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案例来源:最高院指导案例185号 杭州喜来登招聘不要河南人

 Loading69 2022-10-25 发布于四川
“我们不要这个省的劳动者!”浙江杭州,喜某登公司发布一条信息,诚聘董事长助理与法务。闫某投递简历后,公司看到闫某户籍信息就拒绝了,理由是公司不会招聘河南人。
 
【案例来源:最高院指导案例185号】
 
2019年7月3日,该公司从智联招聘上,发布两条岗位信息,酒店度假村诚聘法务专员与董事长助理,工作地点为杭州西湖区。
 
这两条信息被求职心切的闫某看到了,闫某认真准备好简历,向该公司进行了投递。本以为凭借自己的工作经验,可以得到这家国际性大公司的青睐。但没想到自己投出去的简历,直接被秒拒。
 
这个秒拒的说法并不夸张,因为闫某发现,HR在14点28分进行了阅读,14点29分,自己的两条简历就被拒绝了。
 
闫某虽然无奈,但也理解秒拒的简历,大概率是HR在完成自己的绩效考核任务,这种事情见怪不怪,反正求职是双向选择,大不了再找新工作。
 
本来闫某准备关闭聊天框,但不经意之间,闫某发现HR竟然给自己写了两条拒绝理由。
 
闫某想道:难不成HR认真看我简历了,是我自身有所不足?当闫某点进去一看,不适合原因只写了三个字:河南人。
 
闫某顿时气得手都在发抖,河南人怎么了,凭什么喜来登公司要以地域区分劳动者,即使你们是国际性公司也不行,这是赤裸裸的地域歧视,我要起诉你们,赔偿6万元精神损失费,外加登报道歉!
 
【@刘律师Lawyer】
 
公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需求,这家公司不凭经验,不凭学历,仅凭地域范围优胜劣汰,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一、公司是否存在就业歧视行为?
 
就业歧视,本质上属于公司对劳动者的差别对待,这种差别对待无关于岗位职责要求。
 
今天闫某因为地域遭到歧视,明天就会因民族、姓氏、星座、属相、容貌、血型遭到不公平对待。公司利用地域这一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归类,已经违反法律规定。
 
《就业促进法》第3条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的权利。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虽然该条款只列举了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这四项,没有明确地域属于歧视,但结尾的等字,表明这是一个开放式条款。在此情况下,只要公司设置了不合理的区分标准,就属于歧视。
 
出生地为河南南阳,是闫某无法自主选择的事情,如果以此作为禁止录用的标准,一切都会乱套,今天浙江公司不录用河南人,明天河南公司就不会录用浙江人。
 
虽然该公司拿出证据,表明公司内部有河南人在职,但其仍无法解释本次的两个职位,出生地与录取标准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因此,公司禁止录用河南人,构成对闫某的就业歧视。
 
二、公司要承担什么责任?
 
人格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法律赋予公民的重要权利。
 
《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闫某当庭陈述,自己是一个来自小镇的年轻人,来到杭州就是为了追寻大城市的梦想。现在因河南人的标签,导致自己被排斥,心里真的很难受。
 
虽然公司极力抗辩,称自己主观上不存在侵权的故意,是HR的工作失误。但HR本身就是公司员工,其职务行为结果应归属于公司。
 
同时,HR对于闫某的过滤和筛选,可以反映整个公司对应聘者的态度。毕竟HR只是具体事务的执行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上级影响或约束。
 
在本案中,HR在一分钟之内,连简历都没阅读完,就快速回复拒绝原因为河南人,主观上有明显的故意,客观上也侵害了闫某作为劳动者的人格尊严,所以公司要承担侵权责任。
 
三、最终,一审法院判决公司赔偿闫某10000元,并登报道歉。二审法院维持了该判决。同时,该案在2022年7月,被最高院当做185号指导案例发布,非常有借鉴意义。
 
对此,你怎么看?关注刘律师Lawyer,了解身边的法律知识。

#奇案大侦探第一季##行家计划##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