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新纪元,让你的餐厅经营更容易!餐饮实战第一自媒体。 吃货们都知道,全球最著名的三大菜系,分别为中国菜系,土耳其菜系和法国菜系,中国菜系大家都很熟悉,谈到法国菜系,大家脑中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法式蜗牛这道法国人的国菜。
经过最新数据统计法国人一年就要吃掉6万吨蜗牛,平均每个人每年要吃掉1000多只蜗牛,有人说“没有一只鸡能够活着走出广东”,同样的也没有“一只蜗牛能够活着走出法国”。在法国的街头小巷里,只要是法国菜的餐厅几乎都有“蜗牛大餐”吃,但是在中国的大街小巷里却几乎看不到蜗牛这道菜。 风靡法国的“蜗牛大餐”,为啥在中国却没市场了?面对这个问题,资深餐饮人胡燕平给出了解释:3个原因注定很难火!资深餐饮人胡燕平表示法国人爱吃蜗牛其实和其历史饮食息息相关,法国人在中世纪之前就开始吃蜗牛了,当时的欧洲经济并不发达,很多底层人士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是肉了,就连饭都吃不饱。于是人们便会去大自然寻找肉食来吃,当时在法国勃艮第地区人们发现当地有一种蜗牛没有 毒性,而且味道很鲜美,个头也比较大,很快当地人们便没日没夜地在地上找蜗牛吃。于是法国人吃蜗牛的习俗便从勃艮第地区传了出来,其他地区的人们听到这个消息后,也去森林里,草丛中找蜗牛吃,慢慢的法国人就爱上了吃蜗牛。但是中国古代的饮食习惯却不一样,中国古人认为蜗牛不吉利,蜗牛会吃蔬菜,破坏庄稼粮食,而且样子也不太符合古人的审美,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大家就将蜗牛这个食材给忽略了,没人愿意去吃蜗牛。在中国古代不管是经济还是科技水平都是领先的,中国人的食材也比较丰富,不仅有本土的传统食材,后来又从丝绸之路引进了很多欧洲的食材品种。 再加上中国烹饪方法更加多样化,不仅会用陶罐煮食物,到了宋代后铁锅开始普及,炒菜技术迅猛发展,让中国的美食呈现出了多样化。而蜗牛这种出肉率低的食材自然便被中国人抛弃了,但是有一个食材田螺却被中国人端上了餐桌,相对于蜗牛而言,田螺出肉率高,而且味道更好,更容易获取,只要农田肥沃一点,就会出现很多的田螺。不管是农田,小溪,还是河里,湖泊中到处都是田螺的身影,从此中国人爱上了吃田螺,没肉的蜗牛自然也就被抛弃了。在法国地区,“蜗牛”那可是一道国菜,价格更是不菲,一盘法式“蜗牛大餐”,大概就是8个蜗牛左右,再加上蜗牛的肉很少,这样的一道菜一般人根本就吃不饱。 在法国越高级的餐厅,吃蜗牛的价格便越贵,一盘蜗牛的数量也越少,为了让吃蜗牛更有仪式感,法国人还发明了一系列吃蜗牛的工具。比如吃蜗牛时左手要用专门的钳子抓住蜗牛,右手用专门的刀叉夹起来吃,另外还要配着红酒一起食用,仪式感极强。但是对于中国人而言,这样吃一个蜗牛太麻烦了,还不如吃田螺更方便,用力一吸田螺肉就出来了。法国“蜗牛大餐”价格贵,分量少,口感清淡,吃起来繁琐,让中国人感觉吃蜗牛性价比太低了,很不划算。相对于法国人爱吃的蜗牛而言,中国人吃田螺更猛,有数据统计称中国人一年要吃掉60万吨田螺,是法国人吃蜗牛数量的近10倍,论吃这件事情,还是中国人更厉害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