世

程颐,他的《四箴》之一《动箴》非常言简意丰: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志士励行,守之于为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看后是否不明所以

且听柯老师细细讲来

图片

“哲人知几,诚之于思” 

在这里所讲的“哲人”就是指有智慧的人。有智慧的人“知几”,什么叫“知几”?这个“几”就是刚刚开始在动,要分善恶的那个苗头。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懂得善恶要分开、岔开的那个苗头。所以说,“诚之于思”,一个有智慧的人,他才刚刚在发念的时候,就很真诚了。

“志士厉行,守之于为”

志士是有所作为的人,他告诉你,他绝不胡作非为,也就是说,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一定是有礼有节的,不会一发动不可收拾。他知道,这件事情要做到什么程度,要下多少的力度,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都是恰到好处。

 “顺理则裕,从欲惟危”

就是说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顺乎义理的话,那你就宽裕得很,如果你都遵循自己内心的私欲的话,那就非常地危险。

 “造次克念,战兢自持”

就算在很匆忙之间,也一定要诚之于思,要守之于为,一定要顺理,绝对不会从欲。他说“造次克念”,就算在匆匆忙忙之间,我一定念兹在兹。“战兢自持”,随时都战战兢兢地用这样来要求自己。

图片

“习与性成,圣贤同归”

久而久之,只要你熟悉这样的话,就变成好像你的本性啦。当你做到这样,你就跟圣贤一样了。

所以说视、听、言、动这四箴,告诉我们,很具体地,你怎么样去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图片

所以说,程颐的“非礼勿动”的“动”,指的就是行动、做事情。在做事情的时候,要合乎礼节,遵守义理,不能任性妄为,不然不仅事情做不成功,还有可能破坏人际关系,那就悲剧了。程颐很具体地说明了要怎么做到“非礼勿动”,诸位若诚心学习,定受益匪浅。

  

扫描二维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