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长廊和葡萄的故事

 康平平 2022-10-27 发布于陕西
   《红楼梦》中有一个故事是葫芦僧判断葫芦案,第二个葫芦的意思是不清不楚,糊里糊涂的意思,这是曹雪芹取自葫芦的谐音,实际上和葫芦没有任何关联。
葫芦是农村极为常见的植物,在北方的农家小院,搭架子要么种葡萄,要么种葫芦。山东有一种大型的葫芦,甚至有冬瓜那么大,那边人经常用来装油,装酒,所以有油葫芦和酒葫芦的说法。当然,在乡下葫芦通常没有机会装酒,通常是一剖为二做水瓢。我家夏天的大水缸里就漂浮着这样一个葫芦水瓢。酷暑时节的农事主要是到玉米田、棉花田、瓜田里除草,大汗淋漓从田里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去水缸里拿水瓢舀起一大瓢水,咕咚咕咚地灌到肚里去。水瓢经年累月的泡在水缸里,底部已经发黑,像是打了一层石蜡,在黑暗的房子里也能闪耀星星点点的光,那水瓢里面则变得黏黏的,但是并不腐烂。葫芦作答水瓢实在是最好的打水器具了,因为它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污染,更妙的是永远不会沉到水缸里去。
炎炎夏日,无论如何不会想到葫芦的,社长从千里之外发来了葫芦长廊的照片,让我有了关于葫芦的思绪。立秋之后,葫芦已经变得大腹便便,和关中大汉一样的豪迈。北京的葫芦就长得秀气多了,我在潘家园看到的葫芦工艺品,只适宜拿给小儿把玩,这小葫芦放在大人手中则显得小气的很。我时常担心大人一用力,脆薄的葫芦粉身碎骨了。陕西的葫芦膀大腰圆,由上下两个球形组成,上面的小,下面的大,肚腹上或者贴有福字,或者贴有双喜,蜂腰处还系上了可爱的黄色线绳,尤其憨厚可爱。一众游客徜徉其间,或者游玩观赏,或者拿起相机抓拍,留下美好独特的回忆。
葫芦在道教文化中拥有独特的意义。八仙中的铁拐李就拿着一个大葫芦,里面装的也许都是仙丹。《西游记》中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有一个极厉害的法宝紫金葫芦,连孙悟空都被吸到了那个葫芦里。原来这两个妖怪都是台上老君炼丹时的童子,而他们的宝物也是盛放丹药的器皿。陕西的葫芦看起来和《西游记》电视剧中的葫芦简直一模一样。如果太上老君来倒葫芦长廊,一定会问:“这里的葫芦是哪里来的,怎么和我的葫芦长得一模一样。这一定是我的葫芦的后代了。”
走过葫芦长廊,来到树龄十年的万亩葡萄园。葫芦和葡萄都是中国画中常见的素材。浓密的葡萄叶,晶莹透亮的绿葡萄和紫葡萄往往会吸引鸟雀来啄。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样工作就是在葡萄园里拿着竹竿来回驱赶麻雀,但是麻雀人小鬼大,经常分头行动,偌大的一个葡萄园我即便开着摩托,也是难以应付成群的麻雀大军。现在种植葡萄的技术升级换代了,那些麻雀来了之后,恐怕要失望而归,因为葡萄都戴上了白色的面纱——既防农药残留,又降低了病虫害,实在是一举两得。
人生天地之间,应做有情之人。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网络视屏泛滥成灾,我们的情感和时间伴随着嘻嘻哈哈的笑声虚掷给了和我们八竿子打不着的人,实在是太可惜了。在夏天或者是秋天,一二好友为伴,带上桌布酒菜,或者与爱人子女来此采摘品茗,何尝不是一件快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