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安陲乡江门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土生土长的苗寨人。大学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家乡,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其间,为了筹集资金发展产业,她不惜卖掉婚房。近日,《面对面》专访杨宁,讲述其带领村民脱贫背后的故事。 杨宁所在的江门村地处桂北曾经的连片特困地区,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村里的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杨宁的父母也不例外,杨宁和弟弟从小便跟着奶奶生活。
2010年7月,大学毕业的杨宁选择了回家,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
到任的第一天,村主任就分配给杨宁一个屯,在一次次入户走访调查过程中,亲眼看见的贫困让她百感交集。 杨宁:当时我看到最多的就是,在乡镇街道有很多的留守儿童和老人。有一次到米粉店去吃粉,看到一个老奶奶带着孙子和孙女,只买了一碗粉,拿粉汤泡饭,三个人吃。那一刻很触动我。
那时,江门村村民的年均收入只有1000多元。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杨宁思考了很久,觉得应该找到一个适合村里发展的产业。■ 第一次投资 当地有丰富的竹子资源,杨宁考察市场后发现,经过初加工的竹子卖给广东、广西北海等地的商户,可以减少流通环节,从而提高收入。于是,她贷款了5万元作为这个项目的启动资金。然而,竹子的生长周期长。由于货源不足,杨宁想靠竹子产业让村民脱贫致富的想法最终宣告破产。 后来,杨宁决定从最熟悉的产业入手。苗家人喜欢吃辣,而且辣椒种植操作简单,家家户户都需要。她觉得这应该是个不错的致富项目。于是,杨宁和她的同学一起投资,请了20多位村民试种高山辣椒。不曾料想那年雨水特别多,地里的辣椒苗开始一片片长斑腐烂。投资打了水漂,她和同学每人都亏损了十多万元,其中不少钱还是借来的外债。 不服输的杨宁又发现大苗山有野生葛根,便尝试着种葛根。她和另外一名同学各贷款20万元,带领43户农户种植高山葛根。但种出来的葛根又细又长,产量上不来,每亩收入很低。这次尝试也失败了。
杨宁:我就想,我一定要做成一件事。我还很年轻,想带村民走出一条路。如果没有人敢去尝试,敢去碰得头破血流,那么这条路就闯不出来。 随着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杨宁又看到了希望,她凭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又开始新的探索。在一次下村入户走访时,她发现一位村民家里有一种紫色的糯米。询问得知,这是苗家人千百年传承下来的一种叫紫黑香糯的独特品种。她算了一笔账,种紫黑香糯的收益是普通糯米的两倍。杨宁认为种米技术是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技术和气候在当地都合适。于是,她计划用苗族传统的“稻+鸭+鱼”共作模式种植紫黑香糯,不仅可以利用鸭粪做肥料,还能通过卖鱼和鸭子再增加一份收入。 然而,她的话一出口,就遭到了大家的拒绝。无奈之下,杨宁卖掉了父母给自己准备的婚房,拿着卖婚房筹集到的三十多万元,召开动员会,发动村民种植紫黑香糯。最终,全村有60多户贫困户参与了种植紫黑香糯米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秋天,香糯迎来了大丰收,每亩收入增加了两倍。看得见的收益,让杨宁获得了村民的信任。2017年,江门村两委换届选举,杨宁以90%以上的高票当选村委会主任。 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也更重了,杨宁开始探索更优质的产业项目。当地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西瓜品质格外好。杨宁偶然间听说有一位阿嫂在为卖瓜犯愁,便特地去她的瓜田拍了照片,加上文字发在自己朋友圈。没想到信息发出后没多久,1800多斤西瓜就被订购一空。 杨宁顺势组织村里的留守妇女成立了种养专业合作社,村民们负责种植西瓜,她负责销售。很快,西瓜成了苗寨的一个“当红产业”。为了更好地推销大苗山的农产品,杨宁动员6名大学生村官建立起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还和村民们在田间地头直播卖货。
2020年,江门村95户贫困户、327名贫困人口全部成功脱贫,杨宁也被推选为村党总支书记。 杨宁说:“人家说'是你成就了江门村’,其实是村子里的村民、江门村成就了我,给了我那么好的一个成长平台,所以农村天地大有可为。”点击观看完整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