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书法,为何要从墨迹入手?启功:你看过青蛙捉虫吗?

 咪斯头儿 2022-10-25 发布于四川
学书法,为何要从墨迹入手?启功讲了这么一个故事:你看过青蛙捉虫吗?
图片

  “深于法书临习赏玩,尤好墨迹,或问其故,应之曰:君不见青蛙乎,人捉蚊虫置其前,不顾也。飞者掠过,一吸而入口。此无他,以其活耳。”
  
图片

  你捉一只小虫放到青蛙面前,小青蛙可能连看都不看,可如果有一只小虫飞过去的话,立马笑纳。为什么会这样?启功说得好,谁都喜欢新鲜的嘛。
  
图片

  青蛙捉虫如此,学习书法也是同样。就说王羲之的《圣教序》吧,怀仁花了20多年的时间才整理完成,没少费工夫,当然也很精妙。可是呢,如果将这个刻本和王羲之的墨迹比起来的话,多少会显得有点僵硬和呆板,少了很多神采。
  
图片

  再者说,刻本是经过书写后的再加工的,刀痕和笔痕完全是两码事。而那些用笔的细节,恰好是我们学习书法的重点。从这个方面来说,刻本不光不生动,在细节表达上也差了很多意思。
  
图片

  为什么墨迹精彩?除了更清晰直观,还有很多是刻本比不了的。大家都知道,书法要想出彩,需要“筋、节、骨、肉、皮、血。”俱备。这六个主要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书法线条的审美。试问,这些细节,能通过简单的刀痕来表达出来吗?当然不能。
  
图片

  明白了上面这些,我们也就清楚启功为什么用“青蛙捉虫”来比喻书法学习了。墨迹,不光精准,而且鲜活,细细品味的话,你能在其中读到很多刻本体现不出来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恰好是书法艺术的精髓所在。其实,不光启功这么强调。宋代的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过:“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故必须真迹观之,乃得趣。”启功说的,和米芾差不多,都是在强调学书法最好还是从墨迹学起。
  
图片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有些字帖,根本就没有墨迹传世,应该怎么办?”我们还是以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为例。虽然《圣教序》是刻本,但是呢,王羲之还有其他的后世临摹的墨迹传世啊。比如《兰亭序》、比如其他的一些手札尺牍等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将这些墨迹当中的笔法应用到《圣教序》的学习当中去。
  
图片

  再者说,王羲之的《圣教序》没有墨迹,后世的一些名家临摹了很多同样精彩的墨迹版本啊。比如赵孟和王铎等人,他们的临摹版本就非常的有特色,同时也非常精彩。如果你直接学刻本有困难的话,我们不妨尝试着从这些后世的墨迹版本入手。这样,既容易学,还能避免走入一个理解上的误区。
  
图片
文章的最后,再和大家强调一点,如果你对着刻本去学的话,首先要有那种“透过刀痕见笔痕”的能力,不能仅仅跟着石刻的痕迹在那描画。你要知道,书法的线条是用笔写出来的,是鲜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