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奋进十年 | 粮食产量实现百亿跨越 江淮粮仓更丰盈

 昵称37581541 2022-10-26 发布于江苏

图片

十年间,安徽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改革等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实现了新跃升。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粮食总量跃居全国第四。安徽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在全国率先出台粮食安全责任制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和约谈机制,率先地方立法,制定《安徽省粮食作物生长期保护规定》。一是粮食总产实现“三大跨越”。十年来,安徽粮食总产实现了从 600 亿斤、700 亿斤到 800 亿斤三大跨越,再创历史新高,连续 5 年站稳 800 亿斤台阶,稳定成为全国 5 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二是走出优质专用粮食的“安徽路”。探索走出了一条“单种、单收、单储和专用”的优质专用粮食发展道路,提升了粮食商品性。在全国率先绘制“优质专用粮食地图”,实现“按图索麦(稻)”。三是种好肉蛋奶果菜茶“责任田”。在扛稳粮食安全的同时,安徽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省肉蛋奶、果菜茶等优质特色农产品稳定发展。

不断夯实生产基础,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持续改善。一是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 5672 万亩,占耕地面积68.2%。在全国率先完成 5200 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 1900 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推进种业强省建设,目前,全省农作物种子年销售额 65 亿元以上、居全国第 3位,育繁推一体化企业 11 家、居全国第 2 位。二是提升科技和机械“两个关键”。推动科技强农、机械强农,2021 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 66%、较 2012 年提高 10 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 82.1%、较 2012 年提高 17.5 个百分点。三是夯实信息和人才“两个支撑”。在 5 个县市开展数字乡村建设试点,围绕种业、生猪、稻米等 8个特色优势产业,筛选出行业头部企业,牵头开展“5+8”农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强人才支撑,遴选 18 名首席专家、314 名岗位专家,组建192 个综合试验站,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聚力推动提质增效,乡村产业实现长足发展。一是吹响绿色食品产业“集结号”。当前,安徽正在建设稻米、小麦、玉米等 10 个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今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投资项目879 个,投资总额 2105.6 亿元,拉动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同比增长 11.5%,高于全国 7.5 个百分点。二是打好农产品加工业“升级牌”。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加工强县(市、区)、强园、强企。三是激发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从 2017 年的不足 300 亿元,到 2021 年突破 850 亿元。

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农业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一是长江禁捕退捕禁得最早、做得最好。坚决落实党中央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长江“十年禁渔”决策部署,全省长江干流及其 8 条重要支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退捕工作全面完成,退捕渔民转得出、稳得住,退捕区域水生生物恢复迅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二是“两利用”“两减量”“两回收”全国领先。在全国率先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秸秆粪污“两利用”、化肥农药“两减量”、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两回收”政策体系,全省秸秆、粪污利用率分别达 91%、81%,农膜、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分别达 82%、75%,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绿色种养循环成效显著。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 629万亩,居全国第2 位,实现亩产千斤粮、亩增千元钱。
持续加强乡村建设,徽风皖韵宜居乡村遍布江淮大地。一是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改善。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 345 万户、农村居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86%。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75%,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 10708 个、覆盖73% 行政村。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全面提速。累计建成 5.7 万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 20.9 万公里、位居全国第 6 位,实现 100% 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 2000 多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三是农村各类社会事业全面提升。截至2021 年底,省千人口托位数提高到2.36 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1437 个、村级文化中心 1.7 万多个,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 98%。
大力弘扬小岗精神,不断形成农村改革“安徽方案”。一是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深入推进。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确权成果在农业补贴、土地流转、农业保险等方面应用率达 100%。耕地流转面积达4157 万亩、占确权面积的 51.5%,比全国高 10 个百分点。二是“两改革一发展”成果丰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变”改革和集体经济强村发展)。在全国首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县、整市和整省试点,全省共清查核实农村集体资产 1667.7 亿元,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5545 万人。在全国第二个开展“三变”改革,2021 年,全省开展“三变”改革的村达 1.15万个、占 72%。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消除,村均经营性收入年增幅超过 30%,经营性收入超过 50 万元的强村占比超过12%。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快速发展。十年间,家庭农场数量增长 9 倍,达 18.7 万家、居全国第1 位。农民合作社数量增长近 3 倍,达 11.2 万家、居全国第 5 位。
(作者系安徽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 卢仕仁

来源:《农村工作通讯》2022年第20期

编辑:秦睿

监审:王雪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