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正气冲天,则心神宁静
2022-10-25 | 阅:  转:  |  分享 
  
正气冲天,则心神宁静

现在的东方人羡慕西方人的物质文明与科学技术发展的高水平,而西方人却景仰东方人的纯朴典雅、注重伦理和家庭关系。中华民族注重自我修养由来已久。

我们知道,心不受外物的引动,就会自然的静寂。静寂就不受骚扰,没有骚扰就清净。静就能虚,虚就能明,明就能灵,灵虚就不糊涂,必然是一副湛然而神圣圆通的样子。静就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就能刚,刚就能强,强就能直,直就能勇,刚强直勇,就会是一副盛大的样子,使人不可抵御。所以要想得到大智大慧,大彻大悟,必须从主静做起,既然想做到浩然之气磅礴,正气冲天,也必须由主静着手。

主静,是贤哲人士君子的超凡入圣的入门要诀,是英雄豪杰立德立业的主要功课,也是人生中一门上乘的修养艺术。静能养生,静能生慧,静中开悟,静中明道,静能通神化。

人们修养到了静定阶段,就能“我自无心于万物,万物何方常围绕。”心中则自有主宰,只有一个天地,触之不动了。所以《易经》中说:“无思、无为,寂然不动,有灵感就会通天下。”这个寂然不动,就是心中的静。感悟而通神,是心灵的作用。所以孟子有“不动心”的教导。

执私就拘泥于私,执亲就拘泥于亲,执戚就拘泥于戚,执于师友就拘泥于师友,执于党派就拘泥于党派,无所不执就无所不拘泥。所以说人又贪私的念头,便削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的人品。所以古代人不以贪私为宝。

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著名的民族英雄,状元出身的宰相文天祥,几百年来,受到世人的钦仰。有人赞扬他说:“身任相国,扶颠持危,文天祥和诸葛亮是相同的,但他慷慨尽节;举义倡勇,杀身不异,文天祥和张巡一样,但他位至宰相。”名相烈士,合为一传,三千年间,人不两见。这个评价是恰当的。文天祥在中国历史上,是著名的宰相,英勇节烈之士,他的事迹足矣彪炳千古!下面我们就列举一段来看一看。

南宋腐败,政权摇摇欲坠,元军势如破竹,不可抵挡,于是南宋就请求与元议和。

太皇太后和陈宜中加紧进行议和活动,派人到伯颜营中,请求称侄纳币,准许议和,伯颜不许,求称侄孙,也不行。太皇太后无可奈何,准备奉表称臣,岁币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以乞求保存小朝廷。伯颜根本不让南宋保存朝廷名义,坚持非丞相亲自来请降不可,并指定于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五日到长安镇商议投降事宜。

太皇太后命文天祥和吴坚、贾庆余、谢堂等人到伯颜营中去。吴坚胆小怕事,不敢抗争;谢堂遇事唯唯诺诺,没有主意;贾庆余是卑鄙小人,一味奉迎元军,以求取新朝官位。这场尖锐的谈判,势必由文天祥来担任主要角色。

伯颜大营设在临安郊外的皋亭山明因寺。文天祥来后,昂首阔步见伯颜。营中刀枪森列,元军杀气腾腾,他视若等闲,十分坦然。

伯颜首先问:“丞相来谈投降的事啊?”

文天祥不承认是投降,而说是来谈判的。他严肃地说:“投降是前丞相一手经办的,我一概不知道。太皇太后命我为丞相,先来军前商量。”

伯颜连忙改说:“丞相来商量大事,这很好嘛!”

文天祥直截了当地问:“本朝承帝王正统,衣冠礼乐所在,北朝究竟想把它作为国家来对待呢?还是要毁它的社稷?”

伯颜只好说:“皇上(指元世祖忽必烈)的诏书说的很明白:社稷必不动,百姓必不杀。”

文天祥义正词严地指出:“现在两国丞相亲订盟好,你们应当退兵平江或嘉兴,把和议情况奏闻北朝,北朝诏令下来后再做续议。”

伯颜正是为了灭宋而来,怎么肯退兵呢?他露出胜利者的倨傲,骄横的神气,威胁着文天祥。

文天祥毫不示弱,他以高亢的声调继续说:“能依我所说,双方讲和,是为上策;不然南北兵祸不已,对你们也没有好处。”

文天祥的强硬态度使伯颜感到诧异,他从没有见到宋朝的使节敢于这样对待元军的统帅,但也不相信文天祥不能屈服,声色俱厉地恐吓着要把他置于死地。

文天祥毫不畏惧,大义凛然地回答:“我是宋朝的状元宰相,但欠一死报国,刀锯鼎镬,在所不惧。”

军营中元军将官见到文天祥竟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都十分惊奇钦佩。伯颜和几个将领进去商量后出来对南宋的使节说,吴坚、贾余庆、谢堂等人回临安城见太皇太后,文丞相暂留下来,大家商议完毕,即可回去。

后来文天祥返回国内,积极反抗元朝入侵,在江西失败后,跟随南宋流亡。朝廷加封他为太保,信国公。他先是在海丰活动,不久移都府于潮阳。正当文天祥筹划以潮,惠为依托收复附近失地的时候,元军水路两路进攻潮州。为了避其锐,文天祥带都府军退入山中。元军统帅张弘范的弟弟张弘正率二百轻骑紧紧追赶。到五坡岭时,文天祥不幸被俘。他准备自杀殉国,没有成功。都府军的将领不是被俘,就是牺牲,都府军从此瓦解了。

冲天的气概,发于内心,心宁则神静,就会做出明智的选择,成就功业,名垂千史。

献花(0)
+1
(本文系千機閣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